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上达电子上年营收超8亿 净利润增长40%

   时间:2017-05-31 14:22:00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5月27日,新三板企业上达电子发布了2016年财报。虽然比预披露时间晚了1个月,但业绩表现尚佳。

报告期内,上达电子实现营业总收入836,113,339.09元,较上年608,254,633.67元增长37.46%;

营业利润31,417,784.42元,较上年25,894,136.46元增长21.33%;净利润30,735,458.75元,较上年21,987,411.99元增长39.79%;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9,069,608.37元,较上年同期24,322,117.07元增长19.52%。

凭借营收和净利大幅增长的较好表现,上达电子在新三板市场备受瞩目。在已发布财报的1万多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中,净利润超过3000万的企业只有1千多家。在所有新三板企业中,制造业占比达到了52.90%,但平均每家制造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只有1096万元。上达电子超3000万元的净利润,在新三板的制造业中属佼佼者。

2016年,上达电子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37.46%,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近年来,下游终端消费电子类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等鼓励政策的不断出台,新型元器件子行业迎来高速发展,FPCA 产品需求大幅增长;第二,公司以国内销售为主导,国内下游电子信息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公司加强与客户合作的同时努力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根据客户的需求反馈不断改善产品质量和工艺调整,逐渐成为全球面板行业第四大生产商京东方集团的最大的供应商之一,使得公司销售订单量不断增长,公司 2016 年度对京东方集团的销售收入较 2015 年度同比增长 31.23%;第三,随着公司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公司不断开拓新客户,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客户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伯恩光学(惠州)有限公司等。

报告期内,上达电子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 19.52%,则主要是由于公司 2016 年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比增长 37.46%,并且随着公司产品工艺的不断改良,FPCA 产品的良率较上年度不断提高,在人工、材料均有不同幅度上涨的情况下,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有所下降,FPCA产品的综合毛利率为18.74%较上期18.08%有所上升。尽管本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较上年度增长幅度均较大,但公司本期营业毛利仍能覆盖本期发生的期间费用为公司带来盈利;另外,公司本期收到大额的政府补贴也是导致本期净利润较上期有所增长的因素之一。

报告期内,上达电子资产总计1,094,027,062.99 元,较上年同期707,602,732.33元增长 54.61%;负债总计913,363,529.73元,较上年同期597,204,670.47 元增长52.94%;资产负债率为83.49%,较上年同期84.40%下降了0.91个百分点。

不过财报同时显示,2016年上达电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67,917,375.36元,而上年同期是50,141,700.71元,同期减少118,059,076.07元,同比减少235.45%,主要原因是:2016年度,随着FPCA终端产品面板市场的竞争加剧,公司对第一大客户京东方集团的收款政策有所放松,较2015年度的信用政策大约放宽十天左右,导致截至2016年末,公司账面尚有大额应收账款未收回;另外,由于公司2016年度收到的备用金、押金及往来款等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较上期大幅减少,导致公司本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较上期减少14.96%。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70,670,782.41元,而上年是 -91,100,051.93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0,429,269.52元,同比增长了22.43%,主要是用于购置机器设备、建设厂房。

但是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8,216,230.82元,比上年42,842,646.71元增加125,373,584.11元,同比增长292.64%,主要是由于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对日常经营性资金需求不断增加,因此银行借款、融资租赁、小额贷均不断增加。

分析人士指出,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时,表明该企业处于产品初创期。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形成生产能力,开拓市场,其资金来源只有举债、融资等筹资活动。

不过上达电子董事长李晓华表示,随着智能终端应用领域市场机遇爆发,特别是未来OLED应用产品的巨大市场潜力,上达电子积极向纵深方面拓展市场范围,未来公司将形成不同应用、多级产品的FPC行业市场客户体系。“公司未来三至五年,紧密围绕平板显示领域,FPCA 生产作为公司产业的核心基础业务继续做大做强,围绕产业链,不断完善关键材料和元器件配套,改变单一产品结构,快速推进高端智能产品(COF、OLED 新材料等)研发生产,引进新的外部投资者和合作团队,严格把控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