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共享单车自述:问世两周年 如何长成共享行业龙头老大?

   时间:2017-09-14 09:20:40 来源:TechWeb 作者:郭宇豪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各位老少爷们你们好,我是共享单车,到今天为止我已经两岁了,我能健康的成长,自然少不了各位的“呵护”还有家人的帮助,每天从我这里走的流量足以让阿里腾讯那种级别的大佬眼红,此前更是蒙受广大网友抬爱,将我列入“新四大发明”之一。有人问到,是什么原因让我在两年的时间里就让全国人民知晓我的大名的呢?

图片1

尤其是近期,我还参演了大型众筹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即将在央视上映,届时希望各位多多捧场,说回重点,我到底是如何做的,让我短短的两年时间走上“车生巅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接下来我就为大家说道说道。

图片2

其实不外乎那三点:快、准、狠

一、准:明确用户需求 了解他们的痛点

所谓的痛点就是用户真正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如今的市场上,很多人都比较盲目没有一个精准的点,如同做PPT一样,表面精简好看却忽略了实质的内涵,光看PPT似乎一年过亿、三年上市是分分钟的事,然而实际上问他有什么产品,能为用户带来哪些便利,就支支吾吾说不上来了。简直就是洗脑文案计划。

所以说一个企业要想做出好的产品,一定要找准用户的痛点,只有切中用户的痛点,那才能有更多人入局,进而形成一个好的行业。而我共享单车解决的痛点,相信大家早就知道了,就是城市居民日常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事实上,在我们生活中实实在在看的见,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没有痛点也要制造痛点”你们看看身边的共享冰箱、共享空调、共享健身房等等等等……你们就知道。为什么现在共享之风挂遍全国,而我共享单车却始终是老大呢?

二、快:明确定位 稳定市场

好的产品不一定有好的市场,共享单车这个行业不用我多说,各位也能看得到,竞争是多么的残酷。你一个共享产品做出来了,立马就会有一大票人跟风,而且还会在你原来的基础上做各种“改良”,有的是通过挤压产品成本,有的则是通过升级产品定位。所以你必须赶在如钱塘江大潮一般的后浪扑死你这前浪之前,先走出属于你自己的天地。

你们看看我原来,两年前的我就在北大校园里乱晃悠,但现如今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我的身影。为什么我要昼夜不停地推广我自己呢?因为我需要让大家熟悉我,接纳我,最终认可我。

即便后面有很多的模仿者,我还是有固定的用户构成的防洪大堤给我挡着,不会那么轻易就被时代的浪潮冲走。

在“家人”的不断努力下,我在广大用户群心中有了不可替代的位置,现在网友把我和支付宝、高铁这样的新时代“利器”并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让我感受到大家对我喜爱和认可,所以我更要努力做得更好。

图片4

目前我正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希望海外的朋友也都喜欢我,迄今为止已经有上十个国家的数百座城市里,都有我的兄弟,这样说来,我也是拥有大家族的人了。

三、狠:责任要分担 不能一人扛

我现阶段遇到的最大矛盾,就是日益膨胀的单车企业和数量以及不够完善的城市非机动车道自行车停放点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的自行车不但没有给用户带来更方便的出行,反而影响到了市民正常的交通,不论是地铁口、公交站还是写字楼下,似乎总有一大堆的共享单车堵着人。这和我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我决定对自己狠一点。

目前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我旗下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始试点“智能停车点”,同时积极控制投放量,增派运维人员,进行更加科学的清运调度。这些行为在一些人看来可能是赔本买卖,但却是我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对于国家对我们下达的暂停投放规定。市交通委表示,下一步将牵头出台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并制定相关停放区设置技术导则和系统技术与服务规范,建设监管与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承租人信用体系。市区两级政府部门将根据非机动车停放管理规划及停放秩序状况进行总量调控。

图片5

各区管理部门按照“属地监管”的原则,对企业和停放秩序进行监督管理,落实自行车停放区设置,制定车辆停放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测算辖区容纳量,并根据车辆停放秩序情况,开展日常监管、信誉考核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企业要承担运营车辆经营与管理的主体责任,诚信经营,暂停车辆新增投放,近期要集中开展使用和停放聚集区的整治,调整优化区域投放布局。做好日常运行调度,规范承租人行为,及时清理违规停放车辆,维护停放秩序。

我会积极参与相关停放区设置技术导则、服务规范的制定及监管与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市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共享出行服务。增加近百辆调度车,配合路面单车整理,分散布局。

不要小瞧这三点,我就是靠着这些一步一步的走过来的,两年多的时间让我经历的困苦和磨难,不过最终的我还是挺了过来。未来更多的两年希望你们还会陪我一起走过。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