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叩响融合之门 践行变革之道

   时间:2017-06-26 10:00:54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专访海能达宽窄融合新品发布专访

今年5月香港,在海能达“创新•融合”全球峰会现场,当海能达总裁陈清州先生宣布完“我们将改写游戏规则”,海能达负责整体技术研发的副总裁蒋叶林步上讲台,为大家揭示专网通信的变革之道。

蒋叶林身形高挑,语气从容笃定,兼具学者气度。“Evolution”,从这样一个词出发,蒋先生娓娓道来,全面系统阐述了海能达作为行业变革先行者和探路者的思路和理念。会后,《移动通信》记者专程采访蒋先生,更加深入了解到海能达的融合思想与创新能力。

“这是时代催生的变革”

什么是融合,为什么要融合?

面对记者提问,蒋叶林先用这样一句话确定基调:融合符合时代需要,这是时代催生的变革。

对此蒋先生三言两语即加以解释:专网通信发展至今,已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多媒体集群调度,如视频监控和大数据分析,然而不仅传统的窄带专用网满足不了这一要求,直接照搬公网宽带技术也不能满足专网的特有需求,比如关键型语音通信。怎么办?我们发现窄带网和宽带网之间,谁也不能替代谁,只有融合才是解决之道。这就是时代的要求。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专网和公网在发展过程中,不是背道而驰,而是在许多方面日益趋同。哪些方面呢?蒋先生为记者逐一列举,如数家珍:比如视频监控、全息显示,这些专网中曾经的目标已逐渐在公网中落地;又比如智能传感、可穿戴设备,这些公网中常用于娱乐的技术,在专网中也即将发挥关键作用;还比如AI人脸识别、车联网等,在公网和专网都将有长足的发展。这样的例子还能举出很多,它们都说明:专网和公网的需求在某些方面正逐渐重合。

但是,蒋叶林以强调的语气说道,专网的发展也初心不改,必将努力履行自己独特的作用,在应用场景上与公网有严格区分。因此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专网通信将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从核心到外延分别是:关键型语音和数据——非关键型语音和数据——宽带技术应用——智能化应用。

所以,蒋叶林总结道,用户需求已经形成,技术发展也基本到位,再加之我们的努力和推动,必然触发专网通信产业的变革。从上世纪40年代至今,以语音通信为主的对讲机模式超过半个世纪未曾改变。今天,海能达认为行业变革的时机已经成熟,游戏规则必然将被改写。

“融合必须以智能为目标”

怎样才叫融合?需要达到什么水平的融合?

蒋先生谈道:融合绝不能是简简单单的连通,否则就仅为之“合”,而失之“融”。融合必须以智能为目标。

“具体说来,首先”,蒋先生坚定地说:这个融合系统必须保障良好的关键语音服务,能第一时间对关键任务做出响应。这是最基本的。

其次,必须支持丰富的数据和视频应用,视觉化的数据交互易于操作和理解。第三,融合系统要支持各种智能型专用设备,最大限度保障一线人员生命安全。第四方面,融合系统必须提供综合的网络接入能力,这是融合的重点所在。最后,融合系统必须提供强大而智能的指挥调度能力,以帮助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蒋先生将手一攥握成拳头:这才构成完整的融合系统,具有凝聚的强大力量,并知道往哪里打,怎么打。所以说, 融合的目标不是大而全,而是智能。

海能达已经发布的智慧融合专网解决方案不仅包括了更智简的网络的融合、更感知的终端的融合、更智慧的指挥调度的融合,同时也是各种业务的融合。这些业务并非凭空而生,它们大都是用户基于自身需求提出的应用,比如在终端上实现人脸识别和智能监控等。这些都让海能达的专网解决方案更智能,更适应实际需要。这种智能型的应用,广泛存在于公安、武警、消防、应急办、地铁、机场、电力、人防、医疗机构等各种领域,因此这些智能的专网通信方案也广泛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帮助智慧城市的向上发展。

“目标很重要,方法有时候更重要”

公专融合的难度何在?又是怎样得以实现?

