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11.11"剁手节,亿万网友和京东一不小心创造了一个1271亿的新纪录。好多人都在寻思,“为什么手里面攥紧的钱,在11.11却很快花出去了”“便捷的移动支付安全吗”?众多疑问萦绕在消费者脑海中。
11月15日,秦朔朋友圈创始人秦朔、京东金融副总裁许凌做客“京东金融+喜马拉雅FM”《大咖洞察》节目,向消费者首次揭秘1271亿背后的故事,也解开了网友们心中的疑问。
1271亿元 开启零售新纪元
在刚刚结束的剁手节中,大部分消费者已经收到了如意商品,京东的销售额也达到了1271亿元。
直播中,秦朔表示,按照全国13亿人换算,每个人消费不到一百块钱,那么未来零售浪潮的空间将会很大。
平均计算1271数字后,秦朔老师向网友提了一个问题,“1271这个数字挺熟悉,好像在哪里看到过,有人知道这一年历史上发生了什么事吗?”在网友一顿乱猜后,秦朔解答到,1271是元朝建立的年份,国号大元,取自易经中“大哉乾元、万物资始”,预示着从现在开始,新的时代升起了。
许凌讲道,对于零售业而言,1271也是另一个“元”,这个“元”在整个新经济时代,很有里程碑意义。
1271亿背后金融工具的变迁
短短数日,京东销售总额达到了1271亿元,刷新历史的同时,也见证蓬勃而起的消费浪潮。数字背后,更是收入、消费观及金融工具的变迁。
在直播中,秦朔简述了美国数次消费浪潮。第一次所谓镀金年代,出现了缝纫机购买分期产品,带动很多家庭妇女工作,消费浪潮跟分期付款分不开。第二次为咆哮年代,出现更多消费信贷,提出拥有自己的房子以及房屋分期产品,进而形成更大的消费浪潮。
秦朔认为,“某种程度上,中国这波庞大的消费浪潮由移动支付普及和分期消费激发。”
许凌解释道,“移动支付普及以后,钱可以非常容易的花出去。不仅如此,没有钱也可以借着花,有大量的支付分期工具供消费者选择。在11.11期间,京东金融给很多白条用户提供免息分期服务,联合各大品牌帮助消费者减免了3亿元的分期利息。”
秦朔认为,“金融工具的出现,让整个可支配收入的能力扩大了。”没有足够现金,无法购买价格高额的商品,但是通过白条分期,消费者可以以未来的现金流,换取生活品质的提升。支付方式的变革,让消费者的收入呈现放大效果。
在直播中,秦朔更是自爆历往工资水平。他表示,在广州时,一个月工资220元;到第一财经做总编辑后,一个月收入达到3万元;自己创业后,收入就更高了。
此外,秦朔断言,“国内移动支付的便利性和普及性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越来越多的消费人群向年轻人、90后转移。同时他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像60后,把节约当成美德,而90后把消费当成美德。
许凌解释道,90后人群的消费行为绝大部分是在线移动完成,而且这类人群又特别喜欢尝试和使用新的支付方式。他曾跟研发部门开玩笑,什么时候能够做到“眉目传钱”。这样的逆天神技引发秦朔老师、主持人玛雅以及网友的极大兴趣。许凌说,这种功能要实现必须要涉及到虹膜识别、生物特征识别,包括脑部的生物电波、神经网络等技术,即通过虹膜,两个人眼睛一对一确认,钱就过去了。是不是听着天方夜谭,但是许凌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有一天可能就会实现”。
一个白条额度10万的用户故事
在直播中,不少网友弹幕表示,“白条分期非常好用,减轻了生活压力,提升了生活品质。”主持人也表示,“分期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日常生活的一种消费习惯。”
许凌认为,分期,从专业的金融角度来讲,就是给自己的消费加杠杆。大家消费观的改变以及知识教育,造就了近几年分期需求的爆发。以前很多消费多是功能性消费,满足最简单的基础需求,但目前的年轻人是体验式消费,追求的是消费后带来的价值。
在分期盛行之际,如何把控风险,许凌支招道,“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何判断分期的度是需要把握好的。消费者需要理性合理地使用金融工具,而不是超过自身的能力范围。”
对于金融产品而言,机构要赚取合理的利益,需要判断用户是否能够稳定偿还。冲垮新金融的有时候正是不负责任的金融企业对利益的欲望。同时,白条也增加了对用户理财知识的教育,以便让用户更加合理地利用这种工具。
