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2018年的手机会变成什么样?各种技术变革指明路线

   时间:2018-01-02 10:15:08 来源:PingWest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转眼之间,2017年已经成为了历史。

智能手机行业在这一年的发展看起来有些平淡。一年下来,要不是年末的苹果“电池门”,2017年的智能手机市场甚至不如拥有三星“爆炸门”的2016年精彩。

但当我们复盘智能手机的2017年,其背后的另一番“波诡云谲”也开始跃然纸上。

全面屏、人工智能、结构光传感器、Face ID、屏下指纹、无线充电、快充、光效相机……这些技术变革现在看起来仍不够成熟,但就像当年的iPhone一样开启了“触屏手机”这一无法回头的概念,指明了未来几年智能手机的演进路线。

智能手机产品端的“向前看”

无数的科幻电影畅想过未来智能手机的样子:形态上,“它”无边无际,好似一块简单的玻璃;功能上,“它”却不再是工具,而是一个全知全能的“助手”,听你所听,想你所想。

当未来有一天,我们拿到了这样的手机并开始盘点手机的进化史,那么2017年绝对不会被忽略,因为在这一年智能手机两大发展趋势——全面屏和人工智能——开始大规模登上舞台。

未来手机的“形”——

不得不说,要盘点2017年智能手机行业最火的“关键词”,“全面屏”一定不会少。

且不提几年之前就已经出现的“无边框”概念,严格来说,“全面屏”手机在2016年底其实已经出现,但一支独秀不是春,到2017年,全面屏手机才真正成为这个行业的主流,而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可以说,市面上几乎所有的主流厂家都推出了全面屏手机产品。虽然他们大都具备超过16:9的屏幕和超高屏占比,可以让手机在拥有尽可能小的体积的同时获得更大的显示面积。但严格来说,这些手机大多还能分成三类。

一类是“窄额头、窄下巴”全面屏。

这类全面屏手机在普通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缩小“额头”和“下巴”的面积、换上18:9乃至更修长的屏幕,以尽力提高屏占比。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全面屏手机都可以算在这一大类里。

另一类是“无额头、较窄下巴”全面屏。

这类全面屏手机则需要在普通设计的基础上做出较大的改动了,比如重新设计听筒部分,前置摄像头部分也需要重新安排。不用多说,小米MIX就是个中代表。

还有一类是“无下巴、有刘海”全面屏。

目前,这类全面屏的唯一代表是iPhone X(夏普AQUOS S2和Essential Phone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下巴”,应该算到第二类全面屏里)。

单论屏占比,iPhone X比起第二类全面屏产品并无明显优势,甚至可能屏占比会略输。但毫无疑问,iPhone X的内部构造和全面屏实现方式都是目前最为复杂。

从拆机图来看,为了全新的设计,iPhone X 内部用上了两块电池不说,其屏幕也是OLED柔性屏幕,再加上庞杂的面容 ID系列组件,iPhone X的成本之高也就可以理解了。

不过,或许是受制于光学特性,iPhone X的刘海不是那么容易去掉的。至少在这一两年里,“刘海”是与“全面屏”一起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

如果说,“全面屏”及其未来发展方向是字面意思的“简简单单一块玻璃屏幕,没有边界,也没有局限”。那么,即使都叫相同的名字,三个大类的全面屏实现水平还是有高下之分的。

第一类实际更应该看成是屏占比更高的普通设计手机;第三类才更接近我们真正理解上的全面屏,即使就目前的形态而言,这类设计还存在不完美的地方。

代表苹果手机最高水准的iPhone X排在《时代》2017年十大硬件的第二位。《时代》给出的获奖理由是iPhone X的面部识别和“边到边”全面屏为即将到来的新手机树立了新的标准。这便是明证。

随着有国产手机的“刘海全面屏”专利曝光,以及“苹果做啥,我做啥”的传统,2018年的国产刘海全面屏手机市场将会非常精彩。

而伴着国产屏幕供应商5.7英寸18:9比例显示屏的出货,2018年,“窄额头、窄下巴”全面屏手机将以千元机、甚至百元机的姿态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高屏占比的“全面屏”手机被接受之后,没有采用全面屏的手机哪怕工艺非常出色,其设计的落伍感也是不言自明的。

