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手机还处在刚刚展露头角的洪荒年代,有笑话这样说:
为什么要买智能手机?
如果你买功能机,当你早上赖床,手机只会用闹钟一遍又一遍机械地提醒你;如果换成智能手机,面对这种情况,它会直接发消息给你老板,『我今天生病了,请一天病假』。
段子总归是调侃,但在这样的笑话中,真·智能手机的形态也被勾勒了出来。智能手机应该是真正能懂用户想法的手机,而非只是简单地能装应用。
手机从五官的助手转变成人脑的补充
随着近年「AI」概念开始与手机相结合,未来的智能手机正在向段子中的产品功能迈进。只是,一时间,行业内部泥沙俱下,有的产品真正在人工智能上探索,而有的只是在借着这股东风炒作。
回到最初起点,什么是人工智能手机?
在最近举行的极客公开课上,荣耀总裁赵明认为,「原来我们定义智能手机的时候,大家都会把它比喻成一种人的器官延伸。」
想来也是这个道理,手机从诞生起,其通话功能便是在扩展普通人的听觉和声音传播范围,拍照和显示技术的改进则是在延伸视觉,压力感应等技术的加入则是拓展人的触觉。
而新近兴起的「AI」功能则在一定上是对人脑的功能延伸。
举个例子,如今的智能手机将面部识别作为 AI 功能的展示方式。而早在 Android 4.X 时代,Google 就在系统中加入了人脸识别。
但实际上,且不论两种识别方式的云泥之别,在逻辑上,两者就有根本不同。Android 4.X 时代的「人脸识别」过程中,用户的脸只是一把用来开锁的钥匙,稍有异样便不能被识别;如今 AI 时代的人脸识别则是,手机通过学习记住了用户的面部特征,然后手机自动为用户打开,
一个不算太恰当的比喻,手机不再只是一个机械的工具,而是一个开始有自己思想的仆人。
人工智能在手机上的应用
当然,人工智能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并不止于人脸识别。
如今的智能手机用户在用手机的时候,虽然系统可能有 Android 和 iOS 之分,但不同系统之间的操作逻辑并没有差别太大。因为用户要实现一项项功能,更多的是在用各个对应的 App,而非系统本身。
从这个角度出发,如今的智能手机更可以看成是众多 App 的集合。这倒是和智能手机最初「可以安装第三方应用来扩展功能」的定义相符合。但现在的智能手机内部各个应用更多是相互隔离的,简单的说,各个应用之间的数据和功能是不共享的。
手机的「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便扮演着整合各个应用数据的作用。比如前不久发布的荣耀 V10 在系统中具备的「负一屏」便具备了主动提供给用户常用的生活 APP、并一键直达的功能。当然,这个功能在 V10 之前的 Magic,以及别的智能手机上也有体现。
三星的 Bixby 语音助手功能则更是 AI 对 App 整合的一个典型代表。PingWest 品玩(微信号:wepingwest)此前体验三星 Bixby 功能时,语言逻辑更复杂的「用第一张照片发朋友圈并说开会了」,Bixby 能快速识别,并按照这句话的内容配上图库第一张照片,发朋友圈状态「开会了」。
在这一系列动作中,三星 Bixby 调动了图库里的照片,又打开了微信朋友圈,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多应用联动场景。而在三星的介绍中,Bixby 用户经过自定义设置,早上起床时,遇到需要手机提高亮度、打开音乐、关闭勿扰模式等一系列复杂操作的情况下,仅需一句特殊指令就可以完成所有操作。
AI 在手机中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无处不在
AI 的基础特性之一是深度学习。很多时候,这种学习能力并不直接表现出来。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这在具备 AI 功能的拍照中实际是略有体现的。
同样以荣耀 V10 为例,它的 AI 拍照能力可以自动识别出 13 种场景,系统会匹配专业摄影师拍摄这种场景时的参数,从而帮助用户拍出更出色的照片。用户在使用这项功能的时候,并不会明显感知到,但在无形中,普通用户与专业人士的差距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减小。
作为行业巨擘,苹果也在人工智能上布局已久。2014 年 7 月,苹果把 Siri 语音识别迁移到以「神经网络」为基础的新系统。从此之后,Siri 得到了一个「深度学习」的 Buff(尽管 Siri 的实际表现就目前而言仍有进步空间),iPhone 内部开始真正变得具备人工智能。这套神经引擎也被称为「Apple Brain」。
有了「Apple Brain」的加持,iPhone 的体验有不知不觉的提升,「苹果使用深度学习来检测 App Store 骗保行为,延长所有设备的电池寿命,从成千上万份 beta 版报告中发现最有价值的用户反馈。」
看到这里,所以也就难怪最近有报道称,iPhone 6/6s 用户在给手机更换电池之后,手机的性能才能回到正常水平。因为如果继续保持一开始的性能,电池已经损耗的 iPhone 就难以保证续航了。
苹果公司的人工智能研究的关键性科学家、苹果公司高级副总裁 Phil Schiller 就表示过:
人工智能的目的,是让用户在悄无声息里感受到体验的提升。用户甚至都感觉不到其存在,直到有一天,用户才突然意识到,并发出感叹:『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