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微信正式发布了备受关注的小程序,背靠腾讯和微信这样的大树,小程序从曝光伊始便被寄予了取代 APP 的重任。不过,当时小程序热只维持了很短一段时间。在发布不久之后,小程序便很快在开发者的骂声和用户的不屑中被冷落。
虽然微信方面多次强调小程序的重点是线下,不要将小程序当成流量入口。但这仍然阻止不了来自开发者的骂声,开发者普遍吐槽小程序的入口太少了:没有用户获取模式上的模糊搜索,必须精准搜索才能找到相应小程序;小程序无法分享到朋友圈,只能分享到微信群,缺乏病毒营销的玩法;小程序二维码并不支持长按自动识别,只能将其发送给另外一个手机,或者分享到 PC 端再进行扫码;无法通过公众号的推送快速导流量。
总之,微信对小程序太过克制,导致一不小心就磨灭了开发者开发更好小程序的积极性,比如 罗辑思维等便在尝试之后,很快就下线了“得到 plus”。而后果在用户端的体现,则是缺乏好用的小程序,很多小程序都是 APP 的阉割版,虽然很多时候的确可以通过小程序就能满足用户需求,但某些时候还是必须下载 APP 以便用上被小程序阉割掉的那部分内容。比如,目前笔者唯一使用较多的摩拜小程序无法直接联系客服,为此还必须下载 APP 向客服反映问题。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直接使用 APP 呢?反正现在的手机内存那么大,再也不是那个对手机内存斤斤计较的时代了。
微信已经反应过来,推出大量“开发者友好”型功能
原本以为微信会坚持一意孤行——坚持自己定好的线下场景而忽略甚至打压开发者对线上流量入口的强烈需求。不过,微信最终还是妥协了,近来其隔三差五便推出一些新功能,满足了开发者对线上流量入口的各种盼望:
4 月 25 日,公众号和小程序名称支持同主体复用:
1、公众号名称可被同一主体下的小程序申请使用,反过来也成立。
2、如果同一主体拥有多个(历史上)重名的公众号,其小程序依然可复用这个名称。
3、公众平台早期允许两个或以上的主体使用相同公众号名称,该名称在小程序内不可被申请使用。
4、公众号与小程序名称均支持同主体申请名称添加“+”后缀。
4 月 22 日,小程序支持分享到朋友圈:
1、公众号可将已关联的小程序添加到群发文章的正文中,点击后打开小程序。
2、可自定义小程序卡片的标题和图片,指定小程序打开的页面。
3、支持所有公众号群发文章的正文里添加小程序。
4 月 20 日,微信进一步开放拓展了公众号与小程序之间的关联关系:
1. 公众号可关联不同主体的 3 个小程序。
2. 公众号可关联同一主体的 10 个小程序。
3. 同一个小程序可关联最多 3 个公众号。
4. 对所有公众号开放关联小程序的能力。
4 月 17 日,小程序实现了代码包由 1M 扩到 2M 等三大新能力:
1、第三方平台新增小程序授权托管。小程序管理员将小程序授权给第三方平台后,该平台可帮助小程序进行代码开发与帐号管理。
2、小程序新增数据接口,开发者可以通过接口获取小程序的包括用户访问趋势、用户访问留存、页面访问数据等数据,更方便地进行个性化数据分析。
3、为增加小程序开发的灵活性,小程序代码包的大小限制由 1M 扩到 2M,开发者可开发出功能更加丰富的小程序。
3 月 30 日,微信宣布“附近的小程序”将开放:
当天,在微信公开课深圳专场上,微信表示将上线两项全新的能力:“第三方平台”(4 月 17 日正式上线) 和“附近的小程序”。
附近的小程序,在基础的搜索、扫码等方式上,我们希望可以提供多维度的渠道,让用户更方便地发现小程序。通过“附近的小程序”,用户可以在微信中快速找到附近的小程序和服务,同时也能够帮助线下商户更直接地触达用户,让小程序融入更多生活场景。
3 月 27 日,新增通过公众号自定义菜单和模版消息打开小程序等 6 项新功能:
1、个人开发者可申请小程序。
2、公众号支持将已关联的小程序页面放置到自定义菜单中,用户点击后可打开该小程序页面。
3、公众号已关联的小程序页面可以配置到公众号的模版消息中,用户点击公众号下发的模版消息,可以打开对应的小程序页面。
4、公众号关联小程序时,可选择给粉丝下发通知,粉丝点击该通知消息可以打开小程序。该消息不占用原有群发条数。
5、移动 APP 可分享小程序页面,开发者可以把小程序绑定到微信开放平台。绑定后,APP 链接分享到微信,打开就是小程序。
6、扫描普通链接二维码可打开小程序。用户不仅可以通过小程序后台生成的二维码,也可以通过线下已铺设了普通链接二维码,直接打开小程序。只需开发者在后台稍微设置一下。
综上所述,微信每隔几天便出一个小程序相关的大新闻,或许只能说明一点: 小程序的春天已经到了眼前。
微信推出小程序的初衷,是不想给用户造成骚扰,是主打即用即走的线下场景,用户到达实体店铺才能扫码使用,而用完就不再发生商家与用户的推送关系。因此,小程序最初重视线下,打压线上。
上线 3 个月,部分如摩拜等运营者尝到了甜头,但内容资讯、线下电商、工具软件等专注互联网线上的开发者却由于缺乏线下场景,无法在线下实现“扫一扫”的动作,小程序对于他们而言就像鸡肋,这一度让大量的开发者失望。
然而,小程序从 3 月底频繁放大招,不断满足着线上开发者此前对流量入口的期望。如今,线上流量终于彻底打通,小程序的流量和场景无处不在,小程序也正式进入更大规模的红利期。 有评论认为,纯线上的内容类开发者、工具开发者以及 O2O 电子商户开发者,将借助小程序迎来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