未来手机的“魂”——

如果从“Siri”加入iPhone 4s算起,手机“拟人化”的过程早已开始。但那时Siri不够智能,更像是语音搜索引擎。而这只是人工智能在手机上应用开始的缩影。

到了2016年,AlphaGo横空出世,“它”在打败世界顶尖棋手的同时,也宣告着人类的人工智能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也是在这一年,微软Cognitive Services、谷歌的Tensorflow、亚马逊的Rekognition、IBM的Watson、Polly以及Lex等各类人工智能平台爆发,AI框架不再遥不可及。由此也为AI在2017年智能手机市场的爆发打下了基础。

作为标志,硬件上,智能手机厂家以及上游厂商们在自家发布会上都开始强调起了“AI”。这其中的典型则是华为麒麟970处理器。这款处理器内置了专门用于神经网络计算的NPU单元。

相较于四个Cortex-A73核心,处理相同AI任务,麒麟970新的异构计算架构拥有约50倍能效和25倍性能优势,图像识别速度可达到2005张/分钟。作为对比,根据华为的说法,同样条件下,iPhone 8 Plus的图像识别速度为889张,iPhone 7 Plus为487张,三星Galaxy S8为98张。

高通也采用了和华为相似的“人工智能在未来终端上的实现必须通过端云协同”的思路,他们在2017年底发布的骁龙845处理器正是这种思路的体现。作为行业占有率最高的处理器供应商,显然,高通这样做法的领导意义不言而喻。未来支持AI的处理器会更常见。

那么AI能有什么用?

可能在2017年之前,很少有消费者会想到语言逻辑更复杂的“用第一张照片发朋友圈并说开会了”能被手机直接识别并按照指令完成动作,直到三星在这一年推出的Bixby助手。

一定意义上,“AI”功能是对人脑的功能延伸。

举个例子,如今的智能手机将面部识别作为AI功能的展示方式。而早在Android 4.X时代,谷歌就在系统中加入了人脸识别。

但实际上,且不论两种识别方式的云泥之别,在逻辑上,两者就有根本不同。Android 4.X时代的“人脸识别”过程中,用户的脸只是一把用来开锁的钥匙,稍有异样便不能被识别;如今AI时代的人脸识别则是,手机通过学习记住了用户的面部特征,然后手机自动为用户打开。

一个不算太恰当的比喻,手机不再只是一个机械的工具,而是一个开始有自己思想的仆人。

智能手机行业端的“向后转”

五彩斑斓的手机市场——

如果说“全面屏”和“人工智能”是2017年智能手机产品端两个大趋势,展示着未来手机的样子,那么“多彩机身”则像是时代大洪流中的小插曲,不见得揭示未来却又是2017年难以回避的篇章。

自从金属成为中高端智能手机的主要机身材质,手机市场便开始被“黑白银”占领,高饱和度的颜色反倒罕见。

2017年3月,苹果为iPhone 7推出红色特别版,正式加入手机色彩大战。而这场战争实际上早就在国产手机中打响。

2017年春节,OPPO推出了正红色的“小幂Phone”,也就是杨幂定制版的R9s。而随着春天的来临,OPPO又上线了绿色版的R9s。

随后发布的华为P10则一口气拥有了“钻雕金、钻雕蓝、曜石黑、玫瑰金、陶瓷白、草木绿”等六个颜色,从华为的宣传来看,“草木绿”、“钻雕蓝”等高饱和度颜色获得的资源不少。甚至,连本来定位入门的红米Note 4X也拥有“初音绿”配色。

到了年底,几乎每个手机厂家推出的新旗舰都在强调机身配色。当然,无一例外的,这些产品都有定制版的噱头。比如OPPO推出的巴萨以及各明星定制版手机、vivo推出的王者荣耀定制版手机、华为的保时捷定制版手机等。

出现如此现象,其前提是原本困扰各个厂家的高饱和度金属着色工艺在2017年得到了改进,而这背后则是这些厂家的涨价小心思——相比2016年,2017年的智能手机涨价颇为明显——少见的颜色给了消费者买单的理由。

手机太多了,当红明星不够用——

不管是豪气拿下半个娱乐圈的OPPO/vivo、还是薛之谦代言的金立,乃至一些原本主打性价比看起来和明星代言人没有关系的互联网手机品牌…….整个手机市场罕有不请代言人的厂家。以至于,有人感叹“新品太多,当红明星不够用了”。

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品找来当红明星代言,并不是一件近来才兴起的事情。

在很多粉丝都还没有出生的1999年,爱立信就邀请刘德华、关之琳代言了黑白屏的T18sc。随后的功能机时代,还是刘德华,那句“金品质、立天下”也让金立手机颇为知名。

