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填志愿靠专家还是人工智能?科学家感慨:志愿填报太难,超出人类极限

   时间:2017-06-26 16:45:59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最近全国各地高考分数陆续公布,全国近千万高考学生将开始高考志愿填报。寒窗十年苦,每位考生用了十多年时间去努力考一个高分,而现在到了最关键的一步,他们需要填一张表来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重要抉择。十年前的这个时候,往往都是上过大学的七大姑八大姨哥哥姐姐们来帮助考生填报,而现在随着服务市场发展,人们多了两种更好的选择:求助于高考志愿填报专家,费用两千到五万元不等;又或者求助各种高考志愿填报软件,费用几百到上千不等。

那么考生和家长们该如何选择呢?为此我们分别采访了两个方面的权威人士,来听听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事情的。

晨雾,著名的高考志愿填报专家。2008年开始人博在个客上发表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各种文章。

为什么投身高考志愿填报领域?

这个事情很偶然,也很简单,十年前我的孩子高考,我为了帮他报志愿,就开始研究,写博客写文章,然后在网上就聚集了很多家长,聚集了人气,逐渐地形成了一个全国家长的信息中心,都集中在我这里讨论。我也深入的研究,到我的孩子上了大学之后,也没有停下来。

后来由于下一届的家长有这种需求,不希望我离开,所以我就一直做下来了。一直在业余时间帮助高考志愿填报。

怎么看待高考志愿填报这件事情?

我研究了十年,可能在别人看来,这十年的内容都是重复的,但是我后来发现并不是这样。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国家省份很多,各个省政策不一样,国家的大政策又不一样,每年都在变化,所以我们做志愿填报也需要跟着变化。一直到今年,我还在不断的发现新的问题,并且解决新的问题。

比如说,填报平行志愿,一般都说“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再加上每个学校之间一定要拉开梯度。这种填报方法几乎所有人在讲,包括所有省的招办专家、高校的专家、各个志愿填报机构的专家。

但说到底就是某一个专家这样讲,大家都跟着这样讲,没有人对这种方法进行质疑。

这种方法可以用四个“最”来简单的表述——最简单、最安全、最流行以及最经典。

没说是最好,因为它有一个很大的不足,它平均的分配了每个学校,在每个学校之间拉开一个均衡的梯度,表面上看是很合理。它最大的好处我们也要承认,只要家长能够把符合孩子定位的学校,在它所选的这六个学校当中,一定会万无一失的。

被一个学校录取,这是他最大的优点。

但是他最大的一个缺点还没有人注意,就是你把这么多的平行志愿(比如说今年浙江80个)均等的对待,最后把你录取或者投档的只能是其中一个。这一个实际上就是以你这个考生的定位位置比较接近的那一个局部,而其他的学校基本上没起什么作用。说起来是有冲的有保的,其实没起作用,在那陪榜。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要均匀地拉开梯度,那么就使得很多志愿实际上没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专家们在宣传这种最流行、最经典的填报方式时,还画蛇添足,增加了一些警告——每个学校之间必须拉开足够的梯度,有的说三分,有的时候五分,有时候八分甚至十分到二十分不等,还有的说学校之间一定要拉开梯度,要杜绝不拉开梯度。举个例子,比如说第一个学校报清华,第二个学校报北大,这就等于是零梯度。两区要没拉开梯度,清华不录取你,北大能录取你吗?你不浪费了一个志愿了吗?

所以这么说看上去貌似有理,而且大多数家长听了也觉得他有理,所以都不敢把两个挨着的学校报成一边高,也就是所谓的零梯度。

这种说法流传多年,谁都不去质疑,并且都还在继续传播,但是我就在想,浪费一个学校又怎么了。

我去年到新疆去做讲座,发现新疆一批次填报九个学校。我开始想,我就故意浪费一下,我研究一下浪费一个学校能怎么样,这就产生了我的新方法,在这个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加上学校之间拉开梯度的这个大前提下,我人为、有意的在局部放上两个三个学校。

让他故意就零梯度,就是报一边高的,看看效果怎么样,实际上就是把你最希望最有可能录取的那一段,把它加重了。

这个“局部零梯度组合”的做法,效果以及意义在于“在考生最可能录取的分数段,放多放几个零梯度的学校,等于是加倍的增加了考生录取的概率”,这是一个好事情,虽说在局部可能浪费到一个两个三个的学校,但是最后的结果是好的。

专家填报跟人工智能填报,区别有多大?

说专家填报和人工智能填报区别有多大,其实区别挺大的,我认为没有一种应该被荒废或者去掉,它们都有应当存在的价值。

专家填报,刚才我举的这些例子都能说明问题,但是人工智能也有它很大的优势。

特别是目前的大数据发展,比如我现在基本上是人工填报,但是同时也借助一些大数据工具,比如完美志愿这个App,把很多数据以及历年的经验总结在一起,我再把它作为一个工具来使用,能够提高我不少效率。

同时,对家长的一些个性化的问题,人工填报在这里面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所以我认为,作为一个家长,首先,人工填报的方法他要懂。起码要懂它的基本原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结合人工智能的方法,比如使用类似完美志愿这样的App工具,双管齐下就完全能够把志愿报得很好,其实他花费的成本也不是太高。对大多数的即便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家长来讲,也是完全能够学会,完全能够把它做好的。

如何看待高考志愿填报的未来发展趋势?

