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新零售无疑成为新亮点,无论是电商平台、商家还是用户,都在拥抱这场零售革命。
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新零售”的一次集中实战,为还在观望的企业提供了标杆。但是,企业形态不同,定位各异,亦步亦趋自然不是最佳选择。究其本质、举一反三或许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根本。
2003年淘宝的诞生,是不是零售的一次革命?当然是,互联网改变了消费者数千年的购物体验。2010年,马云提出“新零售”,意在融合线上线下,是不是一场零售革命?当然也是,它改变了十几年来互联网与实体的左右互搏甚至战争。
探究这两次零售革命,背后却有着同一套商业逻辑——消费链条重构。第一次重构了消费者购物的时间和空间环节,脱离线下全部迁移至线上;第二次是对第一次重构实施再重构,打通线上线下,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不同环节(看广告、体验、下单、支付、物流等)可自由切换。显然,所谓零售革命就是不断对消费者、购物时间、购物地点、人货连接方式的一次次重构。
循着零售革命的逻辑继续推演,核心就是人、时间、地点、人与目标(人与信息、人与人、人与服务)的连接方式等四个核心场景正在被互联网重构着。微信、直播重构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交,美团重构着人与餐饮的连接,携程重构着人与旅游的路径,今日头条重构了人与信息之间关系。相比20年前,人几乎所有的行为场景都在被互联网重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国内网民达到7.51亿,在线时长人均达到每周26.5个小时。
或许有企业会将这些看成是互联网巨头的专利,大错特错,正是基于互联网巨头重构了人在吃喝玩乐各个领域的链条,诞生了新的场景,才必须重视这些改变,跟上互联网商业新场景,从中发现新商机。因为,这些被改变的用户也是所有企业潜在的消费者。
20年前,一个白领一天的行为基本是睁开眼——起床——洗漱——吃饭——挤公交打瞌睡——下车——走进办公室——工作——吃午饭——上班——下班——看电视或者泡吧——回家睡觉,周而复始;今天,睁开眼——打开微信——起床——洗漱——边吃饭边刷朋友圈微博——滴滴打车——继续刷手机——进办公室手机解锁门禁——工作中不断微信、邮件、钉钉——中午用手机叫外卖——上班中不断微信、邮件、钉钉——下班用手机打开一辆共享单车健身——回家——网络视频、直播——睡觉。
对比之下,不难发现,人一天的很大部分时间都在和互联网发生关系,即使用的不是自己的APP或者网站,那么在平台开放的商业环境中,其它企业是否要借助这些场景挖掘自己的商业价值呢?答案是肯定的,直播中已经可以直接下单购物,支付宝里可以买理财产品,今日头条可以精准投放广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需要随着用户的碎片化新特征做出改变,把握住多变的互联网新场景。
显然,企业已经很难游离于互联网之外,企业需要不断的与互联网连接。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面对多元化、碎片化、多边化的场景,大部分企业的IT系统还难以顺畅无缝的接入,而即使作为专业系统提供的第三方服务商,推出的架构也基本停留在单一的技术支持上,重点在于流程和操作。
国内领先的企业互联网化服务商商派CEO李钟伟表示,在商业新时代下,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而是要基于整个场景来提供综合服务,尤其是深度融合每个场景,重构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而商派马上就会推出基于这一理念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