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趣味答题爱豆打call——中国公益指数创新诠释微博平台公益力

   时间:2018-02-12 19:36:48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一项名为“为暖心爱豆打call”的活动在社交平台走红,网友们纷纷点击打call按钮,转发明星公益海报,为正能量爱豆打call。该活动的发起方@中国公益指数,主要希望借助微博平台在公益领域的强大号召力,携手热心公益的机构和人士,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

而就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发生了太多令人感动、值得铭记的公益善举:为扎根乡村无私奉献的教师送上暖心关怀、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向儿童暴力和虐待动物说不……无数公益机构、行业专家、媒体、名人明星、爱心企业和热心网友,怀着美好的愿望,为公益事业默默付出了自己的心血。而让这些令人感动的人和事被铭记、被发现,号召更多人加入公益行列,本身也是一项意义不凡的公益之举。微博平台借助不断上涨的人气,已经化身成为公益内容的重要宣发平台,为大量公益机构、明星名人、跨界KOL的公益传播行为提供支持。同时,微博平台坚持公益领域的垂直深耕,把握兴趣运营和用户运营关键,引导更多爱心网友关注公益、参与公益,实现了各类公益宣传和筹款效果的不断提升。“中国公益指数2017年度数据报告”正是中国公益指数对2017年全年的公益微博进行盘点和梳理的最新成果,见证了中国互联网公益事业的成长。该榜单由@中国公益指数 发布,数字化地呈现了公益平台对“公益蓝V、媒体、明星、明星粉丝团、网红自媒体、话题与项目”六大板块公益事件的传播和促进效果,以权威大数据,尽览2017中国公益风云。

最具影响力公益榜单 记录感动社会的善行义举

2015年10月,中国公益指数榜诞生,新浪微公益基于民间机构、媒体、专项基金、国际机构、行业机构、公募基金会、非公募基金会等的公益传播数据,包括原创博文数、原创博文比例、原创长文数、长文总阅读数、视频数等多个指标,从内容质量、影响力、互动指标综合数据三个维度入手进行指数评定后,定期发布在新浪微公益新媒体平台,按周期分为周榜、月榜、年榜三类榜单,是评估用户公益传播能力的重要新媒体产品。

得益于新浪微博平台海量用户群的公众基础和影响力,结合详实、可靠的微博后台大数据展开科学、客观的分析,这些都为中国公益指数年度数据报告奠定了极高公信力和号召力。2年来,#中国公益指数榜#阅读量已达1.2亿,并荣获“2015年北京互联网公益十大项目”称号。此次新鲜出炉的中国公益指数2017年度数据报告,更是全景、深度、权威地呈现了过去的2017年里,微博平台为促进中国公益传播付出的不懈努力。

释放新媒体力量 持续发酵新公益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公益机构、明星名人、跨界KOL利用社交媒体发出自己的公益声音,推广公益理念,倡导公益行动,实现了公益效果的不断升华。而新浪微公益作为互联网公益先行者,以微博平台作为传播公益文化、开展公益行动的平台,多年来,发起一系列微博公益话题和行动,有效地聚合了社会各界的公益力量,在新媒体领域掀起了一股强势的公益风暴。

截止到2017年9月份,微博月活跃用户已经到达了3.76亿,日活跃用户达到了1.65亿,微博用户中23-30岁的群体占比达38.5%,透过“中国公益指数2017年度数据报告”不难发现,微博平台巨大的人气和月活指数,成功转化成为了77亿的公益蓝V阅读量、368亿公益话题阅读增量等一系列惊人的公益传播数据。

新媒体专家普遍表示,建议微博平台在未来进一步加强视频化传播,生产更多契合年轻人群的趣味和轻量化内容,同时不断完善MCN服务,巩固与公益机构的合作桥梁,并且推动内容垂直化升级,构建公益粉丝社群,提高由人气到微博订阅数、转发数的转换效率,进而在建立良好的公益生态环境、传播社会正能量、促进公益与不同领域多向交流、推动互联网公益健康发展等领域做出更多建设性贡献。

从左至右依次为:善达网执行主编马广志、国际公益学院公益传播中心总监江涛、基金会中心网总裁陶泽、央视新闻新媒体新闻部主编李伟、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田丽、新浪微公益副总监余哲

@中国公益指数在公益传播中日益增长的号召力,也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田丽教授从社会化媒体研究角度,高度评价了微博平台在公益宣传领域的战略价值。认为社会化媒体的功能作用远远不只是传播这个层次,公益与社会化媒体文化属性的结合会激发出社会化媒体更大的价值。

新浪微公益总监杨光总结,透过中国公益指数排行榜,能够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公益热情,2017年已经走过,展望2018年,新浪微公益将充分发挥自身平台优势,挖掘海量数据资源,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和爱心力量携手,打造科学、权威、有公信力的中国公益指数榜单,带动公益新风,引领新公益时代。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