4月22日,ofo宣布获得蚂蚁金服战略投资,将共同推进无现金社会建设。但对于ofo来说,显然还有一件比“无现金”更重要更紧迫的问题需要解决。
4月21日,《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正式开始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该意见明确,共享自行车的使用强度、频度远高于个人自有自行车,为保障承租人骑行安全,企业投放车辆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保证车辆技术状态良好,满足安全骑行要求,在运营过程中要定期检测车辆,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车辆要及时退出,同时,车辆要安装卫星定位装置。
虽然尚处于征集意见阶段,但该意见前期已经进行了广泛调研,应该基本表明了众多市民和城市管理者的态度。
随着意见的即将出台,规范运营、增加技术含量是共享单车未来的大趋势,其中,前期靠低成本运营野蛮扩张的ofo小黄车应该是首当其冲。
ofo的高损毁率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随处可见的ofo破损车,不仅影响了用户骑行体验,有损城市形象,也对市民的骑行安全造成了隐患。所以,如果意见出台,势必将迫使ofo加大对车辆的监管和回收的速度和力度。
对于ofo来说,另一个更加致命的要求是“安装卫星定位装置”。
投放之初,ofo的运营策略是低成本,单车配置的是传统的机械密码锁,也没有任何定位装置。在投放了大量的单车之后,ofo才如梦如醒,但此时已经覆水难收。
虽然ofo近段时间多次表示要加强技术投入,并推出了带有定位功能的新车,但很显然,新车只是局面的试投放,并没有真正成为ofo的主流,而对于此前数量庞大的存量旧车,则始终采取避而不谈或听之任之的态度。
此前,上海已经明确了共享单车GPS定位的必要性,这次北京新政的跟进,等于是再给共享单车的技术要求加上了一道紧箍咒,特别是对ofo这种有着明显缺陷的单车,几乎是一次精确的打击。
要上跟上城市管理者监管的节奏,获取城市投放权和生存权,ofo或许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积极主动,大面积召回已投放的无卫星定位装置的旧车。
但这对于ofo,面对数量庞大的存量,召回可能产生的大量成本不说,如何迅速填补召回后出现的市场空缺,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大量的资金投入是一个不可承受之重,技术和产能能否跟上也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即使有蚂蚁金服的加入,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但是靠ofo目前的实力,这个问题有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