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首富到首善:年逾花甲盖茨的人生新目标

   时间:2017-09-29 08:51:08 来源:新浪科技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六十一岁的盖茨有了新的奋斗目标——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全球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期限是2030年,盖茨希望自己75岁那年,全球可以消除极端贫困,战胜不平等和不公正,以及遏制气候的变化。

盖茨基金会联合主席盖茨

盖茨基金会联合主席盖茨

首富到首善

盖茨还有什么不可及的追求?对这位早已富甲天下的微软联合创始人来说,商业成败和财富增减早已不再具有吸引力。随着微软占据PC行业的主导地位,盖茨从32岁就跻身福布斯全球顶级富豪榜。过去的23年,盖茨有18年都占据着世界首富的宝座,他的最新财富总额是890亿美元(《福布斯》杂志统计)。在2000年网络泡沫的时候,盖茨的财富一度突破了千亿美元。

虽然永远都是微软的旗帜,但盖茨已经逐步淡出了微软。从2000年起,他就将CEO的职位交给了鲍尔默,担任执行董事长兼首席软件架构师;从2008年起,他辞去首席软件架构师的职位,退出了管理层,不再全职为微软工作;从2014年起,盖茨辞去了微软董事长职位,只保留一个顾问的头衔,彻底把微软大权交给了纳德拉。他并没有看错人,微软在纳德拉的带领下在短短几年内就完成了初步转型。

盖茨的重心不在微软,他甚至都已经不再是微软的最大个人股东,鲍尔默才是持股微软最多的个人股东。但得益于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盖茨逐步抛售自己所持的微软股份,进行多元化的投资,推动资产逐年稳步增长,依旧牢牢占据着全球财富榜的前两位。从2008年至今,盖茨的财产增长了46.5%,约合270亿美元。对盖茨来说,财富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数字。

那么,盖茨现在在忙什么?淡出了微软事务之后,盖茨的主要精力已经转移到了他和妻子梅琳达·盖茨(Melinda Gates)建立的盖茨基金会,这家全球最大的、透明运营的私人慈善基金会。这对夫妇已经承诺,会在生前分批捐出95%的财产用于慈善公益。

2010年,在变卖房产捐出半数收益做公益的慈善家约安·沙尔文(Joan Salwen)的感召下,盖茨夫妇与好友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后辈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共同发起了“捐赠承诺”(Giving Pledge),承诺在有生之年将至少半数财产捐赠给慈善事业。目前全球已经有170多位亿万富翁签署了这一承诺。

盖茨基金会

对盖茨来说,从首富到首善的角色转变,也是他人生的成熟之路。1994年,新婚后的盖茨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William H。 Gates基金会,关注全球健康问题。三年后,他和妻子创办了盖茨图书馆基金会(Gates Library Foundation),致力于为美国图书馆提供公用电脑和互联网接入,这个基金会两年后又更名为Gates Learning Foundation,致力于为低收入少数族裔学生提供资助。

2000年,这两个基金会正式合并,成为了我们熟知的盖茨基金会。那一年,盖茨辞去了微软CEO的职位,脱离了繁琐的日常运营事务,担任相对轻松的执行董事长,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抽身于慈善事业。对于基金会,盖茨并不只是投钱完事,而是真正将慈善作为了自己人生的新工作。每周,盖茨夫妇要花费50个小时忙于基金会的事务。

为了学习如何运营慈善基金会,盖茨多次拜访美国最知名的慈善企业家大卫·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学习拥有百年历史的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经验,致力于解决那些各国政府和机构所忽视的全球性、社会性的问题,尤其是关系人类未来的健康卫生问题。

盖茨基金会2016年用于全球健康事业的支出细分比重

盖茨基金会2016年用于全球健康事业的支出细分比重

盖茨基金会有几大定语:全球最大的、透明运营的、私人基金会。最大指的是基金规模,盖茨基金会员工总数接近1400名,在英国伦敦、印度德里、中国北京和美国华盛顿特区分别设有办事处。2016年度的总资产约为413亿美元,其中主要来自于盖茨夫妇以及好友巴菲特的分年捐助。单是今年6月,盖茨夫妇就捐出了价值46亿美元的股票,约占其个人财富的5%。自2000年至今的16年间,盖茨夫妇基金会已经累计捐赠了391亿美元。

透明运营则指的是盖茨基金会的运作完全透明。每年盖茨基金会都会发布公开的审计财务报告,详细说明基金会在上一年度的具体慈善资金来源与走向。盖茨基金会的主要慈善事务包括四大领域:全球发展、全球健康、美国项目以及全球政策和倡议。2016年,盖茨基金会总计支出了45.6亿美元,在全球防治天花、疟疾、小儿麻痹症、改进教育体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标守卫者

就在这个月,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正式发布了《目标守卫者》(GoalKeepers)年度报告。按照盖茨基金会的计划,从现在到2030年,他们每年都会发布这一报告,介绍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列出的18个关系人类健康福祉指标的具体进展。

