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小黄车骑进世博会 未来我们需要更多ofo代表“中国创造”闯世界

   时间:2017-06-10 11:26:39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6月9日晚,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专项世博正式开幕。在这个世界尖端技术展示PK的大舞台上,中国的ofo小黄车出现在了中国馆的展台上和世博园周边街道上:ofo小黄车成了本届世博会中国馆唯一共享单车合作伙伴,并为本次世博会提供独家的共享单车服务。

中国的小黄车骑进世博会,意味着它所代表的共享单车理念,已经被看作是当下中国前沿商业模式的符号,展现给世界。那么,共享单车是否负担得起这样的重任呢?

中国的共享经济究竟有多火?

我们先来看下什么是共享经济。

从度娘的释义上来说,共享经济是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也就是说,它可以将闲置于社会各个角落的资源,转移到有用的人身上,从而形成互惠共赢。

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两位教授在1978年提出的,但却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实现生根发芽并得到本土化成功实践,ofo小黄车就是中国共享经济领域最典型的代表,那么,它到底有多火?

在中国,ofo小黄车最早提出共享单车概念,自校园开始如今已经推广至全国其他城市,甚至是海外城市。在哈萨克斯坦之前,ofo小黄车已经进入新加坡、英国剑桥,以及美国硅谷、纽约和哈佛大学校园等地。

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4月APP排行榜中,ofo新增用户1830万,排名第61位,在共享单车软件中排名第一;而截至目前,ofo小黄车已在海外4个国家、120个城市同步运营,连接车辆超过600万辆,用户累计骑行超过10亿次。

有分析人士预测,到2018年,全球共享经济规模将达到5200亿美元,中国共享经济市场将达2300亿美元,几乎占据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更有业内人士直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80%的行业都将被共享经济所改变。而以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行业,就是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基石。

中国为什么需要共享经济?

中国需要共享经济吗?答案是肯定的。共享经济能为当下处于供给侧结构改革和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在发展方向选择上提供借鉴意义。

笔者认为,共享单车的故事,实际上就是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故事,也正是习近平所提倡的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核心所在。

来自工信部数据显示,2017年1-4月,我国自行车制造业主要产品中,两轮脚踏自行车累计完成产量1979.5万辆,累计同比增长23.5%;其中4月份当月完成产量639.2万辆,同比增长38.4%。业内人士解读认为,这主要归功于共享单车的发展。

以ofo小黄车为例,其与中国自行车百年品牌凤凰、飞鸽、富士达等达成战略合作并向ofo小黄车提供优质车源,这占据了这些自行车厂商产能的70%以上。

在盘活自行车厂商“存量”产能的基础上,ofo小黄车还成为自行车厂商从低端制造到高端制造进程的催化剂。以轻便、安全、耐用为口号的ofo小黄车对于厂商制车的要求明显高于其他同业。同时,ofo小黄车还不时推出的如“肌肉车”等时尚车型、不断以科技为核心更迭软硬件设备,也给自行车厂商以及上下游企业的高端制造提出了更高的创新要求。

实际上,供给侧结构改革,需要消费侧的结构升级作为依托。而面对逐渐成长起来的“网生一代”的个性化需求,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也在探索中逐渐成熟完善,成为这个时代中国消费创新的标志,从而完成了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我们需要更多“中国创造”闯世界

共享单车在中国如此火爆,骑进世博会,甚至还成了今年高考的语文作文题目。这些看似零碎的信息却释放出一个完整而明确的信号:我们需要更多像ofo小黄车一样的“中国创造”企业出现,让他们成为中国软实力的“新名片”,到国际市场上去打拼,去分得一杯羹,去向全世界的高精尖力量展示中国的新实力。

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作为世博会中国馆唯一的共享单车合作伙伴,ofo小黄车为本次世博会提供了独家的共享单车服务,以缓解世博短途出行高峰压力。当阿斯塔纳居民、全世界的世博会参与者都在使用ofo小黄车解决世博会期间短途出行问题时,很多人指着这些小黄车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则是,“哇哦,这是中国的小黄车。”

是的,这就是中国的小黄车,就像好莱坞大片代表美国一样,这一刻ofo小黄车与中国画上了等号,代表的是中国最前沿科技与原创的商业模式,是中国强大的软实力。

因此,在笔者看来,骑进世博会的不仅是ofo小黄车,更是与中国原生经济模式所产生出的新一代“中国创造”。在这一瞬间,也预示着我们需要更多的“ofo小黄车”来代表中国闯世界,让带着中国烙印的新商业模式遍及世界每个角落。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