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向传统行业持续渗透,以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企业逐渐认识到科技化、信息化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将业务向云计算转移方面,企业更是意愿强烈。
“企业上云”轰轰烈烈,为何江浙两省成为先锋?
就在4月26日,在云栖大会·南京峰会上,江苏省经信委与阿里云联合启动江苏“1+30+300”工程,这一工程主要意在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江苏省内广泛应用,最终打造江苏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标杆。
而就在两周之前,浙江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4月12日刚刚发布《浙江省“企业上云”行动计划(2017)》,“计划”指出要让十万企业的“大脑”率先上云,以云计算技术和平台为支撑,降低企业信息系统构建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最终使浙江省成为企业云计算应用的标杆省。
此前,“企业上云”从来还没有上升到过政策高度。这意味着,企业上云不仅是传统工农商企业谋求未来更大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关乎各个制造业大省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发展大计。不过,有一个疑问是,“企业上云”行动轰轰烈烈,为何江浙两省会成为先锋呢?在我看来,无非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江浙两省拥有数量众多规模化工农商企业,具备推行企业上云的基础。
众所周知,江浙都是经济强省,两者的GDP总量长期高居全国前四。江苏省作为全国制造业第一大省是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1/8。2016年,江苏省工业利润首超万亿元,继续保持全国首位。而浙江省也不甘其后,据浙江省统计信息局2017年2月公布的统计信息显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的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数量达40219个。并且据浙江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在此前透露,浙江省历年累计上云的企业已达9万家,并还并呈明显加速态势,而江苏“1+30+300”工程也提出300家制造企业高效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
其次,阿里作为全球领先的云计算、人工智能服务商雄踞杭州,辐射整个江浙一带,能够让这些政策得以最快速的落地实行。
实际上,就在浙江“十万企业上云”计划公布之后,阿里云方面就迅疾反应,并特别为此联合生态合作伙伴组建专门服务团队,希望利用自身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积累,通过ET工业大脑、ET城市大脑、ET医疗大脑等一系列产品与服务方案,赋能工农商各领域企业,使其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而在启动江苏“1+30+300”工程时,阿里云南京公司总经理周博涛也表示:“已经针对“1+30+300”工程为企业量身打造了云上创新解决方案,将围绕管理系统上云、生产系统上云、营销系统上云、企业大数据应用及物联网融合应用等模式帮助企业拥抱云计算,享受技术带来的红利。 ”
再者,由于中策橡胶、吉利汽车等企业上云的成功案例示范在前,江浙两省企业上云意愿可能更加强烈。
实际上,企业上云让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在浙江早已有不少成功标杆。最具典型代表意义的是总部位于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的中策橡胶,作为中国企业500强和目前中国最大的轮胎生产企业,其通过与阿里云合作上云后,通过将生产端的各类数据进行深度运算和分析,形成了资源最优利用的方案组合,这让其良品率提升了3%-5%,并由此可能带来数亿元的利润。此外,吉利已将汽车模拟仿真等多个核心领域部署在阿里云上。依托阿里云的高性能计算技术,吉利能够在数千核集群的计算机环境下进行包括对车辆的模拟碰撞等在内仿真测试,而这能为吉利节省数以亿计的成本。
江苏同样有示范企业,与阿里云在2016年8月签约的苏州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作为全球最大多晶硅生产企业之一,其通过阿里云的大数据分析算法,对生产过程中采集到的全部变量进行分析,并找出与良品率最为相关的60个关键变量,并由此提高光伏切片的1%良品率,相当于每年节省上亿成本。
显然,有了这些标杆企业成功的上云经验,能够赋予其他众多企业上云的勇气和决心。实际上,就在浙江“十万企业上云”计划发布前,农夫山泉、中能汽轮、钱江电气、九阳、姚生记、贝因美、杭州钢铁、王星记扇厂、亚视传媒等数十家企业,就在由杭州市经信委与阿里云联合主办云栖学堂上集中探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下的企业智能转型,而既可以看作是政府鼓励企业上云“动员会”,更可以将其看作是企业上云的“誓师大会”。
同时推行云政策,中国后来居上超美国?
另一方面,无论是浙江的“十万企业上云”计划,还是江苏的“1+30+300”工程,都不由得让人联想到美国联邦政府在2011年2月发布云计算战略,即“云优先政策”(Cloud First)。这一政策要求美国政府机构在进行任何新的IT投资时,优先选择云服务。而这一政策的实行同时也标志着美国政府机构大规模地向云计算转移。
不过,在中国境内的江浙两地政府推行的“企业上云”政策,与美国政府在2011年推行的“云优先”政策的最大不同是,这一计划或工程并不是完全由政策驱动,更多是市场驱动的结果,政府看起来更像是因时制宜的顺水推舟。并且,美国“云优先”政策推行由政府推行,并没有企业大力进行全力协助,因此进程缓慢。一份来自2012年的机构调查更是显示,“云优先”政策在美国推行三年,仅有20家政府机构向美国审计总署提交了云转移技术,其中更是仅仅只有1家完成,可谓推广不利。
相较而言,江苏启动的“1+30+300”工程和浙江发布的“十万企业上云”计划落地实施可能就是顺利的多。这主要是因为有“好帮手”,因为无论是江苏的工程,还是浙江的的计划,都是刚刚发布的同一时间,阿里云便已组建专门服务团队,并且已制定完整的方案计划。对此,阿里云总裁胡晓明更是直抒胸臆:“我们希望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发挥‘中国智造1%’的威力,单以中国制造业为例,如果能提升1%的良品率,就意味着一年内可以增加上万亿的利润。”
所以,可以预见,一旦江浙两地的“企业上云”行动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很可能接下来全国范围内掀起“企业上云”之风,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届时,中国可能比美国更早一步完成“上云”,在云计算领域反超美国一程。
杭州堪比西雅图,全球竞争谁占先机?
实际上,对比中美两个大国在科技领域的发展路线以及目前的产业格局,我们会发现两者竟然惊人的保持一致。比如在电商领域,美国有亚马逊中国有阿里巴巴;在搜索领域,美国有谷歌,中国则有百度;在社交领域,美国有Facebook,中国则有腾讯。而在云计算领域,美国亚马逊AWS,中国则有阿里云。
更巧合的是,如果将美国云计算的发祥地的诞生地西雅图与中国云计算的发祥地杭州做下对比,会发现两者之间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从宜居程度来看,杭州跟西雅图都是适合生活工作的宜居城市。其次,从科技发达的程度来看,西雅图不及美国硅谷知名,杭州也不及北京上海的互联网公司林立,但是都诞生了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公司。西雅图诞生了亚马逊、微软等两大科技巨头,杭州则有阿里巴巴,相比亚马逊、微软等美国科技巨头也毫不逊色。
最后,西雅图、杭州及南京因为有阿里云的存在,都拥有了共同的云计算基因。而在未来,在全球化的时代来临,全球城市间的竞争必然越来越激烈。而这最后可能体现在双方的科技、制造业水平方面。而在浙江“十万企业上云”计划以及江苏“1+30+300”工程启动之后,无疑能够再次加快这两大城市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领域的发展,而这必然使这两座城市在全球竞争当中占据先机,在不久的将来,南京和杭州很可能肩并肩全面超越西雅图。
总的来说,无论是江苏的“1+30+300”工程,还是浙江“十万企业上云”行动计划,这些计划和行动的推动和实施,必然为江浙两省的制造业注入活力,并为杭州、南京这些准一线城市在科技、经济等领域全面发展注入一剂有力的强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