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起底安卓病毒“寄生推”:如何感染2000万手机用户

   时间:2018-04-20 11:28:15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300余款知名应用软件被感染、受影响用户高达2000余万,2018年以来,首起千万级感染量恶意推广方式——“寄生推”恶意推送信息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DK),近日被腾讯安全成功捕获。经腾讯安全专家分析发现,该SDK已经被多款百万级别用户量的应用集成使用。根据腾讯安全反诈骗实验室大数据显示,已有数十万用户的安卓设备ROM内被植入相关的恶意代码,受其影响,用户设备会不断弹出广告和应用推广。这些恶意代码,还具备了绕过应用市场检测的儿童型,以及混进应用市场等潜在风险。

腾讯安全已经就此事件,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预警,同时针对应用开发者、应用市场、用户分别提出安全建议和防范手段,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寄生推”存在已半年 海外安卓用户受波及

从PC时代至今,恶意推广始终是不法商家、黑产团伙谋取非法利益的重要渠道。在“寄生推”SDK被捕获之前,国内已经出现过盗取用户流量、推送恶意广告链接、窃取用户信息等问题。曾经一度备受广告商推崇的嵌入式广告SDK,也经常受人诟病。某些广告商为了方便开发者嵌入自家平台的广告,甚至公开广告打包器,只要开发者应用该类打包器,就可以制作出嵌有该平台广告的应用。

而极低的二次打包成本,以及屡屡出现的恶意推广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黑产势力的气焰。尤其是在网络安全边界、国界越来越模糊的当下,黑产更是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进一步攫取不法利益。

根据腾讯安全反诈骗实验室溯源发现,“寄生推”SDK从2017年9月份就已经开始下发恶意代码包,植入恶意代码到被它成功Root过的用户设备上。受影响用户量在2018年1月逐步达到高峰,目前已趋于稳定。据测算,每个恶意代码包影响用户量都在20万以上。

此外,腾讯安全反诈骗实验室披露的信息显示,随着“寄生推”SDK的蔓延,开发者下发的恶意代码影响范围虽然主要集中在国内,但在国外其它地区也存在少量的感染用户。

恶意推广技术手段升级 对抗杀毒软件隐蔽性更强

相较于传统恶意推广SDK,“寄生推”SDK的植入更加隐蔽,同时抗杀毒能力更强。在此之前,腾讯安全反诈骗实验室团队依托腾讯安全大数据,及腾讯安全反诈骗实验室自研的TRP-AI反病毒引擎,捕获到多款知名应用,在用户设备上存在私自提权、静默植入应用等恶意操作,并发现这些应用集成的“XX推”信息推送SDK存在重大嫌疑。通过细致分析,发现该SDK开发者可以通过云端控制的方式,对目标用户下发包含恶意功能的代码包,进行相关隐秘操作。

(“寄生推”SDK作恶流程)

腾讯安全联合实验室反诈骗实验室技术工程师雷经纬介绍,该信息推送SDK的恶意传播过程非常隐蔽,从云端控制SDK中实际执行的代码,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对抗杀毒软件的能力,与“寄生虫”非常类似,故将其命名为“寄生推”,将该信息推送SDK称为“寄生推”SDK。

据介绍,“寄生推”恶意推广技术,可以让利用该技术进行恶意推广的开发者完全掌握推送控制权,通过云端任意下发包含不同恶意功能的代码包,并且可以实现恶意代码包和非恶意代码包之间的随时切换,进一步提升其隐蔽性。在用户手机中隐蔽安装后,开发者就可以通过在软件后台自动开启恶意功能,包括植入恶意应用到用户设备,进行恶意广告行为和应用推广等,最终实现牟取灰色收益。

雷经纬还指出,从“寄生推”SDK的作恶手法来看,恶意开发者有从开发恶意App应用向开发恶意SDK转变的趋势,新发现的SDK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对抗杀毒软件的能力。通过云端控制下发运行逻辑,可以绕过大多应用市场的安装包检测和杀毒软件的蜜罐检测,导致受感染的应用混入应用市场,不仅对用户造成了危害,也伤害了部分应用的口碑,给应用开发者带来重大损失。

安全形势越来越紧迫 网络安全需要新思维

“寄生推”SDK的爆发,更加反映出当下和未来网络安全形势的严峻。“寄生推”并非个例,在过去半年时间中,从腾讯安全联合实验室玄武实验室发现的“应用克隆”攻击模型,到如今影响范围超过2000万用户的“寄生推”,都反映出一个实质性问题:传统安全思维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安全威胁,各行各业都需要转换安全思维,才能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威胁。

尤其是在物联网、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涌现的大环境下,黑产同样瞄准新技术、新模式,作恶手段也在同步升级。腾讯副总裁马斌就曾指出,传统安全防御方式已不适用于移动互联时代。PC时代,互联网安全以防为主,漏洞防御只需及时更新补丁,黑客的攻击范围及攻击手段都相对有限。而到了移动互联时代,用户现实生活与数字生活边界被打通,生活、服务场景愈发融合,再小的安全隐患都有可能引发全新的用户、企业、社会安全的连锁反应,个人隐私与数据安全的保障需求相当紧迫。

从 “寄生推”这起网络安全事件来看,其带来的伤害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涉及用户,还有厂商、开发者及应用市场。而这也提醒已经融入互联网生态的各方,移动互联时代,安全思维需要升级,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需要各方的携手合作,共同合力构筑安全防线。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