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共享充电宝与共享无关,真与场景和流量有关吗?

   时间:2017-05-10 08:32:56 来源:搜狐科技 作者:我是王可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共享经济真的被玩坏了!共享单车就跟共享一点关系没有了,如今10天融资近3亿的共享充电宝火了!“贵圈纪委”&“国民老公”王思聪说了句实话,我觉得王思聪是时下非常稀有的总说实话还能火的大IP,真不是就这回说对了。

我认为共享充电宝的投资逻辑是目前线上流量高溢价引发的一股逆流。

我们正在经历的互联网革命是基于创造了新的消费场景衍生出来的所谓的创新应用,商业变现还是要依靠流量。所谓的羊毛出在猪身上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什么所谓的“风口”,而是互联网发展的趋势红利。一个创业者能够预判出未来的消费场景,基于这个场景规划出商业生态,找到合适的路径,从最可实现的入口切入才有可能成功。

考量共享充电宝能否成功的维度中其实先可以排除了产品因素,技术革新因素以及这种租赁服务本身盈利能力因素,因为这三大因素对于常规项目是核心,对于移动充电宝项目恰恰是长尾效应。

共享充电宝目前看其价值是可以快速的规模化,单品价值低是最大的优势,线下的渗透率会在资本的驱动下飞速提高。我们多数人习惯了一个APP是线上推广,向线下服务导流获取商业变现的商业逻辑,而共享充电宝很可能是一个规模化之后捕获到线下流量反推到线上变现的商业逻辑。有人已经指出这种商业逻辑不就是分众传媒吗?是,也不是!

移动充电宝肯定会创造一个显性的应用场景,与分众传媒的场景类似,但是触发机制不一样。

分众传媒的楼宇广告发布是屏显效应,在特定的空间内形成了强迫式的信息传导,受众被迫关注,比如电梯里这种密闭空间以及楼宇内部人流量大并且易停留的公共空间,电梯口、等待区设置是卫生间里。人是视觉动物,会去主动寻找视觉焦点,除了睡觉的时候,正常人只会眨眼不会闭眼的。当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分众广告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多了二维码,广告受众有了通过手机扫码成为广告主的用户的转化入口,从展现屏升级到了移动流量入口,这就是触发机制。

移动充电宝只要广泛的出现在目标用户身边就会触发应用,尽管这种应用不见得高频,但是个高概率的触发机制。用户应用一次和多次应用其实对整个体系的商业价值是一样的,只要用户一触发应用就会安装APP,或者其他的形式,比如微信小程序。用户消费一分钱和消费一块钱,甚至是免费试用对整个体系的商业价值也是一样的,因为有没有押金都等于完成了一次个人信息注册。这就决定了共享充电宝只要渗透率高,尤其是线下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不管其拓展模式是2B2C,还是直接2C都是一样的,应用场景就会成为流量入口。

如果烧钱能够得到一个流量入口,肯定有价值,一个充电宝的成本又很低,又是长期存在与一个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之中,就会源源不断的获得具有消费场景信息的流量,这种流量的获取成本在规模化后可以预见是获得成本极低的,而且这种来自线下的流量的匹配特征很明显,来自餐厅还是来自写字楼等不同场景就天然具有商业化的指向特征。理论上讲其租赁收入只要够电费就行了,其体系运营成本是可以通过Feed流变现支撑的。

如果这样理解共享充电宝无疑是一个值得资本迅速跟进的项目。因为目前线上的流量溢价严重,转换到实体经济中变现的成本太高,而且趋势是越来越高!线上流量高溢价的根本原因是虚拟经济边际效应产生的高利润对实体经济的碾压。比如网游的开发成本再高也是有边际的,在其推向市场的时候开发成本已经固化,运营成本在达到一定用户规模之后其增长也趋近于零,超过这个运营平衡点的GMV几乎都是利润,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效应。其推广预算就可以高的吓人,在高速推展期占到其GMV的80%都不多。实体经济几乎是不可能有这样的边际效应的,比如毛利率超过60%火锅店其纯利润15%基本就是上线了,能拿出来的推广费用5%就是上线了?所以线上流量被虚拟经济抢劫一样占用了,线上流量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只有特定场景的流量才会通过实体经济变现,比如商情搜索的流量,然而这种竞价的模式与实现起来难度太高的监管制度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百度招黑就是这个原因,百度以及其他搜索引擎砍掉了医疗广告也是这个原因。

然而这也恰恰是共享充电宝的大坑,就算获取了流量真是能Feed出去吗?一个小小的充电宝存在的场景的正确的,但是用户的需求场景是不正确的。用户的需求就是满足一下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应急充电问题,其他的需求是不存在的,从APP站内Feed用户显然是讲不通的,点开率太低了。从站外Feed将面临巨大的障碍,总不能因为充电行为就劫持用户的终端屏幕吧?就算你获得了大量的用户数据,用户画像都很清晰,用行话说你敢“洗出来”变现吗?那这个问题就回到原点了,共享充电宝除了给用户充电以外,还想干点什么?

手机以及个人便携式电子终端产品,用户在公共场所插入了一根充电线就有必要想想,除了电能,这个共享充电宝是给我手机里装了什么?还是拿走了什么?如今大多数智能硬件产品的外接插口都整合的差不多了,普遍就耳机插口与数据插口兼充电口,Iphone7手机连耳机插口都没有了。

其实想往用户手机里装点什么和拿点什么的充电站早就有了,2017年的315晚会都曝光示众过来了,这个商业模式不仅流氓而且对用户的信息安全造成巨大隐患。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软硬件厂商都会对不安全的外接设备陆续推出应对方案。

当羊毛不能出在猪身上的时候,那这个羊就要自己长毛。共享充电宝这只羊真的有毛吗?毛够多吗?毛够长吗?显然与疯狂的资本投入相比答案是否定的。那还得去找猪,还不是所谓的互联网生态当中的猪吗?比如正在试图接管一切生活服务的微信与支付宝生态。又回到了场景价值的问题,是共享充电宝存在的场景有价值,还是其自己营造的应用场景有价值?其实都没有价值,因为公共场所中手机充电设备完全可以随着消费升级成为商家增值服务的一部分,这个低频特色服务商家有没有必要外采?没有必要,像海底捞这样的精品餐厅现在就有的,用户想充电跟服务员借用个充电宝就可以了,最多一个餐位有一个就够了。

这么看这轮共享经济热潮很像某些互联网巨头布局的一个坑,LP一下,背书一下投资正确的姿势,大量资本跟进把活干了,最后“九犬一獒”领回家看门。毕竟我国幅员辽阔,自己动手太累,忽悠一众人去扑街是个好方法,很互联网思维,很高大上!所以根本就不用担心王思聪能吃上那口“翔”,附上最近涌入的VC列表,作为吃瓜群众还是静静看谁是犬,谁是獒?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