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并购东芝彩电决不是烫手山芋 海信全球化再添三个筹码

   时间:2017-11-17 13:50:43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1.jpg

【蓝科技】闻澜

东芝彩电在欧洲的品牌认知至少60%以上,局部地区或达80%左右;东芝彩电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很好的渠道建设;雄厚的技术实力与海信深度融合,对于海信用核心技术在全球占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三个筹码,正是海信并购东芝彩电的底气。11月14日,当海信并购东芝消息甫一出台,旋即在全球家电行业引爆,成为2017年底家电圈收官之战的一大“吸睛”事件。

但市场对这一并购并不全是赞同,基本有三种观点代表着不同立场。赞扬者,认为海信的全球化将会加速,手握海信+东芝和夏普(北美地区品牌使用权)三个品牌,形成品牌集团军优势,将会进一步坐实海信全球销量第三的位置;反对者,认为东芝是一个江河日下的日本品牌,未必能给海信的国际化加分,原因是在全球很多国家,东芝彩电已经撤出该地区。海信收购之后,东芝卷土重来能否复活,是个未知数,而且海信需要投入更大的财力物力和精力。

中立者则对海信持观望态度。根据蓝科技分析,并购东芝对海信是一个利好,而不会是烫手山芋。无论是从渠道建设、品牌认知还是消费者对东芝彩电技术的认可,东芝对于海信,都是一个强加分项;海信对于东芝的强加分项,则是肩负东芝品在全球牌重新复盘,上演强者归来的重任。

我们以欧洲市场为例,通过分析东芝在欧洲市场以往的成就,可以猜想,上述三个筹码,将是海信依托于东芝通往全球的增量路径。

2.jpg

并购东芝彩电决不是烫手山芋 海信全球化再添三个筹码

东芝品牌认知高于中国现有品牌

东芝衰败,这是事实,但品牌底蕴依然存在。对于欧洲消费者来说,他们对东芝的记忆还没有忘得一干二净。11月14日,蓝科技在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和匈牙利派出5位记者在SATURN、Media Markt等家电卖进行随机访问时了解到,超过60%的欧洲消费者对东芝品牌印象深刻,在英国和德国一些规模较大的家电卖场,消费者对东芝品牌认知度达到80%左右。

公允地说,即使东芝电视销量早已经被中国品牌超过,但在欧洲市场的认知度方面,中国品牌和东芝还不具有可比性。蓝科技在采访中获悉,以英国市场为例,2015年东芝彩电的市场占有率为6.2%。仅就品牌认知而言,中国品牌还有很长的距离才能达到今天东芝的知名度。

海信并购东芝,在全球具有一定的轰动效应。将海信与东芝品牌一起借势世界杯,将会有积极的作用。所以,从品牌认知而言,东芝还是有一定市场基础的。

海信在公告中称,东芝品牌历史悠久,是全球知名品牌,并且曾经是电视行业领导者;海信则正在实施国际化战略,目前海信电视市场占有率已经进入全球前三,收购后将进一步加速海信电视的国际化进程。

借力东芝渠道 海信或将提速

辉煌时期的东芝,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销售。如今,东芝彩电的身影正在这些国家和地区逐渐退去,但并不意味着多年辛苦建立渠道关系的终结。

在海信国际化加快的背景下,渠道建设是重中之重。相较而言,目前的海信渠道建设处于相对弱势格局时,借势并修复东芝原有的渠道关系,对海信的作用不言而喻。

11月14日晚间,日本家电行业内一位资深人士对蓝科技表示,尽管东芝彩电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芒,但对于苦心经营一百四十多年的品牌,东芝仍然希望这个品牌持续发展下去,他们对海信寄予厚望。尤其是东芝过去在全球建立的渠道关系,是一个非常好的渠道。维护老客户,比开拓新客户要容易得多,海信一定会明白这个道理。

3.jpg

并购东芝彩电决不是烫手山芋 海信全球化再添三个筹码

技术占位与海信深度融合

大多数日本人或许都想不到,在1960年生产了日本第一台彩电显像管电视机的东芝,在诞生140多年之后终于还是易主。卸下“彩电之父”的盛名,除了希望海信激活东芝品牌以外,他们还会在技术上与海信共享。

双方的技术融合还是有基础的。比如东芝电视在图像处理、画质芯片、音响等方面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海信电视在智能化技术及内容运营服务、以及激光电视等新型显示产品和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收购后可以实现双方在电视技术、产品方面的互相补充提升,同时有利于缩短东芝电视产品上市的周期和降低开发成本。

除此以外,海信电视拥有采购和制造的成本优势和规模效应,收购后通过与东芝电视共享供应链资源,可以提高东芝电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曾经,90年代的东芝与索尼、夏普、松下、日立、三洋曾号称日本彩电六巨头称霸全球市场。甚至在2010年时,东芝彩电在全球的销量还达到1400万台。如今,这一页经成为翻篇,而且永远了历史。

自并购之日起,东芝已经烙上了海信的标签。对海信来说,国际化的征途又平添了许多增量渠道,意义非凡;对东芝来说,重新复盘东芝品牌,指日可待。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