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掌阅携手《吐槽大会》原班人马,打造音频课程《吐槽是门手艺》

   时间:2017-10-13 11:28:33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17年10月13日,掌阅携手笑果文化联袂推出的幽默培训课程——《吐槽是门手艺》在掌阅APP独家上线,这也是掌阅的一档重磅知识付费类课程。该课程由《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原班人马李诞、池子、史炎、王建国、张绍刚等担任主讲人,讲解幽默的艺术和技巧,手把手教你变成一个有趣的人。

掌阅X吐槽 天团,打造 现象级幽默 教程

节目的Slogan是“吐槽是门手艺,人生就要有趣”,为什么会选择“吐槽”“互怼”这些关键词作为这档节目的主信息。就如李诞、池子在发刊词中讲到的,很多用户粉丝看《吐槽大会》觉得,他们讲的很有意思,也想学习如何让自己变得幽默。

说到做这档音频节目的初衷,笑果文化CEO贺晓曦提到“脱口秀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有一种独特的逻辑,能让你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活,从而跟生活达成和解。我希望这个节目可以让更多人喜欢脱口秀,去和生活相处。当然,如果你有志于成为脱口秀演员,这套课程也会让你更快提升自己的技巧,成为专业脱口秀演员。”

正是因为这一历史原因,加上掌阅的促成,一档教人掌握幽默技巧的音频节目就诞生了。《吐槽是门手艺》在此时为你敞开大门,手把手教你学幽默。据介绍,其主课程为100期,每期不少于10分钟,每周播出2期。在1,000分钟的语音陪伴课程中,李诞、池子等主创将分享他们对于“幽默”的思考,讲解幽默的方法论体系,正如李诞节目开始所讲的“幽默、吐槽是门手艺,既然是手艺,就有它的规律,有它的学习技巧,希望大家和我一起,一起变幽默,做个手艺人,做个有趣的人。”

节目从最根本的幽默三大原理入手,逐步抽丝剥茧分析幽默的基本机理,指导大家从日常生活和人生经历的各个方面挖掘可能的幽默素材,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技能储备真正帮助大家全方位理解幽默,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幽默标签和切入点,创造属于自己的幽默方式。

尤其对很多年轻用户来说,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已经成为他们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相比其他比较专业的课程,《吐槽是门手艺》这种更加轻松的脱口秀式的音频教程,将会更加受到他们的喜爱。

付费音频 用户习惯 逐渐养成 超级IP受行业 追捧

据阿里应用分发Q2报告统计,知识付费用户已经达到5000万,2017年知识付费的总体规模预计可达到500亿元,足可见知识付费的市场空间。音频付费行业目前产品众多,喜马拉雅、得到、蜻蜓FM、豆瓣等纷纷涉足付费音频,同时也不乏新世相这样的垂直付费产品。

付费产品形态多异,用户买单增速明显。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去年我国知识领域市场交易额约为610亿元,同比增长205%,使用人数约3亿,约占中国网民总数的一半。知识付费早已不是小众现象,甚至已成为一部分人“移动互联生活”的新标配。同时,用户对优质内容渴望强烈,一旦进入付费模式,消费者就会慎重选择,那些没有营养的“知识”就自然会被淘汰。换言之,知识付费可以实现对信息的自动净化,起“良币驱逐劣币”之功效,屏蔽掉一些低俗的、不实乃至毫无价值的信息,倒逼知识的生产输送者树立精品意识,从而让公众接受和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众所周知,《吐槽大会》自2017年1月8日播出,因为其“三句话一个笑点”、新颖的语言形式、极致的笑料包装和对观众痛点的敏锐把握,最终以13亿播放量收官,单期最高近2亿,现象级综艺IP实至名归。《吐槽大会》的成功,代表着一股新鲜、年轻、锐意的喜剧力量正在慢慢崛起。节目用一种全新的模式颠覆国内脱口秀和喜剧的格局,从内容到形式,多维度体现年轻人的视角和态度。“一日不吐槽,浑身难受”的年轻人迫切需要更多吐槽互怼的技能。

作为一家数字阅读公司,掌阅引进《吐槽是门手艺》可谓是平台用户双赢。一是快速崛起的笑果文化,今年陆续推出的《吐槽大会》 《脱口秀大会》等美式脱口秀节目取得良好的口碑,李诞、池子等脱口秀演员不断从幕后走到台前,打造一门幽默教程音频课程符合当下市场需求。二是掌阅的用户,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达到60%以上,和《吐槽大会》的用户群体非常吻合,他们也更加愿意为自己喜欢的内容付费学习。

《吐槽是门手艺》上线前,掌阅陆续推出过《赵又廷为你读诗》《听懂150首经典音乐》等音频节目,覆盖文化、经济、形象管理、职场等多个分栏。裹挟着流量众多的用户和书籍,打破节目收听与阅读相关书籍的壁垒,打造收听与阅读闭环完整体验。通过视频、音频、图文方式对内容做深入解读,旨在将知识的有效集合、高纯度过滤与精准推送做到极致,并结合掌阅的特质——海量图书资源,真正实现:说出你的观点,让声音和知识碰撞。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