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搭上共享之名,共享充电宝就能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

   时间:2017-05-08 12:32:09 来源:创事记 作者: 邻章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继共享专车、共享单车成功吸引数以亿美元计的资本涌入后丰厚回报后,共享充电宝、共享澡堂、共享篮球又纷纷以共享之名开始登堂入室。

4日晚间,聚美优品宣布将以3亿元人民币(现金)收购共享充电宝企业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股权。其明星CEO陈欧更是宣称这是其亲自抓的一个项目,并表示:“聚美优品对该项目的投资无上限,未来3个月内,将继续注入几十亿的资金。”

不过,聚美优品投资共享充电宝却遭遇了娱乐圈纪检委王思聪的吐槽。王思聪在其朋友圈发了一句“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而随后聚美陈欧则是回应到:“谢谢思聪监督,不是每个项目都能做成,本来创业成功就是一件小概率事件~~~街电做不成可以做公益,但希望不要因为你的情绪不让这个项目入驻万达。”

而娱乐区纪检委与为自己代言的明星CEO的你来我往,倒是成功将共享充电宝成功推上了昨日全网热议话题,其百度指数瞬间飙升。以过去30天为周期,我们看到,共享充电宝百度指数多数时间没有超过2000,而周五其指数则是超过了12000,短短一日之内,就能得到数倍提升,不得不说这波营销曝光玩得溜。

而在充足曝光之后,一个关键问题是:共享充电宝是否能成为下一个共享专车、单车呢?

一、需求的确存在,共享充电宝引起投资热

其实在这波充足曝光之前,共享充电宝这一项目,就得到了许多资本的青睐。

据新京报在四月份的一篇文章报道:“据公开数据统计,从3月31日到4月10日,10天时间,5笔融资,超20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逼近3亿元。同时,有投资人透露,至少还有数个新玩家在入场。不完全统计显示,IDG、红点中国、腾讯、金沙江创投、元璟资本和知名个人天使投资人王刚等都已投资了共享充电宝类型的创业公司。”

而一个有趣现象是,上述VC机构与此前的共享专车、单车的资本方有着很大的重合性,而他们的竞相涌入,使得共享充电宝很可能在未来又将是一场以资本培育用户习惯的游戏。

但搭上共享名义的共享充电宝,能否会成为下一个共享专车、单车呢?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共享充电宝有没有需求市场。

坦率来讲,这一需求的确是存在。如我们所见,电量与Wi-Fi,支撑起了我们在智能手机中畅游,感受无限乐趣的底层基础,而当下电池续航能力已成为智能手机最大的瓶颈所在。乃至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被再次刷新,在底层需要中加入了电量与Wi-Fi,戏称是“再穷也要有Wifi、再苦也要有电量。”

而从相关调查报告来看,消费者对于电量焦虑是真实存在,韩国LG 公司更是推出了“低电焦虑症”这一新名词。

此前,LG美国分公司在线调查了2000多名美国成年智能手机用户,结果显示:“当电池电量低至不足20%时,近9成人会有“痛苦”的感觉,当电池电量低后,32%的人会放下手上的事,立刻回家给手机充电,41%的人格外担心漏接电话,17%的男性因此错过了约会App上的“配对”。当电池只够再维持几分钟时,一半人会赶紧发短信,35%的人选择直接打电话”等等行为。

而在距离我们更近的消费现实,我们也能发现,各大厂商都将其智能手机的续航能力作为重要乃至主打卖点进行市场推广,诸如华为就将其Mate系列就一度主打长续航能力,其华为Mate8更是直接将其产品宣传为“高性能与长续航的再一次突破”,而金立在其旗舰产品金立M2017上,更是为其配备了7000hAm的大电池,试图为消费者带来更佳的续航能力。

通过上述种种,我们能够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电量需求对于消费者而言,是真实存在的,消费者有电量焦虑。但是这是否就能得出共享充电宝将能满足用户需求、取得市场成功,成为下一个专车、单车这般的大项目呢?从目前来看,其面临着诸多挑战。

二、共享充电宝所面临的挑战

1.消费者使用频率会有多高?