直播中,一位网友提问“京东白条最高额度是多少?”,又引出一位白条背后的男人的故事(以下简称A先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京东金融大数据科技能力。
许凌介绍道,“A先生是京东商城的长期客户,他的白条额度有10万元,从数据来看,基本上整个家庭的消费完全托付给京东。”
A先生刚毕业时商品配送地址更换较频繁,系统推导出他是租房居住,后来配送地址变动减少,而且收货地址显示出公司办公的地段越来越好,表明A先生职业道路比较顺利,越来越成功。后来,收货人出现了女主人,再后来A先生购买了婴幼儿产品,系统陆续为A先生增加结婚、生子等用户标签。除此之外,从京东商城到京东金融的各项服务,A先生基本都进行了申请使用。
综合各种因素评估后,京东为其提供了10万元的白条额度,引来观看直播网友的一阵羡慕。这个故事反映出京东金融如何运用大数据,发挥金融科技能力,通过各种维度的标签,将用户形象进一步丰满化,从而提供更好服务的过程。
直播现场发招聘广告京东金融要网罗海内外科技人才
大数据等金融科技能力的神奇之处,不仅还原了A先生的生活轨迹,更是能够判断出凌晨两点下单购物用户的风险差异。
秦朔疑问道,“据说晚上二、三点钟还在打游戏的人,往往还款记录会比较差,或者带有欺诈目的,那么将如何区别出这些人呢?”
许凌认为,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应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将一些“坏人”剔除出去,让好人的融资成本不断的降低。有些人天天晚上两三点上网买东西,从分析而言,一部分人风险很高。但是,大数据发现了另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投行、会计事务所、媒体工作等,经常熬夜加班,也会在工作结束后用“剁手”的方式犒劳自己。“我们会从购买物品的种类、物品的品质、送货地址等多维度,而非只有时间一个维度去判断,这样综合比较,更能判断出凌晨下单购物人群的风险程度。”许凌介绍道。
这仅仅是金融风控的一个小场景应用。在账户安全应用中,许凌还给网友描述了一个场景:女主人看到了男主人的账号和密码,想在京东APP剁手,输入密码正确却显示无法支付。
许凌解释道,这源于京东金融的生物探针技术,消费者在打开、使用APP的过程中,按压的力度,屏幕滑动的习惯等等,都会被手机的传感器记录下来,京东金融会根据以往数据训练出一个消费者的模型。如果突然有一天,APP打开按压力度、屏幕滑动不一致,触发了模型,后台就将账户冻结,进一步保证账户安全。
资料显示,京东金融有超过两千多人,从事数据分析、风控、量化模型等工作。秦朔认为,现在判断一个金融科技公司的重要指标,就是从事技术方面的工程师,占公司人群的比重。而京东金融不仅有国内的高精尖人才,还有大量海外归国人才。一些在硅谷学习数据、计算机等专业的人才,一毕业回国就被京东金融引进,利用所学开发欺诈风控模型等产品。
许凌表示,“目前,招聘的员工背景好多都是数学、算法、大数据等相关专业的。”并在直播中为京东金融现场拉票招聘,“如果网友具有上述专业背景,欢迎大家来到京东金融,参与到金融的变革中。”
秦朔点赞京东众筹服务实体经济
秦朔认为,京东众筹就是很典型的服务实体经济的例子。许凌表示,京东众筹不是货物平台,而是一个创业平台、双创平台。核心是为小企业的创业创新服务。它将原来按照开模、生产、交付的模式,改变为通过预购让企业获得一些量产资金,并搭建起连接产品与用户的桥梁,进而降低创业企业的门槛。在过去几年有近千家的创业企业在京东众筹发布创意产品。不仅如此,京东众筹还挖掘了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天,许凌还带到现场一个礼物,它是非遗大师叶礼旺师傅手作的溯芳斋兔毫建盏,也是福建建阳窑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古老技艺与新兴众筹的结合,让更多现代人看到先辈的文明。秦朔感慨道,“京东众筹打捞了很多我们珍贵的遗产”。
100多分钟的直播节目,吸引了将近40万网友在线观看和积极互动。节目最后,秦朔老师总结到所谓商业文明就应该是“doing good”、“ doing well”,也就是说企业要“做对的事情,做好的事情,做负责的事情”,自然会有好的结果。他认为,这跟他在京东大楼里看到的“正道成功”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