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无人货架走俏:办公场景能否成为下一个“零售新大陆”?
流量枯竭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任何一个洼地,都将吸引着一大波投资,继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之后,最火爆的无疑是无人零售货架。
公开数据显示,在今年1月至今,无人自助设备领域已披露的融资项目为已超过25个,累计金额超30亿元人民币。而无人值守货架目前市场上的活跃玩家除了小e微店外,还包括每日优鲜便利购、果小美、领蛙、哈米科技、猩便利、有品、便利吧、七只考拉、零食e家和咕哒猎人等等。
最近一段时间投资密度更是高居不下,七只考拉(A轮5000万元人民币)、友盒(A轮数千万元人民币)、果小美(A轮1000万美元)、阳光乐选(Pre-A轮1000万元人民币)以及猩便利(天使轮1亿元人民币)5家无人值守便利店公布融资信息,涉及总金额2亿元人民币以上,经纬中国、IDG创投、蓝驰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纷纷入局。
投资热浪高涨,其背后又有何商业逻辑?
枯木又逢春:新零售与共享经济的叠浪效应
无人货架并不是什么最新概念,在很早之前就已经问世,之前叫自动售卖机,常见于一些公共场所,比如地铁站,学校等场景早已存在,逻辑与苹果机等游戏机类似,都是借助别人的场地,开展零售活动。
如今的无人货架与之前的自动售卖机最大的区别就是,之前的机器是封闭的,现在的无人货架是开放的,全靠用户自觉扫码。有点类似于非常火爆的“无人店”这一概念。问世多年的无人货架能够走红,端赖新零售与共享经济的叠浪效应。
一方面,这是新零售概念的进一步发酵以及众多未开垦市场的诱惑,
比便利店离的更近,比O2O 更快,就在用户身旁,更多的创业者将涌入无人货架领域,无人货架也将迎来比肩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的融资速度和额度,成为新零售风口下的一匹黑马。毕竟线下的大型商超、连锁便利店、夫妻便利店和线上的电商,还没有挖掘到工作场景下的隐形零售需求;除此之外,无人货架也代表了新零售的趋势,即将线上与线下融合,提高零售链条的效率。
另一方面,共享经济的火爆也推动着无人货架的兴旺。
知名投资人刘元说过,无人便利店的线性成本结构原本是跟传统VC的边际递减逻辑相悖的,在ofo和摩拜把从线下到线上这种商业模式验证成功之后,很多VC都看到了这种模式的想象空间,并加速布局。同时,刘元认为,无人便利店风口的形成除了与移动支付的普及有直接关系外,投资人害怕错过未来巨头的焦虑感也加速了这个风口的形成。
无人货架亦是如此:披着零售的外衣,通过办公室场景的联结,以及促销、红包、优惠券、积分等常用的手段,甚至免费(其实无人货架已经为企业免费投放本该企业茶水间应该有的设备,如冰箱、冰品柜等,甚至以后还会暖柜等等),用于用户数据流的集中聚集。而且相比较于共享单车而言,无人货架聚集的数据流更加的精准,含金量更高,含有网络昵称、头像、地理位置、性别、所在公司、消费喜好、消费能力以及消费信用等用户大数据。
与此相比,共享单车的用户数据流的画像就显得相对粗糙。而共享充电宝就更加显得“小儿科”了。跟风的创业者希望能有机会被并购或者蹭着热度上去,跟风的投资人尽管不一定有多懂这个项目,但也害怕错过这个风口,甚至怕被 LP 质疑。而且关于无人货架的概念炒的又这么厉害,同时披着共享经济和新零售这两件华丽的外衣,具体以后做成与否另说,先投了再说。于是乎,博傻理论下,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随后各路“追风者”便蜂拥而至,整个行业也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
实体零售再遭冲击:线下价值有选择性的回归
曾经,互联网作为新兴行业,高速发展的初期亦诞生了诸多的流量红利,这种流量红利随着互联网产业布局的迅速完成。
由于线上经济覆盖面广、产品展示空间无边界,展示成本低,库存成本低,无需考虑实体经济人效和坪效两大难题。所以,线上经济的产品价格,明显低于线下的零售价格,用户量如滚雪球般不断增加,电商肆虐,如今实体店闭店潮比任何时候都汹涌。线下经济也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变得萎靡不振。
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殆尽,流量获取成本高的问题日益凸显。需要线上线下相结合进行疏导,回归线下的呼声愈演愈烈,无人货架的走红正是基于如此。
