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微播易徐扬:AI驱动的短视频众包创意时代已经来临

   时间:2017-12-14 16:19:07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依靠1个TVC打通关的传统视频传播路径已经走不通了?短视频时代,依靠KOL进行众包式创意制作和传播才是主流?带着这些思考。听听在今年TMA年度演说中,徐扬怎么解读「短视频进入创意众包时代」。

徐扬说,自己是一个互联网人,而互联网人要做的就是要用互联网的方法解决营销创意问题。社媒,尤其是短视频的高速发展,成为互联时代的一个重要特质,这个时候,创意怎么做?将KOL作为创意工具,以KOL来影响人、打动人,进行众包式创意是社媒营销,尤其是短视频营销的一种重要形式。

1212.jpg

对此,我们特将徐扬演讲的重点进行了整理,分享如下。

全民社交时代,KOL是创意众包中坚力量

现在社交媒体已经24小时全天候地绑架了用户的注意力,社媒已成为最主流的信息获取超市,社媒平台也成为营销创意产生的重要根据地。这之中,作为连接年轻化、圈层化、个性化社媒人群的“纽带”——KOL正发挥着巨大的价值,成为社媒时代创意众包的重要实现载体。

KOL在创意众包中相比普通受众,发挥着更特别的作用:

一,KOL的人格化属性更强,他们的背后,聚拢的是一群高消费力和高忠诚度的粉丝;

二,KOL更为理解粉丝需求,拥有更为成熟的“取悦”粉丝的方法论;

三,KOL能够深入触达圈层,能够帮助品牌更好地触达目标用户。

所以,徐扬认为,品牌应该充分地尊重KOL的想法,释放他们的创意,通过KOL的“星星之火”,燎烧整个社交网络。

短视频,更为呼吁众包创意

在微博、微信时代,通过众包创意诞生了众多优质案例。不过,相较于其他阶段,在短视频时代,创意众包尤为重要。

为何得出这样的结论?有4个重要原因。

首先,短视频年轻用户居多,90后占据7成以上。他们自我判断力强,需求也更难以捉摸,套路满满的传统营销对他们的吸引力有限。

1313.jpg

其次,短视频平台的用户注意力更加分散,活跃在不同视频平台,不同KOL身后。只有借助多个PUGC发声,众包创意,才能击穿圈层,有效触达目标用户。

第三,用户对于短视频营销的要求更高,也更愿意为优质的短视频案例打call。数据显示,86%的年轻用户易被优质的短视频广告吸引,且有83%的用户愿意为这些内容转评赞。但只有真正能够打动了用户的视频,才会收获掌声,众包创意,提升了传播成功的概率!

最后,则是当下的营销环境已经发生改变。消费者兴趣的多元性和信息获取的场景化,决定了传统视频的传播路径——依靠1个tvc打通关的时代已经结束。

在短视频营销环境下,围绕1个核心内容,绑定用户兴趣的多个节点,并邀请多个KOL进行众包式创意解读、制作和传播,成为社交视频时代下的全新传播路径。

案例实战,短视频创意众包的营销力量

徐扬指出,现在的自媒体已经有上百万个,挑选一个合适的KOL服务自己的品牌,靠肉眼判断和人工选择已经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了。微播易现在依托自己的人工智能投放系统,通过智能算法可以帮助品牌主智选出最精准的KOL,还可以为你的品牌建立一个单独的资源库,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投放服务。

利用人工智能投放系统,微播易已经帮助众多广告主执行了多个超预期的案例。

例如,微播易近期刚刚和腾讯合作完成的英雄联盟创意众包案例。执行这个案例的12个顶级短视频PUGC就是通过微播易的智能投放系统智选出来的。执行中,围绕“游戏全面改版”为核心内容,12个KOL进行创意众包,最终呈现出了情景剧、搞笑段子、脱口秀、诗词赛事等众多内容形式。

更为重要的是,12个不同的短视频分别针对流失用户、活跃用户、潜在用户三类人群,有的放矢地在内容上进行了针对性的创意和传播,迄今这些视频全网传播已破4亿,在美拍、抖音、秒拍、微博等多个平台形成了刷屏级的传播效应。

15125.jpg

徐扬在现场接受广东电视台、南方都市报、网易等媒体的采访

在分享的最后徐扬指出,短视频时代,创意众包形式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两点。

一是,内容是否具备“质感”。现在的年轻用户对内容和创意越来越挑剔,只有那些走心的、个性的、能引发他们广泛互动、且轻量的短视频内容才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喜欢和关注。而短视频的时长最好控制在3分钟以内;

二是,要找对创意众包的载体,即这些KOL们。这一点上,微播易能利用自己独有的人工智能投放系统,为广告主提供智选、智算、智投等投放服务,帮助广告找到在内容创意、价格预算等与品牌相匹配的KOL们,并且推出了加强与自媒体合作的“15亿V+计划”,全面赋能自媒体,通过聚拢优质的pugc们,完成创意众包时代广告主的期许和目标。

微播易,社交媒体一站式智慧投放平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