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继广场舞之后 养老产业愈发受资本亲睐?

   时间:2018-02-07 11:53:57 来源:搜狐科技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我国北京、上海等地区居民表示公立养老机构已经“一床难求”。据统计,从我国人口总量和老年人占比来看,2014年底中国60周岁以上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15.5%,到本世纪中期将上升将近一倍。不仅如此,按照一个区域的“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常量计算,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由于常年人口净流入,所以一线老龄化还不是最严重的,许多中西部地区,如四川、重庆等地的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可以说我国已经处于加速老龄化的道路上。

44

与此同时可以看到的是养老市场潜力巨大。老龄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增长新引擎,在未来5-10 年内养老产业将实现井喷式的发展。

一方面,首批中产老龄化、退休潮将为养老市场带来变革,城市中已逐步出现消费能力较强的老年人。这个群体本身文化水平较高,经济实力好,并且长期呆在大城市,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对新型养老方式接受程度高,改善养老生活条件意愿强。

另一方面,城市新中产的崛起,将带来新的养老消费增长。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高净值人群数与日俱增,2016 年达到134 万人,同比增长10.7%。对于动辄几千甚至上万的每月机构养老费用,高净值人群拥有足够的支付能力,但是他们在面临工作巨大压力的同时,还要兼顾赡养老人和照顾子女的双重负担,时间和精力都不能很好的平衡。

因此这一代人对养老产业将有两重效应:其一是“老年人口红利”效应,即老年人口增多,他们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亲自照顾老人,急需养老机构和社区的帮助;其二是个体消费能力上升效应,这个群体的经济实力强,能负担高质量、高起点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养老机构。

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将迎来黄金时期,这批中产阶级也将倒逼养老行业的高速发展。然而,养老产业虽然潜力巨大,互联网化渗透却不是很深。在2.3亿人的养老需求面前,市场却一直没有爆发,这又是为什么呢?

2017年虽然养老政策的集中落地。国家对居家养老、智慧养老等养老模式的做出指示政策改革预期强烈,象征养老市场发展进入快车道。

但这一年就资本的反应来看,2017年的养老行业投融资可以说是降到了“冰点”,截止至2017年11月1日,全领域融资仅3起,且规模较小,总额仅3500万元人民币。创业公司仍处于对成熟商业模式的持续探索中,为什么说这个行业亟需互联网模式开发?主要是由于一下几方面原因。

在商业模式上欠缺互联网思维

目前商业盈利模式太重,商业地产、专业养老机构、保险公司的运营都不能很好的解决市场需求,并且盈利模式尚未经过验证。例如养老地产,一方面万科、保利等房地产开发商布局养老地产多年,养老地产、尤其是高端地产的投资已经趋于饱和;另一方面,大多养老地产仍以“养老”作为房产销售的噱头,而忽略了真正的核心盈利点——养老服务。这类地产物业收费较高,但房地产开发商缺乏养生、护理和治疗等技术资源,物业管理和服务的巨大潜力尚未被开发。

保险类养老产品销量倒是良好,但是以泰康人寿为例,截止17 年3月还尚未盈利有望在2018 年开始盈利,更不用说专业养老机构亲和源总投资额近6 亿元,截止2015年亲和源亏损超过3000 万。

因此在调整战略思维、开发商业结构的过程中,养老产业的试水者需要植入新的“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流量思维等等,以广大老龄群体的需求为根本,让老人自己参与到养老产业的建设之中,并能快速推向市场,不断更新迭代新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用户形成不断上升的流量,最后伺机在其他方面寻找赢利点,或主动创造收费渠道。

在受众范围上欠缺互联网科技

首先在从业人员上,目前养老陪护人员不仅从业经验低、专业性不强,而且还面临同期青壮年人口将可能出现快速下滑态势,在2030-2050 年期间将下降尤为明显。25-64 岁人口数量将由2015 年的10.08 亿人,下降至2055 年的约7.3 亿人。

因此,人员的短缺迫切需要互联网科技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的辅助手段助力发展智慧养老,降低人工消耗和人工成本。

其次在低收入消费人群上,现在的三四线城市,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暂时没有养老地产的进入,养老需求难以释放。不仅如此,农村的养老环境更为恶劣,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通过各种渠道外出求学、工作,最终定居在城市,大部分老人成为留守老人,随着年轻劳动年龄人口的流迁规模与幅度提高,未来农村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还将进一步超过城市。

这一部分的人群没有养老社区甚至家居养老的条件下,亟需物联网支持下的可穿戴设备等远程监控、身体情况实时监测等手段帮助其改善其养老条件,一定程度上减轻这些群体的养老压力。

在生态运营上欠缺互联网模式

老龄群体有很多种类,有60岁以上身心健康,对未来生活充满活力和正能量,没有不良嗜好,有一定积蓄和购买能力的人群;还有老人健康状况较差的需要上门护理服务的需求的一类;还有27.6%的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最大的开支为“看病吃药”的一部分……