不过,智能手机兴起的初期,这种明星代言的现象就少了很多,仅存在于少数的品牌中。更多品牌在宣传的物料中都强调的是产品本身的功能,比如双核处理器、超大屏幕、高素质的摄像头、超灵敏触控、App数量庞大的应用商店等卖点。

而走过洪荒时期的智能手机,从配置到外观设计再到UI设计,都在不可避免地走向同质化。

要如何在同质化中突围?这时,拥有一个当红明星代言人是一个相对简单有效的办法。

上文提到的明星代言人,有一个共同的称号——“流量艺人”。他们拥有数量庞大,且分工明确的粉丝群体,能在网络上为明星代言的品牌迅速制造热度。

有了年轻时尚艺人的背书,厂家也开启了品牌形象升级的过程。

以小米为例,此前,小米也并非没有邀请过大牌明星,梁朝伟也来过小米发布会现场。但相比之下,配合着Freestyle的火爆,吴亦凡此次的出场给小米品牌带来前所未有的时尚气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小米手机5X也更容易打开其目标人群的市场。所以,在邀请吴亦凡之后,旋即有媒体指出“找来吴亦凡的小米,分分钟都在对标OPPO和vivo”。

明星营销做得最成功的OPPO则在去年找来张震拍了一则主题为“美因苛求”的TVC,旨在为本就年轻的OPPO品牌树立一个更高端的形象。

厂家们邀请明星代言的根本原因,自然还是看重了这些艺人的带货能力。

再次以吴亦凡为例,实际上,小米手机5X并非吴亦凡第一次与手机品牌牵手的产物。

早在2016年,吴亦凡手持一款双摄像头手机的“侧颜杀”海报便出现在了各大城市的街头。只不过,那款手机并不是小米旗下的手机,而是荣耀8。

在随后的极光派对中,荣耀官方宣布,上市50天,荣耀8的销量超过150万台,远超配置更高、定位相近的荣耀V8,这其中各位迷妹为此的付出一眼便知。

大环境:智能手机市场的停滞和定局——

9.8%——2015年成了智能手机史上第一个全年增幅不到双位数的年度。而到2016年,这个数字不到前一年的零头,仅“0.6%”。虽然2017年的市场数据还没有完全公布,但从此前三个季度的数据来看,这个数据不会比2016年更乐观,甚至可能更糟,比如负增长。

很明显,智能手机市场从此前的增量市场,变成了存量市场。而这在最大的中国市场显露得更加彻底。

据 IDC发布的报告,2017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总出货量为1.147亿台,同比下降了1%。其中中国市场TOP5为华为、OPPO、vivo、小米和苹果,这五家公司一起占据了整体市场76%份额。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为65.2%。属于Others的市场从未如此狭小。比起细致末节的复杂到位,大节上的把控更为重要。智能手机市场发展到现在,早已不是依靠小聪明就能玩转的行业了。

由于TOP5厂家庞大的销量以及高定价、高毛利的策略,任何上游供应商都不敢轻易忽视。不管是占据BOM成本大头的屏幕,还是作为高端智能手机基础的处理器,面对供应商,这些厂家都有更大的话语权,他们能以更低的价格或者更早的时间拿到相同的元件。

上月初,美国总统访华给科技行业带来了一个大新闻:美国高通公司与vivo、OPPO以及小米三家中国手机厂家分别签署非约束性的关于芯片采购的谅解备忘录,三大品牌未来三年向高通采购价值总计不低于120亿美元(约合796亿元人民币)的部件,其中三家品牌签约额均为40亿美元。

消息一出,舆论均惊叹于120亿美元这个天文数字。而这个数字也代表着如今智能手机行业经营上的一大趋势,厂家需要具备大规模调动资源、强有力控制供应链的能力。并且对规模较小的厂家更为不利的是,据行业内部人士透露,供应商现在都要求三个月货款两清。

显而易见的是,索尼的CMOS、三星/JDI的屏幕、高通的处理器都会优先供应OPPO、vivo、华为、甚至小米。这并不是空穴来风,为了优先满足OPPO、vivo的订单,三星显示在2015年11月收回代理商在OPPO和vivo两家国产厂商AMOLED中小尺英寸面板出货权,改由三星自己直供。

“大者恒大”的马太效应正在显现。可以想见,如果没有“黑天鹅”事件,这些小厂家要出头几乎不可能。而上一个赔本卖手机的“黑天鹅”现在还在美国不敢回来呢。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