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蔚来李斌:地上跑的智能车,为什么需要智能云?

   时间:2017-12-26 17:14:11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科技圈里面谈到李斌,是汽车行业最了解互联网的人,同时也是互联网圈子里最了解汽车行业的人。

眼看首款量产纯电动车SUV ES8即将于16日上市,作为蔚来创始人、董事长,李斌也丝毫没闲着,继续畅谈他对未来出行的理念。

近日,李斌参加《腾讯云会客厅》录制节目时,就与腾讯云副总裁曾佳欣,围绕汽车出行以及未来智能云服务带来的行业改变,进行了一场思想碰撞。

(李斌参加《腾讯云会客厅》与腾讯云副总裁曾佳欣对话)

在李斌眼中,未来的汽车形态是一个自由的移动生活空间,可以被称为人的第二起居室。

汽车行业的进化过程中,一个关键词是解放:解放双手、解放时间。比如,未来你在车上的时间会被解放出来,虽然还是堵车,但是心情不会那么焦虑。与此同时,汽车的使用体验也会发生变革。

一个很鲜明的例子就是,对于今天的汽车品牌来说,只要车卖出去了,就不再对售后和用户使用体验负整体责任,像保险、加油、维修一系列琐碎的事情,都需要车主自己去承担。

“有了云服务和移动互联网,就可以把汽车所有的东西都连接在一起”,李斌表示。简而言之,就是汽车品牌要对用户对汽车使用的全程体验负责。

那么问题来了,地上跑的车为什么需要“天上的云”?

首要原因就在于未来的汽车不再是路上简单移动的交通工具,而是时刻产生数据的“机器人”。一旦无人驾驶实现,一辆车上会装载大量的传感器、语音交互、车载传感系统,需要时刻传输信息终端实现与人、车、路等的智能交换,使车辆具备智能的环境感知能力,能够自动分析车辆行驶的安全及危险状态。

这个时候,产生最多的就是数据,并且要求实时完整的传输。

按照李斌的说法,智能汽车需要的云服务,至少需要符合三个条件:

1、智能的云,这种智能是对汽车本身数据的深度学习能力,以及对用户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安全、可靠的云,因为一旦汽车联网,是否抵御黑客的攻击,可靠性到底怎么样?这就关系到未来用户的人身安全;

3、实时响应的云,汽车运动时数据和信息是随时收集和切换,云端能否快速响应,就成为了必要条件。

毫不夸张的说,未来的汽车相当于是行驶在“数据洪流”的浪口,想要乘风破浪就必须云端支持。

这也是为什么蔚来选择腾讯云的原因。

在腾讯内部,腾讯云已经上升为集团战略层面,马化腾也不只一次为腾讯云站台。

今年初,马化腾就表示:以往我们说“插上电”,现在我们说“接入云”。用云量会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指标。

智能汽车恰恰是一个能够把马化腾口中所说的智能云优势积极发挥的产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智能云所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汽车不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而是一个懂你的生活伙伴。

有了智能云和人工智能,汽车甚至可以分析车主或者乘客的声音、生物识别的特征,甚至把所有的服务场景全部连接起来,用户只需要提出需求,汽车就可以在后端就完成所有事情,然后满足用户需求。

腾讯云作为一个连接器,依托腾讯系开放的技术生态和AI能力,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把人与车之间的信息打通,实现人、信息、场景、智能设备的自然连接与交互。

智能云服务的未来是什么?

事实上,如果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智能云+汽车只不过是未来出行的一个缩影,蔚来和腾讯云谋求的是背后庞大的智慧交通。因为在不久的将来,“云端”助力的自动驾驶汽车,对城市形态和社会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变化。

埃森哲和汽车行业咨询公司SBD预测,到2020年,全球配备联网技术的新车销量会累计达到2.12 亿台,普及率将接近60%,可见智慧交通市场潜力的巨大。

于是,我们看到在刚过去的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车联正式推出“AI in Car”系统。简单来说,实际上就是把腾讯的一些诸如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平台等AI能力,通过腾讯云开放输出给合作伙伴,和车企联手打造智慧车生活。

如今,腾讯“AI in Car”系统,已经携手广汽开始了落地的应用,这使得广汽iSPACE智联电动概念车,也是首款搭载腾讯车联AI in Car系统的概念车。

本着腾讯开放的理念,除了蔚来、广汽之外,包括顺丰、摩拜、滴滴都已经接入腾讯云,如今腾讯云已是全球最大的智慧交通支持平台。

可以看出,“云”对于行业更大的价值,还在于可以形成一个生态产业链。

在可以预测的未来,接入云端的智能汽车具备了越来越强的扩展能力,道路拥堵、人的工作效率都有望得到改善,城市级别的交通管理云还能够对人们的出行进行智能化调节,作为一个路上的贴身助手时刻提醒着车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智能云带来的变革早已不再局限于汽车行业,包括传统制造业、金融、甚至政务领域都在积极拥抱云计算,“上云”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一种正确方向。

一句话总结就是:没坐上无人车还可以等,没上云就真的Out了。

(文章来源于:36氪)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