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海外并购如何反哺国内消费升级

   时间:2017-06-14 14:14:13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中国化工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先正达,为近年来中企海外并购潮添上了最大一单。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海外并购交易增加137%,在全球并购排行榜上跃居第二,仅次于美国。

更值得关注的是,自去年年底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更加趋于理性,不但注重通过并购国际品牌开拓海外市场,而且通过赋能国际品牌实现了优势互补,促进了国内消费的升级。

并购中易被忽视的矛盾

6月12日,天猫618进口日正式开启,截至上午9时,天猫国际的成交客单价较去年同期已经翻番。这一数据,反映出中国消费者跨境电商刺激下消费升级的显著趋势。

在中国消费者热衷海淘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在纷纷海淘。联合国贸发会议6月7日发布的《2017年世界投资报告——投资和数字经济》显示,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历史新高,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

从上面两组数据的对比中可以看到:一方面,中国消费者热衷于购买海外商品;另一方面,中国企业正在通过海外并购将自己的产品打向国际市场。而其中凸显的矛盾却是,中国消费者和生产企业为何都要“舍近求远”?

在天猫618的电商战报数据中,记者发现了一些值得分析的案例。在国内彩电市场同比下滑的背景下,诞生于日本的夏普却在本次消费节中夺得了天猫、苏宁黑电品类第一的称号。而夏普这一品牌,由于去年由中国企业富士康注资收购,得以将夏普的大屏技术和品牌与富士康本身的产业链优势实现快速整合,此后推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中高端产品。

贝恩咨询公司的一项报告指出,以往中国企业和制造行业并购的驱动因素多是在于打入新的市场或是获得资源、技术和完善供应链,而对于那些提供消费产品的中国企业来说,跨境并购要更多地服务中国消费者。

本土消费升级更需关注

近年来,国人消费倾向表现出更愿意为产品质量、极致体验和精神享受而付费。

专家认为,在这两年中企海外并购的热潮中,相对于中国资本、产业的走出去,人们对于海外并购反哺国内消费升级关注得不多。而实际上,消费升级对于中国经济走势的意义并不比中资企业走出去小。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高于同期经济增速。同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16年已经达到64.6%。

波士顿咨询公司合伙人杨立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商业部门要在放缓的经济中寻求新的增长点。而把国外的一些好技术、好产品、好能力引入中国,提升市场份额,进一步促进消费,会成为更多中国企业的选择。

富士康注资夏普也是如此,通过引进海外先进大屏技术,推动了中国彩电消费市场的升级,通过富士康自身的产业链优化,让规模化的本地供给成为现实,让中国消费市场可以享受到“高贵不贵”的产品体验。

杨立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更需要借鉴富士康与夏普的并购整合经验,通过两个合作主体的融合释放出切实的价值,不仅要“走出去”,让国际社会能够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也要“引进来”,让海外先进技术推动中国消费升级。

海外并购如何做到优势互补

实际上,中国企业通过并购国际品牌进而在国内市场取得成功并非孤例。吉利汽车啃下沃尔沃之后,通过对沃尔沃研发、品牌等资源的整合,目前已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富连网董事长陈振国看来,夏普、沃尔沃等一些国际品牌,在国内拥有良好的口碑基础。“很多中国消费者提起夏普,会称赞它的屏幕技术,愿意为它的品质买单。而作为注资者的富士康,则在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工艺、成本管控及整个垂直供应链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完全可以帮助夏普克服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障碍。”

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传统彩电品牌和互联网品牌的市场份额均出现下降,中企注资后的外资品牌市场份额却大幅上升。其中,夏普一季度实现零售量规模同比增长42.6%。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丁远指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路径战略其实有三个阶段:第一步,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获得资源和能力;第二步,将这些资源应用到中国市场提高竞争优势,希望成为中国市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第三步,将并购所得的资源和能力在全球范围铺开,获得更多价值提升。

记者了解到,富士康收购夏普后的规划,不仅仅是打造“日本并购、大陆设厂,本地化供货、全球化移植”模式,更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在未来,富士康与夏普会将此模式推向全球,在全球范围内调配原料、品牌、技术的固有优势,对接全球消费,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最终反哺中国市场。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