因此布局养老产业,企业需要利用互联网模式重新思考自己的组织形式和商业模式,或是尝试开发平台模式。养老平台的核心群体不仅是老人,同时还有围绕老人的其他群体,如老人子女、医疗服务机构、商业服务机构、金融服务机构、老人活动中介服务机构、老人用品供应商等,以及可能由其他群体延伸出的关联群体,都可以同时开发成为产业链。将养老产业商业模式的基础是核心从老人转变为养老的场景模式,那么就会吸引更多的有其他群体流量进入平台,最终形成体系化的养老生态圈。

纵观整个养老产业链,不仅要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护理需求,也需要满足他们的精神追求。养老产业具有医护以及消费双重属性,需围绕这个养老产业链构筑一个完整的养老产业生态圈,让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也因此我们探索出了几个互联网养老的创业方向。

未来互联网创业公司砥砺前行,智慧医疗就在前方

我国养老产业虽然叫做“夕阳产业”,留给市场的印象却是“慢、贵、不赚钱”。但可以看出这其实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例如按照“5%老年人需要进入机构养老”的国际通行标准,我国至少需要1000多万张床位,而现在只有约550万张,缺口达450多万张。

可见我国的养老产业才刚刚进入起步阶段,甚至尚无真正成熟的发展模式,与庞大的老龄客群的迫切需求不相匹配,还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可以挖掘。我们也探索出了一下互联网养老方向供参考。

1、互联网养老社区服务平台,也就是养老领域的生活服务平台。从老年人的垂直细分入口切入,囊括专属老年人的一系列日常——包括订菜送菜服务、厨师服务、清洁卫生服务、病人看护服务、家庭保姆服务、收费钓鱼服务、收费娱乐服务、收费社区活动服务等。做好居家养老。

这就需要互联网公司整合餐饮、家政等优质公司,依靠驿站平台进行收单派单,并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产生多赢的局面。

2、打造线上专业养老服务课程培训,对于非自理以及术后康复老人,他们需要专业的医疗护理,这是真正的刚需。养老机构可自建护理团队,或可考虑与社区卫生院进行合作,医养融合是社区养老入住率的保证。

未来居家养老的供给缺失是行业先见者的机遇所在一方面在“医养结合”的背景下,需要更多懂得老年健康知识和护理知识的专业护工持证上岗;另一方面,护工的培训市场也将是前景广阔之地。未来老年人支付能力逐渐增强,护工的时薪将会逐步提高,更有利于专业性强的高技能护工获得青睐,这将强有力地推进老年照护行业和更上游的培训行业的发展。

3、智能化居家设备为老人远程养老。智能养老设备可以提高有限的专业养老人员对庞大的老年人群的覆盖效率。设备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远程完成实时定位、家政服务呼叫、健康监测、紧急救助呼叫等服务内容,同时帮助老人的子女远程实时了解老人的最新生活状态。

形成大数据管理模式,提供慢病管理、健康管理的新商业模式,不仅节省护工资源帮助老年人独立居住。还与医疗机构运营、养老社区运营以及医疗养老后勤服务形成全面的互动,形成新型养老社区。

4、互联网养老居家一站式智能改造帮助助老人自主生活。家中进行适合老年人的改造,将极大方便老年人在家的自主活动能力,同时减少老年人的独居在家的风险。目前国内老年家居改造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但随着老龄化的日益深入,居家养老中的适老居家改造必定将成为一片新的蓝海。

5、老年人在休闲娱乐上的消费潜力不容小觑,可以挖掘在线老年娱乐项目。这一代老年人接入互联网,接受信息更为丰富,乐于尝试新鲜事物。目前的老年人接收信息与年轻人相差无几,多数都可以从互联网和社群中获知信息,新一代老年人更加地乐于尝试他们信任的娱乐和消费项目。

例如去年获得A 轮和B 轮融资的“糖豆广场舞”和获得A 轮的“99 广场舞”,都是以老年人的日常兴趣爱好——广场舞,作为切入点,挖掘老年人的消费潜力。又如同程的老年旅游品牌“百旅会”中,“较年轻”的老年人是消费主力。根据百旅会的数据,62%的消费者为51 至60 岁的人群,也有33%的人群在61 至70岁之间。未来的5-10 年内,这62%的人群很可能仍然是老年旅游市场的主力。百旅会的中老年用户在邮轮旅游、极地旅游等细分市场表现活跃,尤其是在线用户,对于非标住宿等新鲜事物的接受度甚至较年轻群体更高。

总而言之,我国老年健康服务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已经达到23.94%。尽管中国老年健康服务目前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但随着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市场空间已经逐渐打开。一旦企业革新自己的传统思维,利用新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抢占蓝海,宏大的市场规模带给养老产业的利润空间,势必将不容小视。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