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共享单车企业频遭押金危机 信用免押金呼声渐高

   时间:2017-12-01 09:26:00 来源:中国新闻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共享单车企业频遭押金危机 信用免押金呼声渐高

中新网北京12月1日电(吴涛)共享单车企业正频遭押金信任危机。11月30日,有媒体报道称“摩拜和ofo小黄车两家企业资金告紧,已经开始挪用用户押金填补缺口”,不过,两家企业迅速发声回应。记者注意到,押金安全已成为共享单车行业面临的一个焦点问题,共享单车推广免押金模式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资料图:风雪中的共享单车。中新网 吴涛摄

两企业紧急回应:“可随时退押金”

被曝出挪用押金后,摩拜方面发声明称,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摩拜单车对此表示强烈谴责。对于网络上出现的恶意诋毁和造谣,摩拜单车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用户导向是摩拜单车的价值观之一,自成立以来,摩拜单车始终把保障用户押金安全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并确保用户可随时退押金。”摩拜称。

ofo小黄车回应称,目前公司各项业务有序运转,ofo自创立之初就严格保障用户押金安全,并设置了便捷顺畅的退押金流程。目前,用户通过官方APP、客服电话等渠道均可顺利退还押金。

资料图:大街上的共享单车。中新网 吴涛 摄

仍有用户称“迟迟收不到钱”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摩拜和ofo对押金问题进行了紧急回应,但是仍有用户反映迟迟收不到退还的押金。

从多位摩拜用户近期申请退押金的经历来看,退押金时出现了三种情况,一种是“秒退”;有的提示“2至7个工作日到账”;还有一种情况是,显示退款了,钱却迟迟没收到。

摩拜在其APP用户指南中提示,正常情况下随时可申请退还押金,摩拜收到退款申请后会立即办理退款手续。押金通常在2-7个工作日退回原支付账户,但具体到账时间会根据不同支付方式而有所差别。

资料图:一排共享单车整齐码放。中新网 吴涛 摄

余额退款流程复杂

除了押金,余额的退款流程则更为复杂。记者发现,摩拜和ofo的APP均没有余额退款按钮。摩拜单车用户指南中显示,充值车费余额可以退还,但需要发送邮件,并且要提供注册手机号码、姓名和单笔余额充值流水号。

ofo的APP内则提示,余额可申请退还,余额申退后活动赠送金额即刻归零。可与在线客服联系(部分地区用户可直接申请退余额)。退款会在3个工作日内原路退还至支付账户。”

记者还注意到,摩拜退押金时会提示,退押金月卡即失效。对此,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对中新网表示,退押金则月卡失效,这是对退押金设置限制,意在阻止用户退押金,这单方排除了消费者的权利,加重了消费者的责任,应属于霸王条款。

资料图:ofo工作人员在做运维工作。中新网 吴涛 摄

免押金呼声日益高涨

“共享单车很方便,我基本上每天都在用,但就怕押金退不出来。”有用户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说,为了保险,现在他每过一段时间,都会试着把押金退出来,就为看能不能顺利退款。“就是麻烦了点,要是能免押金就好了。”

交通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7月,全国共享单车企业累计投放车辆超过1600万辆,注册人数超过1.3亿人次,累计服务超过15亿人次。

目前,“能否顺利退押金”已经成为共享单车行业关注的一个焦点。尤其是近期,小蓝单车、酷骑单车已出现退押金难的情况,再加上共享单车用户众多,舆论关注很高。

在此背景下,共享单车免押金呼声越来越高。早在8月3日,交通部等十部门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企业免押金,建立完善用户押金退还制度,加快实现“即租即押、即还即退”。

资料图:不断有新共享单车平台进入市场。中新网 吴涛 摄

企业已开始试水免押金

目前,已经有企业试水免押金。据不完全统计,包括ofo在内,很多共享单车和芝麻信用达成合作,只要用户芝麻分达到一定标准就可免押金骑行。

ofo方面称,为了保证更好的用户体验,已经在25个城市联合芝麻信用为用户提供免押金骑行服务。

11月19日,广州的用户可以凭借腾讯信用分申请摩拜免押金。腾讯信用分高于630分即可成功申请摩拜免押金。

11月22日,芝麻信用宣布,在初期先行投入10亿,通过引入保险、运营鼓励等多种方式,推动更多商家向信用好的用户免收押金。芝麻信用总经理胡滔对中新网表示,押金对商家有利,但是把风险留给了消费者,消灭押金,推行信用免押,是唯一治本的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此前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从用户角度上看,肯定希望免押金;但是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收押金理所应当,但关键押金要透明,用户需要时能及时退还。(完)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