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第一镇这一年: 打了鸡血 玩了过山车
共享单车的一夜爆红,未能改变当地自行车行业的低迷,也没能抹去此地产品的低端化标签。
张剑
天津市武清区王庆坨镇,被称为“中国自行车第一镇”。常住人口4万多,六七百家各类自行车、电动车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在此聚集。
2016年共享单车风潮骤起以来,产生了千万辆的自行车生产需求,其中大量订单进入王庆坨。
烈火烹油般的繁荣期和包容期过后,国内各大城市纷纷限制共享单车投放。王庆坨镇一些承接此类订单的企业被拖欠货款,甚至停产、倒闭……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它们经历了“低谷—爆发—低谷”的倒U形发展之路。与此同时,此前还能勉强度日的传统单车销售业绩,在共享单车的冲击下,一蹶不振。
“鸡飞蛋打的感觉!”当地一位车企老板沮丧地告诉第一财经1℃记者。
突然而来的幸福
9月18日,京沪高速王庆坨出口附近的一间厂房内,粉色、绿色、天蓝色的车架随处可见,车座椅、刹车线等零件也到处都是。虽是下午4点左右,厂房内已无工人,厂长曹健在厂房外同朋友闲谈。
曹健在2015年入行。2016年4月,摩拜单车诞生。几乎同时,ofo小黄车问世。“橙、黄双雄”引领的共享单车发展大幕拉开。
天津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下称“天津自行车协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天津市自行车产销4225.1万辆。当年,全国自行车总产量为8005万辆。而据王庆坨镇政府的统计,2016年该镇自行车、电动车产量1500万辆。小小一个镇的产量,占天津全市产量的三分之一强、全国总产量的近五分之一。
王东(化名)的自行车厂在王庆坨镇属于中等规模,车间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工人规模近百,日最大产量可达500多辆。
2016年6月,到北京办事的王东第一次见到了共享单车。“我当时就预感这种产品有前途,如果发展得快,未来一定会产生大量的订单”。仅仅3个月后,王东的企业生产线上开始出现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的发展势头,可以用“火箭式”增长来概括。截至2017年7月,仅用一年多时间,摩拜单车的投放量达到600万,ofo小黄车则达到650万辆。第一财经1℃了解到,ofo小黄车的车辆生产订单主要投放地是天津,当地一些大型自行车企业曾分别接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辆的大单。
2016年9月初的一天,王东的手机来电铃声响起:“我们接到了上百万辆的共享单车订单,自己做不过来,你有没有兴趣承担2万辆?”电话来自王东打了多年交道的一家大型车企。经过商谈,合作方式为该企业先付30%订金,待车辆交付完毕后,再付剩余的70%。这种模式成为当时共享单车生产订单的主要模式。
“基本上是半小时组装一辆车,一天组装600辆左右,组装完马上运走”,时至今日,王东回味起那段快马加鞭的生产过程,依然有畅快淋漓的感觉。
到2016年11月中旬,2万辆车交付完毕,王东也顺利结款。这笔订单让王东在两个月内赚了30多万元。
当年12月,王东再次接到另一家大型车企转来的2万辆订单,此次订单生产,王东的车企几乎进入连轴转状态。
对于共享单车的爆发式增长,天津自行车协会理事长刘学权指出,共享单车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爆发式铺开,对自行车产业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形成近乎“颠覆性冲击”。而王庆坨自行车商会原秘书长菅顺启认为,共享单车的出现,是他入行18年来看到的最大的机会。
一年后直接入冬
悟空单车、3Vbike和町町单车这三家共享单车企业先后在王庆坨采购车辆,数量基本为千辆级别。
当地多名车企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他们的不完全统计,在2016年这一年,拿到大品牌的转包订单、小品牌的一手订单和零件采购订单的王庆坨车企,有30家左右。2016年,共享单车的订单总金额应该是千万元级的。
即使到了今年7月,共享单车采购降温,一些零星的短线加工、装配订单仍给当地企业带来一些收益。天津喜国盛车业负责人张建忠告诉1℃记者,7月份他的这家小厂接到了5000辆某大品牌共享单车的组装订单。他将厂里的两条生产线合并为一条,待全部零部件送到后,十几个工人同时动手组装。每天的组装量在200辆左右,用了20多天才将这笔订单全部完成。
在接订单之初,张建忠就明确提出,必须是全额现金付款。约定的价格是每组装一辆车为35元。交货时,张建忠顺利拿到17万多元的组装费。20天下来,到手的纯利约是2.5万元。
2017年3月开始,共享单车市场开始出现分化。“双雄”摩拜单车、ofo小黄车的融资高歌猛进,而另一些却已悄然倒下。
共享单车企业的破产,直接影响到生产订单的执行。2016年12月,町町单车就出现了运行困难。位于王庆坨工业区的迈卡拉雷公司的500辆町町单车订单生产完毕,货还没有发,町町单车运营方就已经宣布倒闭,瞬间给迈卡拉雷带来几十万元损失。
2017年5月开始,各品牌共享单车订单骤减。受此影响,王庆坨一家叉架厂被某共享单车企业拖欠200多万元货款,公司运转步履维艰。被拖欠数十万至一两百万元的企业,也有很多家。
经营分化后,共享单车投放政策也迎来拐点。6月至9月,上海、广州、杭州、深圳、福州、郑州、南京、武汉等城市也已先后宣布暂停新增投放共享单车。
从2016年八九月份到2017年的八九月份,王庆坨镇的共享单车生产买卖,从春天迅速进入盛夏,之后便直接入冬。
此时,王庆坨的车企老板们还发现了一个让他们神伤的变化,虽然当时并没有在意:接到共享单车订单的企业在短期内收获颇丰的同时,当地车企的传统产品销量受到很大影响。
王庆坨的多家车企负责人特别对1℃记者提出,他们认为共享单车的火爆,一度导致了当地传统产品销量的“断崖式下滑”。对此,曹健表示认同,自家的网店销售“两年前,每天还能发走五六十辆车,现在差的时候也就十几辆车,断崖式下滑”。
共享单车热潮降温后,王庆坨的传统产品销售出现一些回暖。曹健的车企最近正在缓慢复苏,每天的发货量提升到20多辆。
天津裂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占春主要是做网络销售代理。黄占春向1℃记者展示了对每日销量数据进行的统计结果,王庆坨镇目前每天通过网络销售的自行车在6000辆左右,“这个数字比以前下滑了50%~60%,以前是可以破万的”。
曹健、张建忠等人明确提出,以前那种垫钱接共享单车订单,特别是小品牌的共享单车订单的方式,肯定是不会再出现了。“这一年肯定是有人被共享单车坑了,这个行业未来应该要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