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论了近两年之后,首款搭载屏下指纹识别方案的智能手机终于问世,花落vivo让人颇为吃惊,速度也比意料中更快一些。
实际上在去年9月份与国内某厂商的VP交流时,他曾准确预言了vivo的打法甚至发布时间。当时同期的很多观点都认为,屏下指纹在软硬件层面对厂商的整合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更可能由苹果或者三星率先采用,但他说:“国内厂商产品周期短,更灵活,因此说不定会在2018年初就推出来。”
最后,vivo在2018年1月,就提前打响了2018年包括屏下指纹、结构光面部识别在内的生物识别竞争的第一枪。在它之前苹果也急不可耐地拿出全套的面部识别解决方案发布了iPhone X,毕竟在5G到来之前,或许生物识别方案的升级将是厂商们为数不多能讲的故事。
大幕已经拉起,选手们正排队入场。
节奏提前,屏幕指纹和面部识别二选一?
尽管行业内早已认定了这一场手机生物识别方案的升级即将到来,但各家的节奏并不相同。
就搜狐科技了解,vivo在2017年年中时就已经敲定了vivo X20Plus屏幕指纹版的设计。vivo产品经理赵典曾透露一个细节,在9月份vivo X20发布时,屏幕指纹版的工程机就已经被带到北京,只不过没有对外亮相。
根据各方提供的消息,vivo向指纹模块提供商新思一口气买下了10多万组屏幕指纹识别方案,再自行攻克贴合方案,成本代价极高。vivo产品经理韩伯啸说:“各家都在等三星的方案,我们不等了。”
屏幕指纹识别的原理决定它需要适配OLED屏幕,因此在OLED屏幕方面有最大发言权的三星无疑成为关键的一环,不过就目前曝光的消息,即将发布的三星Galaxy S9将不会采用屏下指纹识别方案。一位前三星员工向搜狐科技透露,三星最有可能在Note 9上搭载自己的屏幕指纹识别方案。“一是考虑量产率,二是尽量采用自己的技术方案,三是可以打包销售整套方案在供应链狠赚一笔,这是三星一贯的套路。”
这位前三星员工还透露:vivo用的是最简单粗暴的办法,三星在两年前就尝试过,但成本和良品率接受不了。在搜狐科技采访时,韩伯啸也指出新思的方案此前并没有被三星采用,基本呼应了这一说法。他还提到一个有趣的细节,资深分析师郭明池曾专门发邮件跟vivo说“不敢相信,你们太激进了”。
不过在跟vivo、三星等厂商沟通时,明确感受到的一点还在于,各家厂商并没有单纯押注单一生物识别方案。1月28日,网络上就已经爆出三星下一代产品S9很有可能将搭载虹膜+面部识别混合的全新人脸识别方案,不过据传这也将是三星完成生物识别方案升级的过渡版本。而韩伯啸在接受搜狐科技采访时也明确表示,vivo也在大力推进结构光面部识别。
三星S9全新人脸识别方案演示截图
另外的重要玩家都已经纷纷表态。CES上华为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也已经明确表明今年华为会推出屏幕指纹识别的新机,同时在去年11月,荣耀就曾在发布会上强调了正在努力推进结构光方案的人脸面部建模与面部识别。
除此之外,金立刘立荣在多个场合强调,金立将在2018年发布第二代全面屏产品,搭载屏下指纹识别或3D面部识别技术。
几乎同时,OPPO也被爆出注册了异形屏的设计专利,据传会在OPPO R15上采用并用于整合结构光面部识别。
厂商们并没有轻易站队二选一,供应链上游也似乎在彼此较劲。根据搜狐科技了解,指纹识别方案的重要提供商汇顶科技也早已开始了针对3D面部识别技术的布局,它也曾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推动屏幕指纹识别商用量产的关键企业。根据汇顶科技CEO张帆的表述,2018年除开屏下光学指纹技术将会商用之外,汇顶正在尝试为终端厂商提供“指纹和3D面部识别等多生物特征组合识别”的选择。
另一方面,作为目前小米、华为、金立等主要国产手机品牌面部识别方案的提供商,旷视的研发人员向搜狐科技透露了一个关键的时间点:“2018年年中就会出现使用结构光摄像头方案的国产手机,且带有人脸识别的算法。”他指出,旷视已经有成熟的基于2D和3D方案。行业内需要突破的问题主要在于硬件生产量的提升和生产成本的控制。”
厂商们比消费者更需要这一场竞争升级
相较于整个行业的节奏,苹果在技术上领先了一年,vivo则通过自己的高投入将屏幕指纹识别方案的成型大大提前。
苹果的变革与vivo的激进其实折射了全行业的焦虑。
