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VR/AR崛起 掀起巨头3D内容平台之战

   时间:2017-07-20 17:37:07 来源:搜狐科技 作者:IN2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年来VR和AR的风潮下最大的受益者不是曾经破产的番禺街机制造商,而是3D内容的复兴。随着Google、微软、Facebook和苹果纷纷加入VR/AR混战,3D这个40多年前发明出来的技术再次成为几家大平台目前竞争的焦点之一,因为前者能够是为这些平台填充内容的关键。近日,umakeXYZ的CEO Evi Meyer撰文简单介绍了3D内容的历史和几大平台的特点。

3D内容之战 The Race for 3D Content

以苹果ARkit为代表的VR和AR唤醒了一个话题:3D内容。和其他发布平台一样,没有内容什么R也玩不起来。就像亚马逊的Kindle需要书籍、而各种流媒体应用需要签约音乐公司,内容对于这些平台至关重要。

3D设计软件的历史

3D的内容看起来非常震撼,但同时制作起来非常难。一切都要从1972年说起,Fred Parke和Ed Catmull两位先行者,其后成为了Pixar的创始人之一。在那个年代,3D内容依然是程序问题,而非设计。

在卢卡斯创立工业光魔之后(1975年)的几年,我们会看到由Autodesk、Omnibus Computer Graphics等公司制作的大量商业作品。

1990年代,更多界面友好且大众负担的起的软件被开发出来。其中有专注动画的3DS-MAX;专注在建模的SolidWorks;以及转为建筑设计而诞生的SketchUp。这些软件各有专攻,但共同之处都是为专业人士设计而成,学习曲线陡峭。当然,不少公司也在尝试更易用的交互界面,不过其中一些难题甚至到今日都未能解决。

然后iPhone来了

自从2007年诞生,iPhone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设计师来说尤其如此。

iPhone如何改变3D设计进程的?答案是它推动开发者重新思考3D设计应用的交互界面,使其适合更多用户参与到3D设计过程中——更多人带来更多想法和灵感,更多的融合产生更好的设计。虽然我们现在仍在使用上世纪80、90年代的软件进行设计,但是,已经有两个趋势显现出来。

趋势1:商用软件的消费化

最好的例子就是Instagram,这款软件让普通用户能够通过滤镜轻松的做出Photoshop般的图片效果。

趋势2:全能型应用的移动化

自从iPad诞生以后,越来越多的孩子倾向于使用移动设备而非PC。而经过这样的转变,这小小用户熟悉了除生产力工具和游戏之外的又一种应用——超级应用。这些应用能让普通用户创造出堪比专业的内容。

VR和AR时代:3D设计软件的复兴

移动设备帮助塑造了现代软件的交互界面,使其更易于发布和消费。3D设计软件又将会如何进化?大公司如Google、苹果和微软看准机会大步向前,通过推出自己的3D工具开启3D内容之战。

苹果

直到今年6月的时候,苹果还只是谈论AR的潜力。但是,现在苹果已经曝光了面向开发者的开放平台。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们应该会看到很多AR应用或者AR-Ready应用,这些App将会改变用户创造和消费设计的方式。

虽然苹果并没有展示3D设计工具,但是根据其最近推出的工具如Clips以及《应用星球》节目,可以推测苹果推3D应用只是时间问题。

谷歌

谷歌对涉足3D内容制作的第一个线索是2006年收购SketchUp,当时谷歌的目的是丰富自己的地图和3D建筑。之后,谷歌一直对3D有很浓的兴趣,例如收购VR界的Photoshop应用Tiltbrush。最近,谷歌又推出了新应用Blocks,能让更多的用户享受在虚拟空间创作的乐趣。

Facebook

虽然是3D界的新手,但是Facebook成绩相当不错。除了收购Oculus之外,还推出了面向消费者的AR Studio;Quill和Medium是两个VR创作工具。脸书预测AR对3D设计的影响,正如iPhone和Instagram对Photoshop的影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Facebook要创造一个平台,让用户能轻松的分享3D内容,就像聊天应用中的滤镜和贴纸一样。

微软

微软大概是巨头中最早一波意识到AR潜力的,其产品HoloLens就是一个绝佳的证明。在微软看来,任何消费者都可以在自家开设工作室,用3D打造或者打印任何东西。HoloLens硬件令人叹服,不过目前使用场景依然有限。除了HoloLens,微软还推出了Paint 3D,一个现代版本的微软画图板,能够让消费者去创造3D内容。

赢家是消费者

自3D设计诞生40多年来,还没见到过去3年巨头扎堆推出3D应用的情形。巨头们用创意、先进技术和大笔金钱培育出来的3D平台,将会让终端的消费者能够更容易的创造和分享3D内容。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