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一嗨租车与交通出行的未来

   时间:2017-10-31 13:58:46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12月之前,几乎所有人都相信,Uber/嘀嘀可能代表了整个交通运营网络的未来——高频+现金流充裕+刚需+数据结点,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强大的扩张能力,推动两家公司成为未上市创业公司中的巨无霸。人们都相信,交通的未来属于它们。

Avis,神州租车,Hertz租车,这些传统的重资产行业,本来只有扑街一条路。人们相信,它们就像邮局,重资产+巨大的用户网络,但是Email出现之后,一蹶不振。几乎所有人都害怕老的企业被时代抛弃,以Hertz为代表的企业几乎跌去了90%的股价。

12月之后,逆转发生。

Hertz已经默默的上涨了3倍还多,一嗨租车(NYSE:EHIC)也开始了默默的反弹,Uber的神话出现了裂痕:投资人发难、CEO人选变更,嘀嘀也变得更为低调和节俭。

核心原因只有一个,盈利。

Uber要盈利,只有两条路:要么全自动驾驶商业化,让机器自动服务;要么成为一个自己曾经看不起的租车服务运营商,成为另一个Hertz。

无论哪条道路都是噩梦。前者,还处于早期阶段,立法尚未解决,人们还很难将生命交付给一个责任并不明确,处理复杂事务还远不成熟的机器。后者的估值只有Uber的几十分之一。

摆在Uber面前的路径只有一个,就是成为提供司机的在线租车巨头。

问题来了,如果您是投资者,是选择500亿+刀的Uber还是不足10亿刀的EHIC/Avis/Hertz等成熟租车巨头?前者被充分定价了,定价中包括了全球市场+垄断预期,后者资产中,包括了已经有的全球化市场+清算预期。答案非常明显。

交通运营网络的未来目前依然是不够清晰的,出行这个市场是与大众消费品市场等量齐观、甚至更有战略价值的最大市场——现金流+用户数据更有价值,而且市场会越来越大。但是这样的行业,最大的缺点就是重资产、重运营,不够性感,远不如Assets Smart类型公司性感,比如Uber,Airbnb。尤其在降息周期,轻资产的互联网运营模型必然是市场的主导者,资金便宜,先圈用户和市场,再借助资本杠杆吃基础设施,逐步做大现金流。

到了加息周期,节奏开始变化了。

在资本杠杆的代价发生修正的同时,投资者和国家对于出行市场的未来,思考角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出行行业Tipping Point的演变,从云端转向地面覆盖

出行服务有点像电商平台,必须有自建的网络,才能真正掌控现金流,真正的输出ROE。 单纯的轻巧快,需要基于两个核心假设:资本始终充裕,不会周期性收紧;技术进步始终加速,不会有周期性的放缓。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运营方法的传播,重资产公司也会像京东一样,迎来巨大的价值重估。本质上,租车公司就是一个京东一样的服务运营网络,只不过是以汽车硬件为核心载体而已。

另外,租车公司掌握什么?虽然数据和用户数量不比Uber/嘀嘀,但是核心服务结点已经铺开。国内所有的租车行为,90%以上是发生在一线城市的,每一个地面服务结点,实际上是对用户流量最好的掌控,这个逻辑非常像链家。 用户取车和还车,还是希望离家不要太远,嘀嘀之类也无法攻进来,北上广深已经已经日益拥堵,再强行插入,不仅仅地点难找,巨大的车辆库存,与滴滴现有的模式会发生巨大冲突。

选择派人大老远的送车取车也是一个吃力不赚钱的生意,相比车而言,多雇几个人,其实贵多了。

在全自动驾驶到来之前,嘀嘀与一嗨租车等是两个不同的业务模式,很难彼此进入。在无人驾驶到来后,作为布局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一嗨租车,以其车辆规模和优势地理位置,也不见得会落下风,而且,彼时大家都是重资产,EHIC的运营经验会更为丰富。

交通网络运营商,是房地产之后最重要的战略性行业

中国发展汽车产业已经很多年了,蓬勃发展的汽车产业,培育了大量的租车需求人群——有驾驶习惯+有驾照。

2016年中国的驾照保有量已经高达3.1亿,2010-2016平均每年新增2500万人。 预计,2020年,驾照保有量将超过4亿,这意味着,适龄驾驶人口(15 - 64 岁)中的40%持有驾照,其中较大部分有驾车习惯。

大量的驾照人群是租车行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随着城市对于汽车牌照的控制(本地限制获取,异地车辆限制通行),租车已经是一种很常见的消费行为。

政府也开始意识到,汽车相关领域才是真正的现金流健康的好产业,比起投资汽车生产基地而言,推动汽车租赁市场和电动车运营网络的本地落地,不仅仅能够在房地产之外掌握一个现金流极好的行业,而且想象力极大。政府未来也许也会作为交通网络运营商,来制定游戏规则,避免像出租车行业被滴滴碾压的情况出现。

对于政府而言,尤其是大陆市场,一嗨租车这类厂商要更为友好,同样是运营商,经验更丰富,重资产,能够优化交通状况的同时(缓解车牌控制的压力和交通拥堵的压力),提供了一个交通网络运营商的主导权。

租车公司的互联网自救——分时租赁+人工智能+信用场景

重资产的公司普遍对于技术的反馈速度要慢一点。但是,恰恰新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资产回报率水平。

今天的一嗨租车网点够多、够密、车辆够多,网络规模和城市覆盖已经足够支持一嗨租车从低频的长时租赁业务,切入到较高频次的分时租赁业务。

如果我们将一嗨租车看作一个资产管理公司,这家公司不仅仅原来就是盈利的,而且最近提高了资产周转的频次、用户数量,而且能够贯穿二手车市场,具有良好的处置能力,风险为零现金流还极好。这样的公司的股价,凭什么一定要停留在净资产水平上下? 今天的滴滴能复制一嗨租车的门店位置和客户群么? 显然不能。门店位置是稀缺资源,是客群覆盖。嘀嘀的客户群体也与一嗨租车不同,更多是不开车的人群。

另外,一嗨租车也提供了一个最好的信用场景和金融场景,租赁产品足够贵重,支付金额也不算太小,所以,优质用户会通过行为将自己筛选出来。

总体来说,技术的发展会释放场景的生产力。一嗨租车这类企业,是控制场景的最佳玩家,如今股价不过与净资产相当,市值不足8亿美金,盈利虽然一般般,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盈利能力会与日俱增。

围绕出行市场的传统玩家,一场广泛的大规模逼空,即将在中概股上演。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