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本来手机吵得就很热闹了,结果发现还有比手机吵得更凶的,就是共享单车,小黄车和摩拜,下至员工,上至投资方,都在互相撕。
从一个用户角度,我们都觉得,有竞争总是好事,共享单车确实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做为很多关注IT,关注互联网的人,也在想一个问题,到底谁会获胜呢?
先看看两者的情况,我们不去看数据公司给的数据,因为……我们就看看我们的身边,我的身边情况是:
很多人喜欢用小黄车,因为价格低,押金低,骑行方便;
发现选择摩拜的用户中女性更多,估计不在意轻巧,在意牢固性;
小黄车损毁严重,大多坏的收走了,但新上来的还有损毁风险;
对于收费,用户一般没什么感觉,用户有感觉的是押金问题。
让我们来分析下这些现象,首先很多人表示,如果有小黄车在绝对不骑摩拜,这是懒人一族,也可以理解。而一些自私的人也是这么想的,既然小黄车好下手,好损坏据为己有,为何要去弄沉重的摩拜?
按照这个逻辑,如果小黄车一直提供轻便的小车,并冒着更大的损失率硬挺着,最终也是可以一直赢得用户的。但是,这么高的损失率,小黄车也扛不住啊。于是小黄车也学摩拜,推出了沉重的新车型,新车更重,自私类用户自然不感兴趣了,但是普通用户也有些不感兴趣了。
这里的核心,也可以说关键点在于,如何让自私的不守规矩的用户不感兴趣,而让公德好的正常用户感兴趣。也就是说,共享单车应该针对用户的信用,提供差异化服务。
比如,如果用户的芝麻信用在700分以上,可以骑行所有小黄车,如果在500分以上,只能骑行50%的小黄车,如果没有信用,则进一步受限。
又比如,对于信用高的用户,可以快递其车锁,让其2个月时间使用一台自行车,并收取更高押金,然后收回自行车,提供给其它用户,当然是针对有兴趣和喜欢结交朋友的人来说。
有人说骑行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我看来,更是一种文化,就跟喝星巴克一样,与其说是为了摄取咖啡因,不如说是给自己设定的一种生活的标签。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自行车,来实现更多更有趣的生活体验。
据说,共享单车2017年预计总投放量极可能接近2000万辆。有人据此估算,这些自行车报废之后,会产生近30万吨废金属,相当于5艘航空母舰结构钢的重量。
当然,不能这么比,共享单车重要,母舰也重要。但是很明显,这种粗放的投放,显然是不可取的,当你把你的服务廉价的提供给用户时候,用户获得的感受也是廉价的,双方都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共享单车不仅为移动支付提供了使用场景,也是一个中国用户开始积累信用的好契机。
给予参与者更多的服务和体验,从用户那理直气壮的拿到更多,在信用体系和技术体系的保障下,也许我们能拥有更好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