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时间,小米从一个初出茅庐的互联网手机品牌,成长为市值近千亿的帝国,除了手机业务名列全球前列外,小米手环以及小米电视等业务也都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从港交所官网获悉,小米已正式提交IPO申请文件。
从招股书文件可以看出,小米2017年营收达到了1146亿元,成为千亿营收俱乐部的一员。并且,在主营业务手机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公开信中,雷军更是宣称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不过,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到,小米目前大部分营收还是主要来自于手机硬件业务。并且,海外业务的逐渐扩张,也让小米的未来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
成立两年营收破10亿美元 去年营收1146亿元
2010年,雷军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成立了小米公司。对于雷军来说,创立小米是自己的一个梦想,也是财务自由后的一个挑战。在别人看来,当时的雷军完全可以转变成一个投资人,没必要再去辛苦创业。不过,在雷军自己心里,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做一款让自己喜欢、觉得够酷的智能手机。
八年时间,小米手机虽然没能成为苹果和三星那样的巨头品牌,但是也成功跻身全球前五的阵列,并且一度是中国销量最好的手机。即便是2016年遇到了低谷,在雷军亲自抓供应链,改变打法,铺设线下渠道后,小米在2017年迎来了绝地反击。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小米手机2017年销量为9141万台,而2016年只有5541万台。不仅如此,多面开花的业务,也让小米的营收突破千亿元。
数据显示,成立两年后,小米2012年的收入突破10亿美元,2014年销售额突破100亿美元,2015年至2017年收入分别为668.11亿元、684.34.亿元和1146.25亿元。增速方面,小米2017年收入更是同比增长67.5%。同时,与2017年营收超过一千亿元并且盈利的公司相比,按照增长速度计算,小米在互联网公司中排名第一,所有公司中排名第二。
不仅仅是营收上的优异表现,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小米在经营利润上也得到了高速的增长。数据显示,小米2015年至2017年经营利润分别为13.73亿元、37.85亿元和122.15亿元,2017年同比增长222.7%。
值得注意的是,营收和经营利润高速增长的同时,小米集团在2017年依旧有着439亿元的亏损。在此之前,小米2015年亏损76.3亿元,2016年盈利4.9亿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小米集团有净负债人民币1,272亿元及累积亏损人民币1,290亿元。而在这背后,主要是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投资公允价值增益净值、收购导致的无形资产摊销等因素的影响。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分别为88亿元、25亿元及541亿元。如果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15年,小米经调整亏损人民币3亿元;2016年,小米经调整利润达人民币19亿元;2017年,小米经调整利润达人民币54亿元。
业内专业人士表示,这类“亏损”是公司价值成长的证明。通常意义实际的亏损不同,这类“亏损”越大,说明公司发展越好,价值提升越大。
同股不同权 雷军表决权超50%
4月30日,同股不同权制度正式在香港生效,并即刻接受上市申请。而这也是继1989年后,港交所重新启动“同股不同权”机制。在小米正式提交IPO申请之前,业内人士就透露称,小米将成为“同股不同权”重启后的首批获益企业。
根据小米招股书披露内容显示,小米将采用公司股本将分为A类股份和B类股份,A类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0票,B类股份持有人则每股可投一票。
在股权结构上,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雷军持股比例为31.4%,如计入总股本ESOP员工持股计划的期权池,则雷军的持股比例为28%。通过双重股权架构,雷军的表决权比例超过50%,为小米集团控股股东。
此外,小米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持股13.33%,联合创始人、品牌战略官黎万强持股3.24%,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洪锋持股3.22%,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刘德1.55%,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川持股1.11%,顺为资本CEO许达来持股2.93%。小米联合创始人、原战略副总裁黄江吉持股3.24%,联合创始人、原首席科学家周光平持股1.43%。
投资者方面,晨兴资本持股17.19%,其他投资者共计持股21.34%。
招股书再次提及硬件综合净利润率不超5%
在之前的小米6X发布会上,雷军公开表示,小米未来的硬件综合净利润率不会超过5%,如果超过,将会返还给消费者。当雷军宣布这个决定时,现场的米粉 “沸腾”了,尤其是在雷军的母校—武汉大学那样的地方,更是让现场的气氛点燃到最高点。
