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OLED TV残像再引争议 成熟技术才是最优解

   时间:2017-09-29 16:17:52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据韩国媒体Etnews报导,SONY今年上市的OLED 电视A1E型号在美国和俄罗斯出现残像和其他品质问题,相当数量的产品因此被退货。据悉,SONY A1零售价高达5000美金,已属于OLED电视中的高端产品,但品质问题依旧无法避免。OLED作为最具潜质的下一代电视显示技术,在营销中被宣传为完美的技术,迎合了消费者对新技术的“猎奇”心理,受到一些不明真相的彩电消费者追捧。至今,不少论调仍声称OLED技术缺陷问题已经解决,但从事实看来,OLED技术寿命短、有残影、良品率低、价格昂贵等先天基因缺陷始终难以克服,想要取代不断提升的成熟市场主流技术,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火候欠佳 有机分子先天缺陷无可避免

从CRT到LCD(液晶显示),再到OLED和量子点的兴起,有关电视下一代显示技术的争论从未停歇。而判断一个新技术有没有市场,首先应该从技术上先看其是否完善,是否具备替代的条件。 从技术角度来讲,在认可OLED在柔性和轻薄方面上的优异体现同时,其寿命短、有残影、良品率低等缺点也很难让人忽视。

首先,由于OLED材料自发光的特性,当长时间在屏幕上播放相同影像,会出现一些比较暗的短暂残像,而俗称的“烧屏”则是发生了永久性残像,原因是OLED面板RGB子像素中B(蓝)像素因寿命较短发生损伤导致在画面留下像残像一样的印记。另外,不稳定的有机材料涂层还是一枚隐藏定时炸弹。不同于量子点采用的无机晶体,有机分子作为OLED中的发光材料在稳定性上逊色了很多,这就决定了OLED的先天不足。其工作机制会导致屏幕工作电流不稳,从而在显示亮色和暗色时电流大起大落,影响产品寿命。

其次,受自发光限制,OLED还具有面板亮度差的缺陷。有数据显示,OLED电视的峰值亮度一般为500到600尼特,与LCD相比仍稍逊一筹。因此,OLED电视不适合在明亮的环境下观看。试问,所谓的未来显示技术却不能让屏幕在白天的室内拥有更好的视觉效果,难道消费者花大价钱买一台电视,还得白天拉着窗帘看吗?

事实上,OLED的诸多显示优势仍然停留在理论上,或者是实验室里。尤其是对于彩电产品,OLED显示面板的结构特性决定了其在电视机等大尺寸显示产品上的制造异常困难,成本高昂,不论是从显示效果、稳定性,还是从成本、生产规模方面都欠缺火候,而且并非是可以凭借技术进步全面解决的。

两大痛点 OLED市场战略风险巨大

近年来,随着中国消费升级,高端彩电产品越来越成为购买主流。数据显示,中国彩电市场今年上半年超高清电视渗透率达57.7%,远高全球平均水平。但是OLED电视市场实际普及率非常缓慢,价格过高与OLED面板产能不足是摆在OLED市场推广的两大问题。目前OLED电视平均单价和同尺寸液晶相比是后者2—3倍,像一台65寸OLED电视价格就逼近25000元左右。另一方面则是OLED面板产能不足,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上游产能严重不足,制约下游企业放开手脚大面积推广。即便像LGD产能逐年上升,有望在2020年进一步扩大至600万片,却难以供应到大部分企业。因为根据市场数据显示,全球彩电一年总销量就达2.5亿台,再加上像京东方等其它面板企业,全球产能也不过1000万片,仅占全球电视总销量4%。产能低同时也让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互为因果,市场难以快速成熟。

更危险的是,OLED电视面板供应存在结构性缺陷,这是制约OLED电视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全球OLED电视面板只有一个最大供应商,即LG Display(简称LGD),止于目前,其他企业尚未形成OLED电视面板实际产能。OLED电视面板供应源单一、产能不足,直接制约了下游整机厂家的订单需求,同时易形成面板垄断,价格难以市场化。可以说,一旦LG想让谁家的OLED电视卖的好,就可以进行面板资源的倾斜与重点扶持,OLED电视的市场战略性风险巨大。

折戟未来 液晶彩电成熟优势依旧

在2014年之前,NPD DisplaySearch曾预测,2014年OLED电视出货量有机会超过100万台;到2016年,OLED电视市场普及率预计可超3%。然而结果事与愿违,DisplaySearch统计显示,2015年OLED电视才有34万台的出货量,而2016年OLED电视的出货离3%(按照全球2亿台算,3%即600万台)更是相差甚远,仅有72万台。而在全球彩电市场风向标的中国市场,OLED电视的推广也不尽如人意。中怡康的数据显示,2016年之前OLED电视每年的出货量不到5万台,可谓惨淡。不论是从显示技术更迭的历史进程来看,还是从技术本身和消费趋势角度来说,这些年来,OLED似乎都没能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一项新技术的成熟过程是很“辛苦”的事情。不仅只是能生产,而且要稳定的、高品质的、成本可控的大量制造,才谈得上市场普及。

目前,液晶技术仍是行业内公认的最成熟可靠的主流技术,并且正在不断精进提升中。这对OLED提出了更高的“替代”要求,在OLED尚未在4K市场站稳脚跟的时候,液晶技术不断提升,不断倒逼OLED,为OLED的普及带来更多挑战。其实在市场端,更多企业看好的也是液晶,从IHS DisplaySearch最近的预测数据来看,2017年液晶电视的出货量为2.22亿台,而OLED电视的出货量仅为138万台,而即便再过4年到2021年,液晶电视也将遥遥领先,出货量预测为2.43亿台,而OLED电视的出货量为660万台。这种情况下,OLED要想短时间内替代液晶几乎不可能,至少3-5年内,液晶仍是现阶段彩电市场的主流。成熟理性的消费者应当擦亮双眼,选择供应链成熟,大屏高清以及生态完整的更符合当今电视趋势的产品。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