在所有厂商都期待全面屏能够拉动换机潮时,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显示了全面屏卖点的疲软。根据Counterpoint的调研数据,中国人的换机周期已经达到22个月,超过世界平均水平。OPPO副总裁吴强曾分析过原因:一是因为缺乏跨越式的创新,二是因为产品质量越来越好。因此能够打动消费者的新的创新点成为众多厂商正在努力追逐的关键。
传统的指纹识别在手机终端的应用就已经走到了失去市场动力的节点。很多人不知道的是,1998年西门子就推出了第一款搭载指纹识别的手机,距离现在刚刚好20年。但真正将指纹识别带入大众视野的,是2013年发布的iPhone 5s,成为所有厂商迅速跟进的对象。
围绕着指纹识别曾一度延展出诸多卖点。OPPO从R9开始提出0.2秒极速指纹识别的理念,指纹识别的过程几乎实现了无感。金立在主打政商的M系列产品中强化安全双芯片与活体指纹识别的认知,直击更加关注隐私和安全防护的政商群体的痛点。
不过中国厂商是最勤奋甚至“疯狂”的。在极短的时间内,搭载指纹识别的手机价格下探到千元机价位。随着安全性的不断完善和识别速度差异几乎无法感知,传统的指纹识别能够挖掘的卖点被吃透,围绕指纹识别的卖点竞争开始失去焦点。当1000元和6000元的产品的体验没有区别之后,这场升级变得迫在眉睫。
甚至汇顶科技也向搜狐科技透露,在智能手机进入存量市场之后,公司正在开始向包括智能门锁、智慧汽车等领域拓展。
当然苹果是最狠的,直接在4年之后自己亲手干掉了指纹识别。在发布的iPhone X上Face ID直接替代了Touch ID。
苹果认为iPhone X代表了未来十年手机发展的趋势,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Face ID。不过全世界这一回似乎并没有特别配合地乖乖买账,由于各种使用限制和并不算高的识别率,尽管突破了很高的技术门槛,但Face ID依然被众多人吐槽。
很显然,Face ID在技术上比同行领先,但它并没有比当前的生物识别方案更好用。过多的使用场景限制和并不太好的识别率,让Face ID的体验大打折扣。
同样的问题也在屏幕指纹识别方案上发生。就目前唯一开始量产的vivo X20Plus屏幕指纹版的使用体验来看,vivo在软件交互和动画设计方面花了大量的心思,使用体验力求与当前的传统指纹识别方案看齐,但速度和识别率上依然不能与当前的第一阵营相提并论。
飞象网CEO项立刚告诉搜狐科技,屏幕指纹或Face ID这类生物识别的竞争升级并不是消费者需求真正推动的,“相比AI,这并不能引发行业真正的革命。”换言之,厂商们对技术升级的热情或许已经超出目前消费者对技术迭代的需求本身。
“门票”难买,甩开对手可能更加重要
抢发屏幕指纹新品的vivo狠狠地秀了一把科技研发实力。接受搜狐科技采访时,韩伯啸指出,目前有实力整合产业链发布屏幕指纹识别方案手机的厂商也仅有头部品牌。而更具技术挑战的结构光也有着更高的技术门槛。换言之,在三星等上游厂商并没有给出成熟的交钥匙解决方案之前,能够在屏幕指纹或结构光面部识别方案层面正面较量的厂商,寥寥可数。
因此这一场升级的竞争的前半段,可能并不会很热闹。
更为关键的在于成本问题。韩伯啸曾透露,vivo屏幕指纹识别方案的成本在普通指纹识别的3倍以上,这还抛去了大量的研发和适配过程中的投入。而结构光面部识别则需要昂贵的3D景深摄像头,成本更为可观。
就如同旷视的有关人员所言,高成本的硬件投入使得最开始搭载结构光面部识别的产品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定价能力,加上异形全面屏的切割成本上升,手机厂商想要整合这两者,产品最终的定价将只能是旗舰级产品。
因此尽管诸如屏幕指纹或结构光面部识别所代表的生物识别竞赛只是手机品牌综合实力竞争的极小的一环,背后却展示的是厂商之间品牌、供应链整合能力、产品溢价能力、科研能力的综合比拼。
比如vivo,抢首发的品牌意义就远大于市场意义。
有新品总会聊胜于无,厂商们将不得不尽力去追赶产品的更新节奏。不过这也将意味着,第二阵营以及规模较小的厂商将在品牌、科研能力及产品定价能力上无法与第一梯队的厂商展开竞争,进一步在这场硬实力的技术比拼中露怯。
好在供应链正在不断赶上个别厂商的进度。在2018年上半年,屏幕指纹识别或者类似Face ID一样的结构光面部识别在旗舰产品中零星应用之后,可能略微等等,到了下半年,随着技术的普及和成本的下降,价格更加适宜的产品就将纷至沓来。
不过半年的时间,足够一部分厂商焦急,甚至坠入深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