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电商三只松鼠:严控质量关 大数据成“把关人”

   时间:2017-07-13 16:42:16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如果说起三只松鼠,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松鼠老爹”章燎原的品牌IP理论,他的强大的营销能力以及在电商平台对消费者喊主人,在货品中附赠开箱器、果壳袋、湿巾等极致的用户体验。

其实,在创立三只松鼠之初,章燎原就提出“对于产品品质的把控不计一切成本”。

2016年全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俨然成为坚果行业的一家“巨无霸”企业,三只松鼠已逐渐成为休闲零食的代名词。销售额日益增长的背后是巨大的产品量。年轻的“三只松鼠”,在庞大的产品需求下如何进行质量安全管理?

供应链端的把控 提升产品质量

“我们常说,三只松鼠的营销是150分,所以即使产品做到了100分,始终是在后端不被消费者重视的部分,而事实是我们一直在不计成本投入产品的研发和把控。”三只松鼠产品部负责人表示。

三只松鼠不直接生产东西,但却可以售卖品质保证的零食产品,靠的就是对供应链的把控,首先就是对供应商的筛选。三只松鼠目前共有300多家供应商,这些供应商都是三只松鼠精挑细选出来的,这些优质的供应商成为三只松鼠不直接生产产品,但却能够售卖好产品的重要保证。

同时,每个和供应商合作的工厂都会有长期的驻厂人员,负责把控产品流程的规范、原料的来源和流向、成品的品质检验、工人的着装规范等等。另外,三只松鼠还有专门的食品安全中央巡视组,定期、定时、定点、高频率地不惜投入、不计成本的巡视行动,严打任何主观上的道德行为问题。对于巡视不合格的供应商,直接停止合作。

三只松鼠产品部负责人表示,对于合作工厂的管控,我们的驻厂力度覆盖率高。每一辆货车上都会贴上质量文件,就连货运公司的驾驶员都是我们的品控特使,凡是松鼠家人员在伙伴方进行接触活动之前,都必须按照《松鼠伙伴食品安全快检表》内容先行进行检查,否则一律不予进行下一步活动。“我们希望做到全员皆是质检员,全员捍卫食品安全、道德品质。”

在三只松鼠出现以前,线下高端坚果没有品牌,因为坚果复杂的线下渠道抑制了品牌的诞生。坚果是一个粗加工产品,线下渠道链太长,经销商、代理商、商超会层层加价,50块钱的东西,到商超就能卖到100多块钱,溢价太多,抑制了商超品牌的发展。

三只松鼠诞生后,商家只需要把产品做好,并且,商家若是给别人供货,周期一般在60-90天,而给三只松鼠供货只需要30天,平台还会为商家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低商品成本,而且可以让商家专注商品质量,回归零售本质。

大数据应用成产品品质的“把关人”

保证平台上商品的品质,光有优质的供应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三只松鼠投入几千万建成食品检测中心,并且还有一个产品研发平台。

三只松鼠的检测中心,1期900多平方和2期1000多平方总计投入将近1400万,包含高科技的检测设备和分工明确的各种品类研发室。不同于普通企业将检测环节作为一个科室或岗位,三只松鼠为检测环节定制了一个“检测工厂”,这是一个平行的具有刚需业务属性的部门。

为了达到对于产品品质的要求,三只松鼠所有产品的检测标准都是基于国家标准的1.5倍,除了基本的感官检测和理化检测之外,还有“总砷、镉、农残”等重金属的检测。全年累计自检批次10000多批,为了公平、公正,三方送检的数量也是国家规定的20余倍,“比如这个单品的国家检测标准是1年检测2次,我们要去检测40次。累计1年的三方检测费用超过1000万。”

三只松鼠的产品研发平台是这样运作的:平台上的300多家供应商,每家要贡献两到三个研发人员在这个平台,全国15所院校的教授也都在这个平台,研发人员实际超过1200人。

一是他们会选品,二是消费者会提出很多需求,这些需求会变成项目放在平台,哪个研发人员成功解决这个项目,平台就去申请专利。

据了解,食品产业研究院成立4年时间已经申请了近200项专利。

大数据在三只松鼠的运作中,作用已经越来越凸显。三只松鼠斥巨资开发的“松鼠云质量管理系统”,实现实时、高效、精准的数据流转。这些大数据能满足信息化、标准化要求的分装工厂,投入几千万建成的食品检测中心,还有十个用来发货的仓库。

预约到货、查看产品反馈数据、提交解决方案,三只松鼠通过系统将繁琐的沟通环节省略掉,用消费者直接督促工厂改善产品。

通过这些数据,三只松鼠打造了一个云中央品控中心。具体来讲,每个消费者在网上的评价以及微博等渠道的投诉反馈,系统都会自动抓取,追溯到是哪一家供应商生产的,哪一个环节出错了。此外,三只松鼠自己检测出来的数据也会进入这个系统。

三只松鼠每一个产品包装的背面都有一个特殊的ID编码,代表了产品的“身份证”,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产地、时间、工厂等等信息。“松鼠目前的第一代可追溯系统是以云质量系统为平台,打通"农场、代工厂、检测、分装、客满、物流、主人",做到真正的溯源。”

本文为商业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疑问请致电:0512-85889237 纠错电话:18120051373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