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把它当移动的屋子 大众设想自动驾驶电动概念车

   时间:2018-03-07 09:26:13 来源:网易科技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大众汽车在日内瓦车展上发布了一款自动驾驶电动概念车I.D.Vizzion。据悉,该车达到了5级自动驾驶水平,在行驶过程中不需要人为干预,也没有方向盘以及油门刹车踏板。乘客能够使用面部识别技术打开车门,在车内能够通过语音和手势与车辆中控进行互动。汽车兼容增强现实设备,也能够根据乘客发出的语音指令做出响应。但遗憾的是,该车虽然功能强大,但只是一个概念,离产品落地还有多年时间。

在大众汽车公司看来,未来的家用汽车就是“轮子上的智能休息室”。

它不需要方向盘,驾驶座,仪表板或踏板,因为它本身完全自动化运行。

乘客通过语音和手势来控制车辆——只需说出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并用手势让汽车行驶即可。

它甚至能够通过面部扫描“识别”它的主人,为他们开启车门。

这一概念车原型预计将在几年内推出,这也是大众对未来家用轿车的看法——也被称为“车轮上的智能休息室”。

汽车能够自动识别主人,打开车门,然后调整设置(如音乐,温度和照明),以适应乘客的个人喜好。

汽车宽敞的内部空间意味着看起来它更像休息室。

这意味着父母可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做一些工作——比如在送孩子去学校或者是去办公室的路上处理一些事务,或者也可以放松一下。

图示:大众汽车在日内瓦车展上发布的全电动自动驾驶概念车I.D Vizzion,没有方向盘,踏板甚至仪表盘

该车通过电力驱动,这意味着它比柴油或汽油车更环保。

其输出功率约为300马力,续航里程为413英里(665公里)。

该车辆是5级自动驾驶汽车,这意味着它不需要人为干预,并且可以处理所有实际情况。

它比现在道路上所行驶的最好汽车要先进得多。目前的自动驾驶汽车仅仅实现了“二级”或“三级”自动驾驶。

这款汽车使用了混合相机,互联激光扫描仪,超声波传感器和雷达传感器来检测外部环境。

图示:汽车能够通过面部识别为乘客打开车门

如果乘客想要在行驶过程中睡觉,车船可以通过所谓的'电化学黑暗'进行调整,提供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嫌道路上太吵?一样没问题。该车配置了噪声消除模式,可以完全屏蔽外界的交通噪音。

该车强大的行车电脑能够实时对乘客的舒适感进行检测并相应地调整设置。

它还会使用各种传感器来监测乘客对温度的舒适度,以便可以调节空调。

作为大众概念电动车的第四名成员,Vizzion比之前发布的三款车型--I.D掀背车,I.D跨界SUV和I.D Buzz小型巴士更长,更宽,更具吸引力。

图示:该车将达到5级自动驾驶水平,这意味着它不需要人为干预,并且可以处理所有道路状况

当然,这个概念不可能在几年内实现。Autoblog表示,大众汽车公司将于2020年前后首先发布这款概念车。

需要清楚的是,Vizzion是一款概念车,在2030年之前不会制造出现车,也不会在展厅展出。

但它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看看作为世界上最大汽车制造商之一的大众认为未来汽车是什么样的。

去年年底,大众汽车推出了一款面向城市客户的全电动小巴。

大众汽车新的MOIA“移动服务”部门宣布了一项全电动乘车服务计划,该计划旨在到2025年用全电动汽车替代欧洲以及美国城市中的100万辆汽车。

新部门的目标是取代Uber的服务。

去年,MOIA首席执行官奥莱·哈姆斯(Ole Harms)透露,MOIA将于明年在德国第二大城市汉堡推出200辆六座巴士,该车辆能够在行驶过程中为乘客提供快速上网和USB端口充电服务。

哈姆斯表示,总部位于柏林的MOIA将在三年内将其汉堡电动客车扩展至1,000辆,并将在2019年向其他城市拓展。但他拒绝透露更多细节。

哈姆斯表示,我们将把城市空间归还给公众,并补充说,由于价格远低于出租车,这种计划将有助于减少城市拥堵。

尽管哈姆斯指出汉堡项目最初将会亏损,但他拒绝就计划相关的乘车价格和财务问题透露细节。

业内预计,共享汽车服务的增长以及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前景将促使人们转而为单次乘车买单,而不再购买属于自己的汽车。

“市场前景是无限的,”哈姆斯表示。

为了通过2015年的柴油排放测试,大众在测试过程中造假,引起了业界的轩然大波。为了扭转公众形象以及适应市场发展,大众汽车在一年前创建了MOIA,希望它在2025年之前能够在集团营收中占据大部份额。目前大众汽车已经通过MOIA在汽车电动化、共享出行以及自动驾驶放慢投入了数十亿欧元。

哈姆斯表示,MOIA将借助大众的模块化平台,建造可在单电次充电可行使300公里(186英里)的新电动公交车。此外仅需30分钟电量尽可达到80%以上。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