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无人零售店看点并不在“无人”,你所看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时间:2017-08-17 10:04:17 来源:网易科技作者:韦彬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如果说去年谷歌的AlphaGo点燃了人工智能的热潮,那么亚马逊的Amazon Go则在无人零售领域扮演了同样的角色。近期,各种传统零售店纷纷布局新零售店创新项目,比如沃尔玛的自助杂货售卖亭,居然之家的无人便利店EAT BOX。在此之前,还有阿里巴巴的淘咖啡、缤果盒子等众多非传统零售背景的无人店。

这些无人零售店借助新技术,对传统的零售方式进行创新,在商业上将引发更多的想象空间。但与此同时,这种大有用机器代替人类工作的趋势,难免会对相关就业人群造成心里阴影。

提及“无人XX”,大家脑海中想象的,必然是遍地的机器人在劳动,而人类被赶出了工厂之类的画面。正如人工智能自从去年大火之后,被讨论得最多的议题,便是人工智能将会造成人类多大面积的失业。

或许,机器代替人类部分工作的结局是必然的,但问题在于这需要花费多少时间,以此人类需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是焦虑,是痛苦,还是更加美好的生活?

我们不妨先看看人工智能应用的典型场景——自动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汽车之所以被称为人工智能终极场景,原因在于自动驾驶离不开计算能力、大数量、算法与决策,以及传感器采集数据等几大要素。而这些要素,又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本要素。因此,自动驾驶最为直观地反映了人工智能的成熟度。

就目前来看,我们说到无人驾驶,可能大家想象得到的,便是科幻电影电视剧里,主人公说出目的地,然后汽车便将人类自动送达。但科幻毕竟科幻,虽然未来人类的确可能做到,但看看现在制造无人驾驶汽车的企业,究竟到达什么程度,就可知道,技术的成熟,再到实用,其实是个漫长的过程。

在硅谷、在无人驾驶领域最具雄心和魅力、最具革命性的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现在也只是生产具有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汽车而已。虽然自动驾驶领域红红火火,技术上也算得上是成熟了,但距离实际应用,总是差那么一点点。

在无人零售店方面,情况恐怕也是如此。亚马逊的Amazon Go所采用的技术,与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几乎一致。Amazon Go采用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算法以及传感器、图像分析等多种智能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感知人与货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货架上商品的移动,进而计算是谁拿走了哪一件商品,并实现最终的结算。这种方案,是当前无人零售店三大方案之一,即视觉方案。

其二则是RFID方案。阿里巴巴的“淘咖啡”、苏宁的“未来店”均属于这一类。在阿里的淘咖啡无人店,采用视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物联网支付等技术。而其中,最为关键就在于为每件商品添加了RFID标签,这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目前在一些图书馆和线下商店的磁扣中,也会用到类似的技术。可以说,这是一种相对成熟且廉价的解决方案。第三种则是基于二维码的识别。

但不管上述哪种方案,目前全球的无人零售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远达不到大规模普及应用的层面。比如亚马逊的Amazon Go,即使采用了计算机视觉技术,但在人流量密集时,也容易出现识别不到的问题。Amazon Go目前仅能应付人数小于20人的情况。同样,其他无人店在用户体验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比如身份识别、RFID识别等,可能存在某些问题,导致影响其流畅度与准确性。

就像已经进入市场的“无人驾驶汽车”一样,虽然不够完美,远未达到公众想象的程度,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借此进行不断地测试、提升其技术水平。无人零售店两样也是如此,全球各种无人零售店,目前来看,大都还处在试验、探索阶段,距离大规模商用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尤其是各种不同环境下的应用场景、不同数字素养的人群使用习惯,只有在实地中才能检验其技术,才能为未来的真正落地做好准备。

无论是无人驾驶汽车也好,无人零售店也好,在短期内很难大规模实用,自然也就很难会有所谓的“大规模失业”问题了。更何况,技术、工具的改进、创新,其目的往往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或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质量更高。

在这里,可能要挑战一下最近大火的《未来简史》的作者赫拉利,科技的发展不会造成大量“无用阶级”,而是让人类生活更美好。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在谈人工智能规划时说,从长期看,科技带来的就业远远大于失业。

无人零售店带来的变化也说明了这一点。可能会减少诸如收银员、店面巡视这样的机械性岗位,但同时也会创造诸如智能物流师、智能仓库拣货员、数据分析师、店面改造设计等新岗位。并且,这些新岗位都将有机会成为非常紧缺的新兴工种。未来,由于技术的进步,这些岗位的人在家就能上班,还可以有更多时间用来充电、休闲、陪家人。

就像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乃至到现在的科技文明,虽然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发生了诸多变化,但像各种农业、工业的各种职能还是继续存在,只是工作方式不同了而已,效率更高,所需要的人力更少。从这一角度上说,新技术的使用,只会使旧产业转型升级、焕发新生命,而绝非对旧产业的毁灭性的破坏。对于具体的个人,科技的发展也未必会制造所谓的“无用阶级”,相反,可能创造出更具创造力、创新性的人才。

在诸如无人驾驶、无人零售店等涉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产品、新业态,人类有时显得过于恐惧,事实上只是源于过度想象与对未知的恐惧。当尘埃落定时,又会发现原来并非原来想象的那么恐怖。

不过,话说回来,想象力是人类本身有别于机器的特征。在数字技术不断颠覆人类已知世界的时候,更需要无畏的精神、无限的想象力,才能更好地应对这样变幻莫测的社会。各种无人值守产品的出现,只是在人工智能时代,迈出人类更好生活的试探性一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