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这件事到底有多重要——中央企业该如何“拥抱”高大上的人工智能

   时间:2018-01-12 16:43:07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作为中央企业这支特殊的队伍,一定程度代表国家意志,如何在信息化建设中发挥领头羊和主力军作用,借助新技术实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基于国家重视、先天具有的财力背景,央企的信息化建设位居很多行业前列;经过近十年的跨越式发展,基本已经告别业务开发阶段,整体处于系统集成或应用整合阶段;然而因各种原因,中央企业给社会的整体印象还是体制传统不灵活、运营效率低、创新能力不足等。

我们通过对20多位具有10年以上从业经验的央企信息化负责人的实际座谈、调研,结合多年央企信息化一线项目实施经验,对央企如何融合人工智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希望对央企以及正在与央企合作的人工智能企业具有参考价值。

央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特别涉及新技术的应用普遍存在的痛点:

1.项目决策周期过长,系统建设效率低

央企相对复杂的组织架构体系,严格的成本控制和预决算管理制度,导致项目从调研分析、立项、预算批准、招投标、供应商签约、需求分析、项目实施、上线验收、后评价等每个阶段都可能面临着复杂冗余的决策过程,各种评审会、讨论会,重大项目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去校验、追溯各个环节的程序是否合理合规,导致系统建设效率极低。

2.数据孤岛问题凸显,系统真正集成度不高

企业做了很多业务系统,但是需要整合各类经营数据时,各个部门很可能会在配合上出现问题,根本原因就是业务系统独立运行,数据孤岛问题凸显,数据管理缺乏标准、系统没有集成,不能有效进行经营汇总,更无法基于大数据为企业提供专业决策;制定企业数据标准、规范开发接口是解决数据孤岛的关键。

3.协调成本过高,新技术应用被削弱和流产风险大

部门利益协调难度大、协调成本高,而信息化建设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协作,在实施过程中必然要求业务需求梳理、流程整合,如部门之间缺乏大局意识、合作意识、不积极承担责任,将加大信息化难度和新技术融合的隐患;重要原因是信息化可能会削弱一些部门的权力和利益范围,如立项不能考虑周全,系统建设将变成一个利益争夺工具。

“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将实现从应用整合到价值创造阶段转变,“融合”将成为时代主题,央企基于AI的创新发展已正式步入产业应用领域,创新融合将涵盖经营数据自动采集与智能分析、智能机器人生产与智慧巡检、语音与图像自动识别系统、智能终端、智慧城市、智慧安防及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工程等;只有抓住“融合”这个关键词,才能真正拥抱“人工智能”。

加快企业内外资源、经营信息与统一情报信息的融合

央企需要转变目前信息系统建设以企业内部资源为主的现状,加快外部资源整合力度,扩展合作边界,可结合自身资源和优势与互联网巨头成立联合基金、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科技园区等,如国机集团所属国机智能致力于机器人、智能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助力行业智能化升级;保利地产在东莞投资的基坑观摩示范点,首次实现GISS系统——SWM工法桩和人工智能检测系统的联合运用,大大提升工地的施工安全和精准管理;五矿地产与哈工大科技园开发的南京汤山科技园项目,打造“AI乐岛”、“人工智能主题园区”等。

基于内外部资源整合的需求,央企需进一步拓展信息系统的组织边界;大多央企目前已经建成了较为全面的项目管理和经营管理系统,经营数据已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支持;下阶段经营信息需扩展到情报信息,即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模型,将企业内外数据有机关联,实现信息共享,为企业发展和管理提升提供更加智能和全面的决策依据。

重点推进物联建设与智慧应用的融合

央企多涉及国计民生,未来需要由物物相连向智慧应用发展,智慧的基础是物联,物联的目的是实现智慧应用,随着两化融合的深入,物联与智慧必然实现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是互联网应用的高级阶段,大数据分析、企业云设施、物物互联等为人工智能的出现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央企信息化在完成IT基础设施建设和系统集成后,必然向智能智慧方向迈进,即在完成计算机普及、互联网应用后向人工智能阶段发展。

例如中国电科集团在无锡市全力推进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建设,力争将无锡打造成为中国传感网技术创新核心区、成果转化示范区、产业发展集聚区、信息服务中央区、应用示范先导区;大唐电信和中国普天集团率先推出“智慧城市、农业、工业、政务”等概念,其中,大唐电信提供“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同步着眼于工业和农业物联网建设;中国普天推出的“平安城市”解决方案秉承高清化、智能化、行业化、集成化的发展方向,采用扁平化管理架构,提高了突发事件的信息汇集、共享、分析、反应处理能力。

着眼管理变革与业务创新的融合

管理和组织的变革与创新将是央企实现IT融合的有力保障。精细化管理、成本费用控制、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是中央企业的重要使命,随着央企创新体系及创新成果转化的时机趋向成熟,需重点推动从单一的管理提升到与业务创新的融合发展;实现IT职能由技术服务型组织向战略管理型组织和价值创新组织的根本性转变。

同时加快创新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开拓前沿技术领域、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关键技术、核心装备和系统集成能力,并实现以人工智能为导向的创新战略融入企业管理,全方位推动管理模式创新。

拒绝变革就是拒绝进步,信息化必将升级为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都离不开人工智能,相信只要深刻理解央企目前信息化的现状并明确AI创新的方向和思路,中央企业一定能成功“拥抱”人工智能,践行国家战略,共赴使命!(本文系:前线AI商业原创 杨小龙 问梁军)

作者简介:

杨小龙,新技术观察家,AI产业链践行者,11年IT行业资深品牌营销、项目销售、团队管理经验,曾供职于清华紫光信业投资、清华同方、三星电子等知名IT企业,对ICT市场有着深刻的理解。

问梁军,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硕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数据挖掘、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申请发明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十年以上大型国有企业信息化从业经验,为多家企业信息化提供咨询和规划。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