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相机老大都撑场 模块相机的形势又死灰复燃了?

   时间:2017-10-30 09:44:06 来源:太平洋电脑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还记得理光在2009年推出过一套模块化的相机系统GXR,这套系统有别于我们常见的可换镜头相机,通过更换镜头与传感器模块,让这套相机系统变身成为卡片相机、大底相机以及其他各类焦段的相机。这套系统因为销量低下最终终止研发,而在今天,佳能、索尼都默默地推出了类似于模块化相机的产品,这盘死棋又要盘活了吗?到底有没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机的模块化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早在胶片时代,相机就有模块化的概念,并且正式商业化运作。模块化的好处是可以自由组合自己需要的配置。一方面可以强化手上的设备,另一方面也可以撇除一些用不上的配置,这样的系统自由灵活,在专业领域里面用得很多。

模块化的RED摄像机

我们现在常见的可换镜头相机,包括单反和单电,其实就是一套简单的模块化相机,只是模块数量较少,只能是机身和镜头组合。再细分的模块就没有了。而诸如中画幅相机,在胶片时代就已经将一套相机分成多个模块,镜头、机身、后背、取景器,甚至过片器都单独设置,不同的模块有很多品类可以选择,自由混搭出来的不同套装就可以有很多。这样于摄影师来说,使用起来也更加有针对性,可以应付不同的拍摄场景,也可以匹配不同摄影师的使用习惯。

模块化的个性定制特点,一直以来都应该是产品的发展趋势,那么为什么理光GXR系统又不了了之了呢?究其原因大概是产品的研发思路不对,且最终产品的价格太贵。理光GXR的最初设想是一个机身搭配不同的传感器与镜头模块,从而让相机变身成为卡片机、微距相机、单反相机、长焦相机等各种类型。事实上这个设计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但问题出在并没有一个款式的相机可以代替全部的类型。卡片机小巧,单反相机专业、长焦相机相机变焦倍数要大。理光寄望于用一个机身设计套用不同卖点的产品,最终的的结果是出现了四不像的产品。

而理光GXR注定失败的一点还不是设定上的问题,昂贵的价格才是打击销量的关键。一个卡片机模块的售价比普通的卡片机还贵,机身还要另买,对于玩家来说,凑齐一套多模块的GXR系统耗资比单独买几台同类相机还贵,买几台相机好歹可以几个人同时使用,但GXR系统就不是这么回事了,这价格完全是在考验信仰。对于模块化的产品来说,其成本比起打包成套的方案肯定要更高一些,如单反相机同规格的组合价格要高于一体化的相机,但是这个差价在一个合理范围内。相信理光在当时设计GXR的时候也考虑到这一点,但是一个全新的系统,研发费用昂贵,初期肯定售价比较高,可惜的是它没能熬到成本降下来的那天。

如今,索尼推出了RX0、佳能也在研发模块相机MM100-WS,模块相机又开始发展起来了。它们和先前理光GXR系统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无论是佳能还是索尼,对外都没有宣称这是一款模块化的相机,因为这些产品可以单独使用,整体和原本的运动相机类似,但在性能上和扩展性上留下了更多发挥的余地。所以这些产品可以轻松配合各种配件,实现一个华丽的变身。

从厂商的描述来看,这些相机不但可以应用于常规的照片拍摄,更多的是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活动中的一些监控,它们和运动相机最大的不同,在于应用场合。运动相机更加偏重于消费者的运动记录,因此产品的小型化、轻量化和防护性有作要求。而现在推出的模块相机,在防护等级上更进一步,同时也针对成像品质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可以说这类模块相机是运动相机的升级版本,只不过应用的场合会更加正式一些。

索尼RX0给出的一些应用方案,它可以完成很多相机或者摄像机才能完成的事情,主要是为了更加便捷地实现专业拍摄。同时这类产品还可以应用于电力巡航、监测、无人机数据采集等各种各样的功能。偏向于高强度使用的应用场景。论成熟度,这类新品目前还不成系统,因此也谈不上可以真正实现模块化。但是随着未来各类配件发布,这些产品会变得越来越多用。理光GXR的模块化是为了一个系统实现多种相机类型的转变。而这类新型的相机,搭配不同的附件更像是为了适配不同的应用场合,因此在使用范围上也更广一些。

销售对象来说,理光GXR面向的仍然是普通消费者,而今天的模块相机面向企业端的需求,在此之前,各行各业监测产品也没有太多选择,可代替的方案不多,因此此类模块相机也不会像GXR系统那样和同类型的产品比较性能和价格。相对来说还是蓝海市场,未来发展空间相对较大。

但是这类产品单独成型很难,必须推出完整的方案才能扩大市场。如今索尼RX0依旧定位在运动相机,并提供一些阵列拍摄的方案。了解它的更多的是运动爱好者,由于它定价较高,难免要和价格只有一半的GoPro相比较,市场就比较难推广开了。佳能MM100-WS相机从一开始就推给企业客户,面向的竞争者是已有的监控产品。目前因为配件不多,所以竞争力同样较弱。模块相机的发展方向应该定在成型系统的推广,同样的核心拍摄装置搭配不同的配件可解决不同的需求。用较小的购买附件的成本,去实现不同的应用方案。这样可以以一套模块相机,为企业或是其他需求方解决不同的问题。这才能发挥出模块相机的真正优势,也是如死水一般的影像市场新的发展方向。目前影像老大们都在做这件事情,虽然只有雏形,但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