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经过8天的试运营,滴滴外卖正式在无锡全城范围内上线,当日订单33.4万单。这意味着滴滴外卖在短短9天内已成为无锡市场份额第一的外卖平台,市场份额超越美团。
要知道,无锡仅仅是滴滴外卖入驻的第一个城市,而且是美团外卖做得最好的城市之一。此前,美团为了打压滴滴外卖,曾经顶着《反不正当竞争法》和舆论压力,让商家做过二选一的选择。
这种强力打压下,滴滴外卖依然首战告捷,这个结果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相比之下,美团做网约车就不那么顺利了,美团入侵滴滴的网约车业务可谓举步维艰。最初试点的南京口碑平平,继而在北京牌照受阻,好不容易拿下上海的牌照,结果第一天就被管理部门约谈。高额补贴烧钱之后,份额寥寥。
为何滴滴外卖无锡一上线就超过美团,而美团做网约车却困难重重,两者差距巨大的原因是什么?王兴扩张网约车领域,拿美团比亚马逊,这个逻辑真的成立吗?
一、为何冰火两重天
从实力上看,滴滴和美团都是新生的独角兽企业,都有一定的地位。那么为何滴滴做外卖顺风顺水,而美团做网约车举步维艰呢?
这是因为外卖与网约车的业务有本质差别。
按照美团的想法“吃喝玩乐与出行有天然紧密场景和流量互通”好像用了美团消费的就会用接着用网约车,美团做网约车会有天然的用户。
而事实上美团的逻辑里面有硬伤。
首先,在网约车不是个自由市场,而是有网约车管理办法限制,各个城市出租车管理部门审批的限制市场。
出行是供给短缺的市场,从道路资源到车和司机,都不是无限供给,在美团消费的用户和这个时段用车的从用户是要共享资源的,用美团消费的用户需要的时候不一定能叫得到车。
美团仅仅进入了两个城市,而且还被约谈,用户通过美团打不到车,自然就不会用美团的网约车业务。
其次,吃喝玩乐的消费并不直接构成网约车需求,真实生活中往往要么是提前几个小时订好了餐厅和电影票,要么是玩累了直接搜索附近步行可至的餐厅吃饭,就近买张电影票去看电影。
临时起意先搜索,然后直接打车去的场景是想当然的,实际并不存在。
美团做网约车,并没有先天消费整合的优势,而也是要靠补贴拉司机,要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去申请牌照。
这种推广模式属于网约车刚刚起步时候的模式,现在再搞花费巨大,且事倍功半。滴滴的司机临时被补贴拉过来多装一个APP,等补贴钱烧完,没有单了,自然就卸载不玩了。
所以,美团做网约车举步维艰。
那么,为何滴滴做外卖顺风顺水呢?
首先,外卖和网约车不一样,外卖没有任何政策壁垒,滴滴甚至不需要补贴,对商家来说,不存在网约车一样的供给瓶颈,菜多卖一份是一份。APP多装一家是一家。
而滴滴的用户和外卖的用户是有联系的,总体看来,在正常价格下经常打车的用户,其消费能力是很高的。
就拿滴滴快车的用户来说,一个典型的快车用户一天至少会使用两次滴滴,以平均客单价25元计算,一天在通勤出行上花费就在50元以上。
这样的用户毫无疑问点外卖吃是没有任何压力的。从这个角度讲滴滴做外卖是高维打低维,因为滴滴的核心用户购买力更高。所以这些用户用滴滴外卖点餐毫无压力。
对商家来说,安装了滴滴外卖,就凭空多了上亿高消费能力的用户,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滴滴外卖推广毫无压力。
从技术和体验上看,外卖业务的商家都是一样的,用户体验的差别是送餐的速度。
这方面,滴滴打美团还是降维打击。美团有50万送餐骑手,而滴滴有2000万司机。
通过2000万司机,数年运营经验的大数据采集和人工智能计算,滴滴已经可以预测在未来一个时间段内的供需,进而对司机进行调度;可以做时空价值评估,通过模型预估某个时空区域未来一定时间内的期望收益;可以对司机做数据画像,安排最合适的司机;可以对路径上的业务进行预测,计算每条路径的接单概率,最大限度提升效率。
美团并不以AI技术见长,滴滴已经在美国设立人工智能实验室了。两者技术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美团外卖业务没有护城河,而滴滴在用户消费能力和路线规划技术,外卖体验上都可以形成降维打击。
滴滴美团互相入侵对方核心业务,结果却是冰火两重天也就不奇怪了。
二、王兴的亚马逊之梦靠谱吗?
3月27日,美团的王兴在接受科技新闻媒体采访的时候,把美团类比亚马逊。
亚马逊目前是市值非常高的科技企业,其营业额与利润都很不错,被视作互联网企业成功的典型。
美团拿自己类比亚马逊,是给投资人看的,美团希望建立一种印象,美团主营的外卖业务虽然不赚钱,但是未来美团可能通过扩张其他业务来赚钱,而且是赚大钱。
而事实上,美团和亚马逊完全是两个概念。
亚马逊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很高,这保证了亚马逊的现金流和规模。
而美团目前排名第二,饿了么加上百度外卖,再加上阿里撑腰,这是美团无法撼动的对手。而滴滴外卖依靠技术和用户抄美团的后路,短短几天就在无锡压倒美团,未来全国扩张,美团会难以应付,这与亚马逊是天壤之别。
利润方面,亚马逊的主要利润来源是云计算业务,亚马逊的云计算是电商需求发展出来的,起步早,规模大,利润高。
而美团并不以AI技术见长,美团外卖能用到的技术是路线规划技术。
但是区区五十万骑手(还是不太受交通规则约束的摩托车,电动车骑手),怎么可能采集到足够多的大数据,发展出强大的路线规划能力。
而且路线规划能力要变现,与云计算相差不是一两个数量级。
在中国,更像亚马逊的是京东,而不是美团。如果交通规划相关技术能变现,那么2000万司机的滴滴显然比50万骑手的美团更有资格。
所以,美团和亚马逊并没有任何类似之处。
说相似的话,美团倒是有点像前几年的乐视。频繁出击关联度很低的业务,给资本讲故事,获取融资,然而,最终没有一个故事能盈利。资本泡沫一破裂就轰然倒塌。
贾总的前车之鉴,王总不可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