不过,当雷军宣布完这个决定时,有支持,也有质疑声。支持者认为小米依旧良心,将最好的留给消费者,让每个人都能用上黑科技产品。但是,也有质疑者认为,这是雷军的一种套路和噱头,只是在忽悠消费者。在GMIC2018大会上,荣耀手机负责人赵明更是表示,很少有公司能够达到5%综合净利润率水平,如果荣耀能够实现自己就很高兴了。
而在IPO招股书中,小米再次提及了5%综合净利润率的说法。雷军表示,伟大的公司都是把好东西越做越便宜,把每一份精力都专心投入做好产品,让用户付出的每一分钱都足有所值。硬件综合净利率永不超过5%就是小米高效的证明,我们固执的坚持、持续的投入、坚决的执行终将换来理想的实现。
从招股书公布的信息来看,小米手机和生态链2017年的毛利润分别为8.8%和8.3%,2017年的综合利润率 4.7%。虽然对于硬件业务具体总和净利润率是多少,小米并没有披露。但是,由于互联网的利润率较高,综合算下来小米硬件净利润率应该不足5%,符合雷军的承诺和说法。
其实,在上市前夕,雷军喊出“5%”的口号,不仅仅是面向C端消费者,更是在向资本市场喊话,小米不仅仅是硬件公司,更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手机收入占大头 小米离互联网公司还有距离
“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 IoT 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雷军在公开信的一开始,便强调了这一点。在雷军看来,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
不过,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小米当前还算不上是真正的互联网公司,目前大部分收入仍旧来自于手机的销售。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智能手机部分分别贡献总收入的80.4%、71.3%和70.3%。相比较下,小米的互联网服务不仅在营收金额以及占比上,与智能手机业务有着很大的差距,还在去年占比有所下滑。从图中可以看到,近三年,小米互联网营收占比分别为4.9%、9.6%以及8.6%。
招股书显示,在互联网服务方面,广告是最大的收入来源,其它互联网服务收入主要来自线上游戏。小米表示,会通过扩展互联网服务及销售IoT与生活消费产品,进一步扩大收入来源。但是,小米同时还表态,如果不能按照预期扩大收入来源,则会继续高度依赖智能手机销售赚取大部分收入。
为了未来更高的估值,小米一直想改变人们心中固有的硬件公司形象,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但是,单从营收结构上来看,小米离一家真正的互联网公司还有距离。并且,在消费者的心中,小米更多的是一家手机公司,最受关注的也是手机产品。任重道远,小米在努力转型改变,但或许就像它自己说的那样,经营时间较短,很难对未来作出明确的预期。
小米的未来 未知风险仍存
2017年的绝地逢生,让小米度过了成立以来的最大难关。重回全球前五以及迈过千亿营收的大关,都让小米在过去的一年成为最出彩的手机品牌之一。回首过去,成立三年,便成为中国大陆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机公司;成立四年,销售额便突破100亿美元。小米的成绩是惊艳的,但那都是过去,对于未来,小米上市后,面对的挑战将会更大,除了之前的外部因素,更多的还有资本的考量。
上文提到,小米目前的收入大部分是来自于手机销售,虽然也在扩展互联网以及销售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但是对于未来能否平衡手机业务带来的诸多影响,小米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现如今,整个手机市场已经是一片血海之势,市场的饱和加上手机创新乏力,让智能手机市场再也没有过去高速增长的势头。未来,小米在手机市场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同时,从招股书可以得知,小米在海外业务上的表现不错,2015年、2016年、2017年海外市场收入分别为40.5亿元、91.5亿元、320.8亿元。尤其是在印度市场,小米更是在2017年第四季度成为印度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机公司。
不过,小米在招股书中表示,未来国际市场的扩展将会增长一定成本,同时竞争也会加剧。需要注意的是,小米目前许多产品及所提供服务涉及或依赖第三方知识产权,加上当地法律方面的约束,未来小米在扩张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影响,比如当初爱立信的起诉。如果在专利方面遇到困扰,小米遭受的打击将是巨大的,不仅仅是资金上的流出,更会影响未来业务的拓展。
除此之外,小米还在招股书中披露了更多的风险,并且称无法保证日后能赚取利润。小米表示,倘若我们不能维持或提高经营利润率,日后可能持续亏损。
八年时间,小米赴港IPO,这不仅仅对于国内手机市场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更是代表着小米创新模式的成功。在公开信的最后,雷军表示,“小米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现在才刚刚走出了第一步。”上市后,小米面临的压力将会更大,当然机遇也会更多。在成为一家真正的互联网公司之前,小米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服务,还要在核心竞争力—专利研发方面投入更多。否则,未来即便做得很大,也会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