这18个具体目标包括:贫困、新生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自主计划生育、艾滋病、普惠金融、发育迟缓、结核病、疟疾、热带病、吸烟、疫苗接种、全民医疗、公共卫生、教育、农业以及性别问题。

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量正逐渐下滑

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量正逐渐下滑

显而易见,这18个目标主要面向的是亚非拉等不发达地区,这原本就是盖茨基金会多年来的主要关注领域。用盖茨的话说,“我们总是看到这些贫困国家的艰苦条件,却忽视了这些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数据会说话,从1990年至今,全球的贫困人口下降了一半,每年死亡的儿童数量减少了600万,3亿妇女能够得到避孕用品。

奥巴马(左)与盖茨夫妇座谈

奥巴马(左)与盖茨夫妇座谈

为此,盖茨基金会还在联合国大会期间,在纽约举办了一场星光璀璨的晚宴和论坛。作为全球首富和首善,盖茨夫妇邀请的演讲嘉宾包括: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约旦王后、荷兰王后、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拉拉、美国流行乐巨星黑眼豆豆主唱、英国著名演员斯蒂芬·弗莱(Stephen Fry)等。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拉拉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拉拉

论坛主要围绕着性别平等、科技创新和全球健康三大主题展开。当巴基斯坦女性权益活动家马拉拉上台的时候,全场起立两次鼓掌近十秒钟,为这位冒着生命危险去捍卫女性受教育权利的年轻女性致敬。而在这一明星政要云集的盛大活动上,盖茨夫人的穿着之朴素则更令人印象深刻。

来自全球的目标守卫者

来自全球的目标守卫者

应邀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更多受到表彰的目标守卫者。他们并不从属于盖茨基金会,而是与盖茨基金会一道为这18项目标共同努力的公益活动家。两位YouTube网红借助自己的网络人气,在一天之内就为索马里的饥荒难民筹集来100万美元善款。发明家用简易的设备,制作了保证疫苗活性的便携冰箱,方便非洲偏远地区进行疫苗接种。

在盖茨基金会中国邀请的参会名单中,也包括了来自中国的目标守卫者,其中有致力于在中国推动垃圾分类事业的绿色地球创始人汪剑超,以及为国内大城市的民工子弟提供全方面素质教育课程的音画梦想创始人张碧巍。对这些原本在国内默默从事公益事业的社会企业家而言,能够来到纽约这样的世界舞台,接触到全球顶级的慈善家和公益活动家,无疑是一次巨大的鼓舞和帮助。

盖茨夫妇

盖茨夫妇

新慈善时代

在盖茨基金会之前,名人的慈善基金会已经有了超过百年历史,在美国就有著名的卡内基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基金会。但盖茨基金会的结构、监督、运作都与之前的传统基金会有着明显的区别,推动着慈善事业进入了社会企业家(Social Entrepreneurs)和慈善资本主义(Philanthrocapitalism)这两个新标签的时代。

新时代的慈善是什么样的?以投资为导向,创造价值。慈善机构需要懂得有效分配资金走向,最大化地解决社会问题,换句话说,获得社会化回报。慈善机构需要寻找那些从事公益事业的社会企业家,帮助他们获得正向现金流,实现长久持续自主经营。慈善机构需要本身具有投资能力,实现基金的资产增值。慈善机构需要有明确的公益运营方向。

而在这些方面,盖茨基金会都足以成为新慈善时代基金会的典范。与联合国等官方机构的官僚冗长流程不同,作为私人基金会的盖茨基金会可以快速高效地做出决策与反应。与洛克菲勒等传统的美国基金会不同,盖茨基金会每年慈善投入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而且覆盖全球,而不仅限于美国。去年盖茨基金会单给全球健康项目的投入就接近12亿美元,已经和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投入规模不相上下。新时期的慈善机构除了会花钱捐助还要会投资挣钱。盖茨基金会的投资就包括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可口可乐、壳牌、沃尔玛等诸多上市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关于慈善基金会运行的管理规定,慈善基金每年至少需要捐出5%的资金,其余资金可以用于投资。一个运转得当的慈善基金会,是可以持续百年运行下去,最有名的例子就是1913年成立的洛克菲勒基金会。

但和美国大多数慈善基金会不同的是,盖茨夫妇基金会明确表示,会在盖茨夫妇去世的20年内用完所有资金,彻底结束这个基金会。而巴菲特也多次重申,在他死后资产清算的十年内,所有剩余资产都会用于慈善用途。

“全球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我们要么选择继续坚定信念,共同实现目标,要么选择无视人类苦难和不平等,放弃这些目标。”盖茨表示,“我相信,人们一旦了解我们迄今已经取得的成就,就一定会有动力完成这一未竟事业。”

相对于他此前在微软改变了PC行业,或许盖茨的新奋斗目标更能改变整个人类的未来。正如福布斯杂志所说,世界会记住盖茨,或许不只是因为Windows。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