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在中国,更是面向全球,我们希望链接全世界的自行车,让世界上没有陌生的角落。”5月17日,ofo小黄车联合创始人于信在ofo小黄车品牌升级发布会暨ofo小黄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战略合作启动仪式上发出的一句宣言。
此次“517”ofo小黄车品牌日的主题为“the one”——“第一”、“唯一”。 截至5月,ofo小黄车已在全球4个国家、100个城市同步运营,连接车辆近500万辆,用户累计骑行达10亿次,和ofo小黄车合作的自行车供应商产能占到共享单车全行业的70%。在全球共享单车行业,ofo小黄车连接单车数量第一,覆盖国家和城市数量第一,产能第一,用户量第一,订单量第一,用户累计使用次数第一, “the one”实至名归。
另据第三方数据调研机构Trustdata近期发布《2017年Q1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用户监测报告》,数据显示:覆盖更广、更懂用户的ofo实现了用户增量的巨大突破。自去年6月起,ofo用户月留存率连续7个月高于行业平均值70%,超高新用户留存率,继续稳居行业第一的宝座。
但在耀眼的成绩下,“我们还能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这是于信的思考,也是ofo小黄车一直坚守的初心。上个月,ofo小黄车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签署合作备忘录,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一公里计划”,利用各自全球网络优势,推广低碳的单车出行方式,号召全民参与骑行。
截至今年5月,ofo进军的海外市场已包括欧洲、北美、东南亚等数个国家和地区,轻便可爱的小黄车不仅现身在硅谷、伦敦街头,也被骑到哈佛校园、联合国门口。
初心:用绿色出行分享快乐
用ofo连接世界的梦想缘起于ofo创始人兼CEO戴威此前的一段支教经历。
戴威回忆起他在青海支教时与小伙伴们骑自行车去吃麦当劳的日子,“要把单车出行这种理念带给更多的人,用健康、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带给人快乐。”这是戴威在创立ofo公司时的思考,也是他所说的“不变的初心”。
当街头到处都是小黄车的靓丽风景线,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两年前只有几个人的小团队打下的一片天下。
王耿是除了ofo管理层以外的第一个员工,2014年9月因为对骑行的热爱而加入ofo。在此之前,他从事药品研发工作。
ofo最初的办公地在五道口30多平的开间,“门牌号我很有意思,2-B-518,感觉在说’2B我要发’。”王耿回忆起ofo创业初期的日子,打趣说,“或许是门牌号了带给了大家幸运。”
2015年5月12日,是ofo小黄车诞生的日子,戴威的团队经过反复斟酌和推演,创业方向从骑游调整为共享单车。
一个新的方向,一切又要从零开始:贴海报、收车、安锁、上牌、投放……忙碌却充实的日子里,团队逐渐壮大。
“之所以有今天的ofo,是因为骑行本身就是我们的兴趣爱好,’最后一公里’本身也是出行市场刚需。”王耿说。
“有一件事情我印象非常深刻,2015年8月的团建,整个团队从五道口到古北水镇完成了140公里左右的骑行。实际上,团队大部分人马都没有骑车超过30公里的经验。但所有人都完成了骑行,包括团队里姑娘。骑行是一件很考验毅力的事情,也让我们团队有了战友般的情谊。”王耿说。
在短短的两年里,ofo的团队已经扩大了数十倍,但无论ofo怎样壮大,不断保持初心依旧非常重要。
从全民小黄车到全球小黄车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两年来不断壮大的背后,有ofo在产业合作、用户体验方面的持续布局。
在中国的大街小巷看到ofo的身影,仅是小黄车跨出的第一步。眼下,ofo不仅在快速拓展本土用户,也在同步拓展全球市场。
经过反复的调研和慎重的思考,ofo选择了国民老牌自行车“凤凰”作为合作伙伴。早在去年12月,ofo与凤凰自行车首次携手共闯美国市场。
而在今天(5月17日)品牌发布日上,ofo宣布将合作拓展到共享单车研发制造、产能及供应链、品牌战略合作、海外市场布局等多个领域。具体到海外市场,有了凤凰在全球80多个国家的营销和物流渠道,ofo将进一步向全球市场拓展。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如何在全球化过程中快速本地化,尽可能的满足当地用户的需求,对ofo等出海企业来说仍然是不小的挑战。
但在戴威和ofo团队看来,即便各个国家的用户习惯、政策法规、文化习惯存在差异,通过不断尝试,具备不断面对具体问题并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当地、聚焦用户体验,才能获得更多用户,离梦想更近一步。
“自行车是’全球通用语言’,这让我们具备全球化运营的良好基础。新共享时代,创造连接就是创造价值。” 于信说。以快消品为例,可口可乐不仅能得到美国人的喜爱,在印度、东南亚也一样受到年轻人的热捧。
当前,ofo在全球连接的车辆近500万,在4个国家同步运营,全球城市覆盖数量已达100城,全球用户累计骑行次数达到了10亿。小黄车不仅现身硅谷、伦敦街头,甚至被骑到了哈佛校园、联合国门口。
在海上丝绸之路首站“新加坡”,ofo得到了新加坡民众,乃至新加坡总理的支持。此外,ofo还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发起“一公里计划”,利用各自全球网络优势推广共享单车出行方式。
把“最后一公里”变成“最好一公里”
在此次ofo的品牌日上,ofo还对未来进行了畅想:希望通过共享单车这一模式承载起自行车未来200年的发展,建设一个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节能减排、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交通体系。
基于共同的目标,ofo联手联合国发起了“最后一公里”计划,“相信这个世界能因为ofo的努力,而有一些不同。凭借智能化技术和具有前瞻性的共享理念,ofo收获的不只是人们的目光、全球的市场,还有我们的初心——让世界更加美好。”ofo小黄车联合创始人张巳丁说。
现场发布的几个数据,透露着ofo对业内的霸主地位的自信。在张巳丁看来,能力和责任是正相关的,同时他也表示出对未来的决心,一句“中国智造之路,再坎坷也是骑出来的”,相信不久的将来,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都能看懂ofo所代表的含义,真正做到让世界没有陌生的角落。同时,把绿色环保、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带给跟多的人们,让最后一公里变成最好的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