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芯片漏洞与亮丽财报:英特尔为何需要反思?

   时间:2018-01-30 09:35:33 来源:创事记作者: 孙永杰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文/孙永杰

日前,深受芯片漏洞之扰的英特尔发布了其2017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其中第四季度营收为170.5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63.74亿美元相比增长4%;毛利率亦从 61.7% 增长为 63.1%,由于财报超出业内预期,推动英特尔股价上涨,对此有评论认为此前爆发的芯片漏洞对于英特尔并未造成实质性影响。

不知道英特尔看了此类评论作何感想?我们认为作为全球芯片产业的领头人恰恰应该对此予以反思。原因何在?

首先从财报(营收和利润)上看,尽管由于全球PC业务依然低迷,导致英特尔PC芯片所在的客户计算集团第四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为89.54亿美元,但其依然占英特尔当季营收170.53亿美元的52.5%左右(超过一半),而被视为推升英特尔营收增长的数据中心集团营收则同比增长16.3%左右达到55.82亿美元,占英特尔当季营收的32.7%左右。

但业内知道所谓英特任数据中心集团的核心依然是芯片,从利润的角度,第四季度其客户计算集团和数据中心集团几乎占据了其全部运营利润。而所谓的AI、物联网芯片所在的物联网集团第四季度营收仅为8.79亿美元,只占据了其全部营收的5%左右和运营利润的4.7%。

由此可见,无论从营收还是利润的角度,通用型的x86架构芯片本身依然是英特尔的核心,所谓目前其正在热炒和追逐,尤其是在前段时间结束的CES上英特尔大秀的AI、汽车、物联网等芯片对于英特尔的财报几乎没有任何的影响。而此前曝光的芯片漏洞恰恰是其业务核心的x86架构芯片。既然如此,英特尔理应高度重视和反思此次芯片漏洞事件,而勿被表面亮丽的财报所迷惑。

其次从此次芯片漏洞事件看,其波及范围几乎涉及到从PC、平板电脑、服务器、智能手机等设备提供芯片的主流架构和厂商,其中既有首当其冲的英特尔x86架构(包括AMD),也有移动芯片的ARM、服务器Power架构的IBM、图形显示芯片GPU的英伟达等。同时鉴于英特尔在PC和服务器芯片市场积累的垄断优势,双重因素的叠加,冲淡了对于英特尔自身的影响。而从用户(例如PC和服务器)角度,虽然ARM、Power架构均已经涉足PC和服务器芯片市场,但由于进入时间不长(例如ARM进军PC和服务器市场)或者此前在与英特尔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例如IBM的Power架构在服务器市场),更重要的它们自身也存在同样的漏洞,让用户根本没有第二个选择。

由此设想一下,如果ARM和Power不存在漏洞未来会是何种结果?我们尽管很难预测对于英特尔的PC和服务器芯片造成何种冲击,但肯定不会让英特尔再近乎于独享PC和服务器芯片市场。从这点上看,英特尔今天,甚至未来的财报受芯片漏洞影响极小有偶然或者说幸运的因素。但这种偶然因素并不能掩饰其之后(针对漏洞问题处理的草率)和此前(疏于芯片产业再创新)的必然或者说不幸。

众所周知,当芯片漏洞事件被提前曝光之后,英特尔很快就发布了消除漏洞的补丁,但之后英特尔又要求PC厂商们停止使用期为解决其芯片存在的安全隐患而发布的一系列有缺陷的补丁,原因是该系列补丁可能使老款处理器发生更频繁的重启等问题,其仓促可见一斑。此外,由于此次补丁的失败,已经引起业内的质疑,甚至是愤怒。

例如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就对英特尔的Meltdown和Spectre漏洞补丁表示惊愕,称英特尔正在做“疯狂的事情”,根本没法防范Spectre变种2漏洞,补丁是彻头彻尾的垃圾,英特尔真的打算制造这个狗屎架构吗?不知业内看了Torvalds对于英特尔解决漏洞的方式作何感想?我们认为如果说英特尔对于芯片漏洞的处理过于仓促和草率算轻的话,可能对于英特尔沿袭数十年的芯片架构本身的质疑和是否真的发现问题的核心和具备通过补丁解决漏洞能力的质疑恐怕更为可怕。毕竟如ARM公司首席执行官Simon Segars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言,没有绝对安全,芯片漏洞可能再次发生。而此次漏洞的解决不禁让人质疑未来英特尔再次应对此类事件的态度和能力。

而提及根本性架构的创新,从此次漏洞波及到英特尔数代芯片看,作为芯片产业创新的领头羊,英特尔对于芯片产业最底层的基础性创新显然有待提升,尤其是在其进军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芯片当中和之后,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不要说最基础性的创新,就连在性能上更迭的创新也放慢了节奏,为此被业内冠以“挤牙膏”。

更令业内担心的是,由于5G和物联网的兴起,有分析称,未来英特尔将专注于上述领域,而芯片领域的“挤牙膏”式的创新可能会成为常态,此前其创始人追求的“惟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芯片产业的颠覆性创新很可能成为历史。也许正基于此,除了给ARM和英伟达涉足其PC和服务器芯片市场的机会外,对于支撑和推动诸多产业发展最基础的芯片产业,尤其是英特尔自身未来能否依然是芯片产业领头羊的地位发展不利。

以被视为下一代计算核心的量子计算的芯片创新为例,到目前为止,量子计算基本上是IBM和谷歌之间的竞赛。去年4月,谷歌展示了关于9个量子位计算芯片的研究成果以及其他尖端研究,并在去年底打破了量子计算的某些记录(达成49个量子比特的操控);对于IBM,去年5月,其展示了首个包含17个量子位的芯片,并在年底宣布了 20 量子位的量子计算机问世,并构建了50 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原理样机。而最新的报道称,微软也已经加入到量子芯片的研发。

相比之下,尽管英特尔在今年的CES上发布了包含17个量子位的超导测试芯片,但无论从时间还是参与的厂商中,英特尔显然在新一轮的芯片竞争中已经落后对手,且没有了此前鲜有对手的独家优势。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此次芯片漏洞事件和并未受其影响的财报并不能掩饰其中的偶然与必然,而作为芯片产业老大的英特尔恰恰应该借此好好反思未来自己的芯片创新和市场战略,剔出偶然因素,看到自己可控的必然因素,莫盲目地跟风和炫酷而忽视根本。毕竟无论从现在和未来看,芯片作为基础性产业的重要性无可厚非,而英特尔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基于此。那个靠“惟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英特尔还会回来吗?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