这样比喻可能更恰当,比如说中医诊脉,这个我们中国人都比较相信,确实能够用人工的方法诊断很多疑难病症。但是目前我们的中医也使用了很多现代化的技术,两者结合起来,会使我们的中医做得更好。

这些现代化的技术,就有点像我们人工智能填报志愿,两者结合起来叠加效果会更好。

未来高考志愿填报的这个发展趋势。从这几年发展来看,人工智能比重在加大,说明志愿填报的方式已经在向更简单化发展,同时大数据的发展让这方面的需求在变大。

但是现在家长这个群体,他们的进步有一个过程,接受新事物比较慢,需要一段时间来学习。

未来的发展还是专家填报和人工智能填报相结合的。这种方式应当像其他的行业一样,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人工智能填报的比重一定会越来越大。

杨洋,人工智能公司iPINCEO,留美信息学博士,原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iPIN旗下产品完美志愿在去年12月《中国教育报》公布的全国调研中被高中老师们一致评为质量排名第一的高考志愿填报工具。仅2016年完美志愿就服务了394万用户填报高考志愿。

 

为什么投身高考志愿填报领域?

做完美志愿这个项目比较偶然。iPIN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专注在认知智能分析领域。我们有一块重心是让机器去理解人是如何在社会上发展的。而高考志愿填报是中国人生涯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于是我们投入了巨大的科研资源去用机器理解高考志愿填报是怎么一回事。参与这个项目的不仅仅有我们公司的科学家,还有来自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等多位知名教授。各家教培机构把高考志愿填报当做是一个商业赢利点,而我们做,更多的是从社会意义和科研价值出发来考虑的。

怎么看待高考志愿填报这件事情?

我们从2013年开始研究高考志愿填报,到现在已经整整四年了,整体研发投入超过3000万人民币。可以说每一年都会让我有新的感悟。整体来讲我认为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情。它所需要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它所需要的计算复杂度也是非常恐怖的。可以说高考志愿填报所需要的计算和分析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人能够处理的极限。

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填好一份完美的志愿表需要掌握以下信息。

第一,你须要为自己做一份符合自己特质且充分考虑目前就业市场现状的生涯规划。这就要求你做到对自己足够了解,以及对社会上各种职业的现状足够了解。做到知己,你需要利用专业的测评工具,而详细了解各种职业则必须要对海量数据做分析。

第二,你需要根据生涯规划来对应每个学校各个专业的就业去向,否则再好的生涯规划也无法实现。可惜即便是大学老师也不清楚毕业生的详细就业和发展情况,更不用说其他专家了。iPIN当时就是为了做到这一点,才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校就业大数据库,覆盖2500多所高校10万多个院系的详细就业情况,甚至可以具体到蓝翔技校挖掘机专业的就业详情。比如外交学院就业非常好,中华女子学院也招收男生,复旦的国际政治专业毕业生非常受世界一流投资银行欢迎等这些事实,都是我们通过海量数据分析出来的。这是人靠经验根本做不到的。

第三,你需要了解各个学校的录取历史,以估算你去到任何学校和专业的录取概率。有专家为了估算准录取概率发明了一些方法,比如说大小年等等。但这些方法在人工智能算法面前就有些简陋了。我们通过人工智能算法验证发现,很多专家用来武装自己的大小年这个方法,根本站不住脚。在世界围棋冠军柯洁都下不赢AlphaGo的年代,人类专家没可能比人工智能更擅长计算概率。

第四,详细了解每个学校在每个省的录取规则,和填报规则,并得到一份最优的志愿表。这个事情超级复杂。例如,今年浙江省是新高考实施后的首次高考志愿填报,每个考生需要填写80个志愿。即便是再有经验的专家也不知道怎么做才靠谱。这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计算和分析能力了。

以上四个环节,环环相扣。每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最终结果。

专家填报跟人工智能填报,区别有多大?

虽然用人工智能填志愿是大趋势,但专家还是有它的独到之处的。跟机器相比,人的最大优势就是更善于与人沟通。当专家与考生面对面沟通的时候,更能有效地去捕捉考生在交流时流露出的各种信息,比如表情等,而且能够搜集的信息不受限制。因此专家在(1)对考生做自我认知和(2)收集信息并做更细致的个性化方案上是有优势的。像晨雾老师这样的高考志愿填报专家我一直是非常尊重的。

不过专家填报的最大问题是专家的基本素质和服务质量严重参差不齐。晨雾老师这样的志愿填报专家可以说是极为稀有的。许多教育培训机构出于商业利益的驱使,他们在短期内大量的征召和培训在校大学生来做志愿填报专家。而这些大学生虽然自己也经历过高考志愿填报,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社会阅历,自己都还缺乏生涯规划,更没有大量的为人填报志愿的经历,所以他们是不具备足够的知识面和经验去为高考学生填报志愿的。

如何看待高考志愿填报的未来发展趋势?

如上所述的志愿填报的每个环节都是要通过海量数据分析和计算去寻找针对每个考生的最优解决方案的。这并非人类擅长。所以我认为志愿填报的发展趋势必将是严重依赖人工智能分析技术的。其实现状就是,很多志愿填报专家都是人手一个完美志愿APP在给人填报,只是他们不会告诉你这个事实,而且还故意跟你说那些软件都不靠谱。

如果更大胆一点往前看发展趋势,我认为现在的高考志愿填报机制将会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进行大的变革。我希望十年之后,我们每一个考生在高考完了之后,只用做一份测试并提交自己的意向,官方的高考录取系统将会根据每个人的考试成绩和个人特质,智能自动的完成高考录取的全部工作。这样我们就不用去做高考志愿填报这种人类并不擅长的事情了。

听完两位老师的演讲,相信大家都收获匪浅。志愿填报实在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但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志愿填报有了更加科学的方法,“一个大本走天下”的志愿填报时代已经过去。使用优质的志愿填报工具,再结合个人的思考,已然成为现代高考家庭进行填报的科学新风潮。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