蒋叶林坦言,在融合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确遇到了很多难题。以前专网通信企业都不做宽带,宽带通信企业也都不做窄带。以致两者之间完全割裂,没有人能够在宽窄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没有人很好地将两者真正融合在一起。海能达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之所以具有开创意义,正在于摸索前人不曾企及的深度和广度。

宽窄融合确是个美好的目标,但如何达成呢?蒋叶林高度概括了海能达的思路主张:先发展好窄带,然后在窄带的基础上拓展宽带,进而打造智能融合。

看似简单一句话,其中却凝聚了海能达多年观察研究的智慧结晶。蒋先生做了进一步介绍:窄带专网无法提供多媒体业务,但却也无法被宽带网络所替代,因为关键的语音业务仍依赖窄带得以实现;通过数年的思考和各种实践,海能达既看准了宽窄带融合的趋势,也清醒认识到窄带网在专网通信系统的核心作用。基于此,海能达作为长期耕耘窄带的企业,勇敢迈出专网范畴,依靠自身对于窄带网络的深刻理解,研究宽带产品在关键通信领域的应用方式。同时,海能达很早就将智能化作为融合的目标,不断研究和提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化工具能力,为专网融合系统构筑智能平台。

这期间当然有百转千回,更有百折不挠。蒋叶林欣慰的表示,从立项至今三年过去了,海能达终于拿出了业界领先的方案,趟出一条融合之路,并正在和行业用户共同推动融合类应用的不断开发。

目标当然很重要,但有时候方法其实更重要。蒋先生继续说道,专网的融合绝非朝夕可成,它一定是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一定是广大用户和合作伙伴的支持下才能完成的变革。为此,海能达已经搭建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的平台,向业界开放API/ADK接口,广发英雄帖,期待专网通信行业的共赢。

“创新是基因,信念就是驱动力”

从追赶者到引领者,海能达的驱动力究竟是什么?

“驱动力是什么?”蒋叶林语气铿锵,似乎早有答案:首先,海能达整个公司的创始理念——基因就是创新;其次,我们始终抱有把专网做好的信念,我想,这就是你问的驱动力。

海能达(以前叫“好易通”)二十四年来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致力于专网的研究和发展。从上至下,包括海能达董事长陈清州先生,都太想太想把专网通信做好了。这份心思表现在具体上,就是海能达从做专网行业第一天,就一直在琢磨这个行业的发展方向,研究这个行业遇到了哪些瓶颈,专网技术演进到了什么程度,还缺少哪些东西,同时学习公网的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推出哪些新技术新方案,等等。

在这种执着的信念下,一方面是我们始终把做好专网作为信念,并绞尽脑汁为提升网络性能和质量努力,另一方面当我们看到IT产业特别是公网技术发展迅猛,会自然地想到怎么应用于专网,怎样与专网用户的痛点和诉求对接。这种内外压力促使我们反复思考、琢磨,不断学习、领悟、考察,并最终找到了适应时代需求的全融合体系架构。

确定架构之后,海能达没有犹豫,随即就着手实施,除了将宽带网络技术拿来学习和研究,还迅速开展了一系列尝试性研发。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完善和推动新版本和新方案,不断循环前进直至今天,终于推出今天发布的智慧融合方案。

可以说,正是持之以恒的韧性,推动行业向上的信念,以及不断学习的精神,成就了今日之海能达,今日之全融合。

---------------------------------------------------------------

后记

不得不说,与蒋叶林对谈是一种幸福。

从他身上,你能清楚地感觉到一种自信,这自信背后绝非盲目,而是深刻的洞察,以及严谨的逻辑。同时你又能感到一种力量,这力量来自于蒋叶林所带领的数千名科研人员,他们仿佛就站在那里,组成强大的方阵,无往不利,坚不可摧。因此与蒋叶林对谈,时刻有种振奋感,因为你知道你面对的是中国第一流的科技人。

小到一个企业,大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其实力的提升都必然是因为有这样一群科技人,脚踏实地,步步钻研,将执着的信念化作行动力,探索至未知的彼岸。

海能达三年破茧,终于把一份扎实的宽窄融合方案公诸于众,游戏规则一旦改变,蒋叶林和他的团队也必将迎来更大的挑战,更多的困难。我们祝福蒋先生,祝福以蒋先生为代表的这群科技人,祝你们万众一心,彷如龙舟队员摇桨划橹,抵达新的彼岸。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