电量需求诚然存在,但是消费者对于这个需求的频次究竟有多高?这其实是有很大的一个疑问的,而从个人而言,我不认为这将会是一个高频需求。其实从我们自身的使用规律来看,我们在出行之前,更多的时候是保持电量充足的状态下出行。

而即使有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移动设备用户数接近50亿,中国已经超过13亿,每天大概有10亿多次充电行为,有1亿多次充电行为在家里办公室以外,国内存量的充电宝有20多亿。

但若将数据折算一下(以中国市场为例),我们就能发现,在外充电的比列可能在7%左右。而一个更重要的现实是:在没有共享充电前,这7%的需求就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解决,用户可以在外找到充电需求,那么需要收费充电的共享充电,能够抢来多少用户,进行虎口夺食?究竟会有多少人去用其实是一个大疑问。

从另一方面来看,以共享充电宝当前的押金解锁、以小时计费模式来综合计算,其并不比消费者自己购买一个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的充电宝划算。

通过上述两大现实,我们似乎已能看到共享充电宝的使用场景画像:电量低、忘带充电宝的偶然模式。而这种场景,相对而言,使得共享充电宝的使用频次进入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尴尬境地。

2.电池窘境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技术变革是共享充电宝的死穴

共享充电宝瞄准的是智能手机电池续航能力不佳的现实,但是需要正视的是,当下智能手机的续航能力相较以往得到了有力提升,而技术变革更可能是共享充电宝的死穴所在。

当下,在厂商系统优化、处理器制程工艺进步和电量增进的多重优化下,多数智能手机已经能够达到一天一充的续航能力。诸如电池容量,而从相关数据来看,当下智能手机都在朝着大电池的方向发展。数据显示:早在2015年至今,3000mAh容量以下电池容量就被厂商广泛抛弃,从市场存量来看,大于3000mAh容量与小于3000mAh容量的机型占比基本持平。而当下,3000mAh电池是起步,4000mAh容量增长最快。

(2015年1月-2016年6月上市手机机型电池容量分布)

而另一方面,新电池的技术研究也在不断酝酿之中。在以往诸多报道中,我们看到诸如“超级电容器电池、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钠二氧化碳电池”等等有望改变当前电池窘境,引领下一代电池技术,为智能手机带来革命性提升。而在当下,我们也看到诸如苹果正在研究用Wi-Fi为智能手机充电技术。诸如苹果申请的一项名为“无线充电和拥有双频天线的通讯系统“的新专利,可以实现在WI-FI范围内,支持设备进行Wi-Fi充电,而当前更有预测称,今年苹果新品就有可能搭载着一项技术。而若Wi-Fi无线充电技术真的被推出,那么与其玩儿共享充电宝,还不如早去转行做共享Wi-Fi好。

3.安全问题是考验

另一考验则是安全问题,这种安全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户智能手机内的信息安全,二是共享充电宝的技术安全。

当下而言,诸多免费的充电设施,看似免费实则内藏猫腻,以免费之名盗取用户信息或者进行病毒植入、程序安装等等。诸如在今年315上,就曝光了免费充电桩的猫腻,报道显示:用户手机连接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充电桩,照片就被泄露,短信就被查看,账户就被消费,这一切都发生在你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而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消费信心的打击是巨大的,谁也无法确认,会不会有别用用心的人利用(入侵)共享充电宝,私下提取用户智能手机内的信息。

而另一方面,则是共享充电宝本事的安全性。如诸多评论者所担忧的那样,当前智能手机的充电规格、型号不一,而共享充电宝是否能够满足智能手机的型号差异化,其实是一大挑战。而假设用户在充电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又该如何归责,其实在当下可能还是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尴尬。

三、共享充电宝机会在哪里?

而说了这么多共享充电宝需要面临的挑战,那么他还有机会吗?个人认为,机会也还是有的。其实我们看到,共享充电宝更适合的场景应该是在客流集中地,诸如机场、汽车站、大型商场等人流集中的地方。而从现实来看,这些地方其实更是商家能够提升服务的地方。所以个人认为,与其将共享充电宝面向C端的消费者,还不如将其发力于B端的商家。让商家将此作为提升商场服务能力、提升消费体验的一个手段来使用。

如我们所见,商场为了吸引顾客逗留、获得更多的销售机会以取得更好的销售业绩,会对商场进行配置升级,诸如在商场安装空调提供更为舒适的购物温度、提供Wi-Fi挽救流量焦虑症一族。那么商家自然也可以为顾客提供免费充电服务,以此增加顾客的逗留时间,提升顾客的消费体验。而在人流集中地,更可以将其设置为基础公共设施。

写在最后:

这年头,似乎只要能和共享搭上关系,就能够走上资本腾飞的快车道,这是资本贪婪与狂热。而就共享充电宝这一项目而言,虽然充电需求的确存在,但在需求低频化、续航能力提升、技术变革和消费安全等现实挑战下,要将共享充电宝打造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般的项目,却并不容易。从现实来说,将其面向B端的商家来提升消费体验,可能比面向C端的消费者会更有机会。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