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6日,由太和智库主办的首届“太和文明论坛”在北京拉开帷幕。本届论坛以“把握人类文明共同价值发展方向”为主旨,邀请来自国际组织、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和工商界的近百位专家、学者、翘楚齐聚一堂,凝聚全球智慧,围绕中外人文交流、人工智能及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三个主题,共商人类文明未来发展之道。
全国政协委员、太和智库首席文化学者顾伯平、太和智库欧洲中心主任Thorsten Jelinek,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吴海龙等出席并致辞,NCUSCR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Stephen Orlins、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院长崔立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前常务副所长丁一凡发表了主题演讲。
图为主办方及与会嘉宾共同启动“太和文明论坛”。
合作共赢 聚全球智慧求共同价值
致辞和演讲嘉宾认为,当今世界乱象纷呈,各类矛盾冲突错综复杂,要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呼声日益高涨。与此同时,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时代进程中,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目前,以合作共赢为基本理念、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追求的新文明发展理论正日益为世界所接受。在开幕式上,与会嘉宾围绕“把握人类文明共同价值发展方向”这一主题深入交流,认为人类世界目前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随着世界多元化格局不断巩固发展,少数西方国家控局主导的“一言堂”局面被打破,世界各国都在探寻共同价值、共谋和谐发展。在此背景下,发掘考究矛盾问题根源,寻求平抑化解冲突之道,聚焦人类文明共生共享,进而催生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永续良性发展的时代命题。首届“太和文明论坛”的召开,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互鉴的平台,对于切实解决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互动、加快人类文明共享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引领未来 开三大论坛议文明之道
鉴于“把握人类文明共同价值发展方向”主题的复杂性,主办方特别围绕这一主题设置了中外人文交流、人工智能、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三个分论坛,与会嘉宾分别就“人文交流在未来五十年中美关系中的深化与创新”、“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应用及对人类伦理制度的挑战”、“新形势下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三个主题展开了深入而有建设性的讨论。
在中外人文交流的主题探讨中,专家们认为,在国际关系剧烈变化的大背景下,美中作为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并行,这给新时期的中美关系带来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两国关系发展存在相当多的不稳定因素。妥善处理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分歧,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而造成这些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双方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感知差距”。坦诚的对待这个问题,深入讨论“感知差距”对双方决策和两国关系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努力寻求应对和解决之道,应该成为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使命。
与会专家表示,人文交流的目的是实现人心相通,而能不能做到人心相通关键在于彼此的认知度。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借助经济发展带动文化交流,实现经济搭台、人文唱戏的目的。目前,中国正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开辟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路径,以经贸合作促进人文交流,成果令人期待。
在人工智能相关议题的讨论中,专家们表示,目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基础的高新技术,正在促进人类社会跨产业、跨体制的发展变化。在这种发展趋势的带动下,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也正在加速发展。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高科技引导下实现人类文明的融合发展,并且杜绝科技对文明的不利影响,是当下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也是本次论坛上专家们讨论的事关全局的重要议题。
对此,与会专家表示,未来的不可预知性,恰好是创新过程里最迷人、最激动人心之所在。我们不必过于在意人工智能会取代人,会影响和改变人类的伦理道德,相反人工智能会成为人类的好助手。。
在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对未来人类应对气候问题的前景表示乐观,尤其是对中国在未来全球气候问题中的将起到的主导作用满怀期待。实际上,自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之后,“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气候治理新领跑者”的呼声就不绝于耳。中国的成功经验,也将为世界提供有益借鉴。
运智铺谋 以太和之声促文明互鉴
本次论坛发起方太和智库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北美、欧洲设有分支机构。自成立以来,智库始终以“凝聚全球精英,寻求共同价值”为使命职责,并提出“关注时代需要”的行动理念,致力于打造客观、独立、高质量的智慧产品,为中国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为中外各领域交流提供智力支持。而本次论坛的召开,充分体现太和智库对于“世界迫切需要寻找人类文明共同发展方向”这一“时代需要”的关注。凝聚中华原力、贡献中国智慧、传播太和之声,已成为太和智库矢志不渝的时代追求。对此,太和智库总编辑王晓波就表示,未来,太和智库将为探求更好的人类发展道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全球在各个层面的合作做出更积极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