然而事实上所谓回归线下,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线下经济都能焕发新生。优胜劣汰的时代,中产阶级崛起,消费升级,用户拥有更多的品牌选择,只有更用心、更加关注用户需求和体验的场景,才能真正赢得用户。把商业模式从单纯的买卖升级成用户亲自参与生成制作传播的环境的一种体验服务,实体经济的价值才会得到了重新的彰显。
其中,各种迎合不同人群的垂直场景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这些特定的场景,和所谓的竞争对手正面扳手腕的场面比较少,竞争比较温和。以无人货架为例,无人货架从本质上讲是以办公区域为场景,相当于是在封闭空间内,而这一空间内的用户数量相对固定,活动空间有限,作为距离用户最近的终端,无人货架的任何商品变化都能够引起场景内所有用户的注意,从而将商品曝光率最大化,实现购买。封闭的场景,用户画像较为清晰,用户需求明确,且消费能力较强。
所以,满足办公室“懒人”即时需求的货架应运而生,解决通电的同时同时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购买频次。对于公司来说,无人货架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员工的时间和精力。
由此可见,所谓的线下价值回归,其实是有场景化购物优势的线下场景会进一步被挖掘,而其它没有场景化优势的实体店将进一步凋零,受到以无人货架、社区O2O等各种新事物的新一轮冲击,因此,场景价值才是检验实体店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
从蹭潮流到青春永驻:基因变革是行业长久发展的关键
开放式零食货架,没有售货员,也没人在旁边监督,顾客挑选商品全程自助,手机扫码付费全靠自觉……低门槛已复制,如此“轻”的商业模式,使得无人货架的发展快得让人惊讶!这场景化革命,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进!
然而从蹭潮流到基因永驻永远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前几年的O2O浪潮,千团大战。同样一个个都喊着金钥匙出生,被投资人被创业者所追捧,可到最后活下来的又有几家?
无人货架也是如此,它到底能不能长久发展还需要很多因素。壁垒不是很高,所以这个领域相对比较容易进入,同质化严重。而且更重要的,这还是一个考验人性的生意。在志刚看来,无人值守的开放式货架意味着高盗损率,这就对摆放场景提出了很高要求,相对封闭的环境,可以通过熟人关系的相互监督,也有可能通过熟人关系进行“结党营私”。无人货架,没必要完全开放,熟人环境,封闭环境,最好还是低调。
而且,如此低门槛的拓展方式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就拿共享单车来说,ofo凭借相对较轻的运营模式得以实现快速扩张,实现市场占有率方面的成功,然而,无奈各种乱停乱放、破坏单车、丢失单车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光这些成本也够ofo喝一壶了。因此今年以来,ofo也逐渐开始把车子做“重”,走智能化路线。
轻便的模式可以帮助平台快速占领市场,暂时的低配有着极大的好处,但也不能完全没有一点智能化准备。
办公室无人货架是一个看似门槛低、谁都可以进入的行业,但真正的难点在于规模化后的精细化运营。未来,无人货架的比拼一定是围绕着供应链,物流,和整个零售产业链,用户端运营能力。线上线下融合度不高,彼此导流效应未成型,这也是无人货架有待解决的问题。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依赖于企业DNA的变化速度能否抓紧即将到来的潮流,对于无人货架来说,需要改进的不是货架本身,而是货架内容。在智能化浪潮滚滚袭来的今天,智能化是所有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正如马化腾与朱啸虎争辩时所说的: 功能机终将被智能机淘汰。无人货架智能化也是早晚的事,与其后期拆了重建,不如从一开始就进行简单的布局,不需要太重,但也不能像现在这样轻。一方面迎合了当下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提高了门槛也降低了可复制性。
虽然无人货架尚处于发展初期的摸索阶段,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终究是一门精细化和智能化运营的生意,未来它又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