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teamLab创始人猪子寿之: 抛去衣食住行,我还剩下什么?

   时间:2018-05-08 21:25:58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究竟是科技成就了艺术,还是艺术装扮了科技?

艺术是否可以用科技来表达?理性的科技是否能承载艺术的感性之美?科技成就了艺术,还是艺术装扮了科技?带着这样的疑问,5月6日,腾讯青腾汇全球私访第二季:“日本新文化探索”开启的第一天,《十三邀》节目主持人许知远、凯叔讲故事创始人王凯、知乎联合创始人张亮等30位青腾大学精英校友及文创先锋者来到了teamLab在东京一个还未对外开放的展馆,与teamLab创始人猪子寿之对话、交流。

teamLab是世界上第一完全用数码、数字技术作为载体的美术馆,用数字科技打破了人与人、人与艺术的边界,展现了新媒体与展会装置的无限可能。teamLab曾获得 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科技,并连续两年被意大利知名网站《 designboom 》评进全球十大必看展览,《纽约时报》、彭博商业周刊等世界级知名媒体都盛赞 teamLab的作品,称这是一个 “科技化的梦幻仙境”。去年,teamLab进入中国,排队情况不逊于在东京开展时的五小时记录。

进入teamLab展馆的作品《花与人》,科技和艺术被完美的交融,你会惊讶于数字技术带来的视觉、感官的全方位刺激,艺术和科技谁成就了谁成了一个无解的。一年四季的所有花朵都会在这个空间不停的出生和凋谢。根据地域的不同,开放的花不同的,如果人停留,脚下会开出很多的花,如果用手去摸,花瓣会凋落。空间内有很多玻璃,看上去没有边界,像迷宫一样。

青腾汇成员在 teamLab“花与人”展馆与猪子寿之交流

在这部可以互动的作品里,你能感受到瀑布的模拟流水从你脚的两边流走,你画出的画可以投影成3D的花朵,你完全沉浸其中,集中地感受作者想要传达的意念。这样的图景并非真实的,而是全都出自电脑。teamLab用数字技术制造了这样一个动画的屏风。它不是电影式的播放,而是有一个程序即时地演出。

teamLab作品:世界是多么美丽

在teamLab科技已经成了艺术的完美表达方式。另外一个名为《世界是多么美丽》的作品,是一个极美的空间,一千只灯布局在这个空间。一旦人走进,停留三四秒,身边的灯就会变色,变色以后会传给旁边的灯光。数学家计算出来一笔走完的算法,一个人走过去周围的灯都会亮一次,形成一笔,一千个灯只亮一次,不会重复。

参观后,teamLab创始人猪子寿之与知乎联合创始人张亮以“teamLab数字媒体探索”为主题,进行了一场对话。

对话中,猪子寿之谈到,大多数的创意灵感来源与他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人是在世界和自然当中循环的一分子,人与世界、自然没有太多的边界。作品的每一个创意在最开始并没有明确的形态,而是一个想法在团队的实践中慢慢成型。

谈到艺术表现的形式,猪子寿之认为技术只是手段,数码技术只是在当时恰好能够呈现主题。如果将来有更好更新的表达方式,团队也会吸取。

猪子寿之曾经有过一年时间,放赎自己,像流浪汉一样地生活,没有固定的住所,去便利店刷牙和洗漱。他说那段经历是自己想要探究人抛去衣食住行这些以后,剩下的什么对自己最重要?后来他得到了答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工作。

teamLab是科技公司还是艺术公司?

张亮:感谢猪子寿之先生跟我们分享。我们今天想了解一下teamLab的秘密,teamLab在中国有两个大展,在北京有30万人参观,每天有很多人排队。很多人很好奇,teamLab的艺术作品在西方被认可,同时他们又是一家500人的科技公司,他们公司究竟科技创意的公司还是一家艺术公司?猪子寿之先生,您怎么定位您的公司?

猪子寿之:我们公司是2001年成立的,成立当初我们在做一些崭新的数码艺术的作品,当时没有人认可我们,所以我们的作品也没有得到外界的展示机会。但是作为公司一定要生存,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做了一些类似于IT的工作,给一些公司做了一些网页的作品,来维持我们的生计。一直到2011年,我们的艺术作品在台北开了一个展以后被大家认知,这个时候,日本以及海外的媒体开始认知我们是艺术家。

知乎联合创始人张亮与teamLab创始人猪子寿之对话

张亮:您一开始创业的目标是什么呢?是艺术团体吗?

猪子寿之:成立初始的时候也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因为我从小就喜欢艺术和科学,当初我就在想,是不是能够用科学和艺术做一些对世界有意义的作品,我觉得能够做出这样的作品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teamLab成立初始的时候是非常艰苦的,当时为了维持公司生存,什么事都做,所以也没有考虑那么多。

2001年我们成立的时候已经发表了几个小的作品,现在大家比较熟悉的作品中有些那个时候就做了。有一些大森林里面的树木,我们用感应器和LED灯和人形成互动,人走进它会变颜色。我们在2002年就已经在真的树木上做了投影和感应器,但是当时没有人认知,也没有人知道我们的作品。

创意如何生长?

张亮:无论在北京还是今天在现场看到,我们都很惊叹,最惊叹就是你们的想法怎么发生的?能不能讲你们的每个作品是怎么创作的?《花与人》、《水晶宇宙》以及《乌鸦》等几个作品的创意是怎么出现的?

猪子寿之:我从小就对大自然、对世界好奇。等我慢慢长大以后,觉得人只不过在世界和自然当中循环的一份子,人其实与世界、自然没有那么多的边界。而现代人们与自然太疏远了,在无形当中和大自然有隔阂,觉得没有大自然我们人也可以生活的很好。但是我觉得人和大自然可以更好地融合,所以《花与人》这个作品完全我把这个概念做进了这个作品当中。而《水晶宇宙》这个作品,我觉得人和世界以及人与宇宙之间没有隔阂的,人可以融入到世界里面去,通过这个想法我就创作了《水晶宇宙》这个作品。

张亮:我们都很好奇,teamLab作为一家500人的团队,他们每次怎么确定一个创意?他们会觉得什么样的创意是好的?他们怎么讨论这个创意,然后决定去做它呢?

猪子寿之:我们项目有大有小,有时候20、30人或者是40、50人组一个团队做一个作品,两三个人来做一个作品也有。一开始我们脑子里面会有一个想法,根据这个想法我们会根据项目的规模组成一个团队,然后大家慢慢一步一步实施下去。一边实施一边摸索,但是一开始的时候不知道想法是否正确,大家一起摸索,慢慢把大家想做的事情明确,然后做出了大家所看到的这些作品。

张亮:所有的想法都来自于您自己吗?还是有您的同事提出来的?

猪子寿之:我们的艺术作品基本上都是我为起点,当然也有是成员有一些想法,我起到了辅助作用的。

张亮:您日常是怎样获取灵感的?

猪子寿之:我一直觉得人和自然之间是没有边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没有那么多隔阂,应该更加融洽。我一直在思考对我们人类来说,视觉到底意味着什么?人应该怎么来看待我们的世界?包括以前的古人怎么看世界?现代人怎么看世界?根据时代的不同,用符合时代的表现来创作一些作品。

张亮:我们知道有很多艺术家都会有自己的创作习惯。特别的时间,早上几点到几点,或者一定要特别的空间。您有没有特别的创作时间帮助您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

猪子寿之:我的习惯就是不停的工作,在工作中创作。

张亮:在看您的资料的时候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您在工作期间有一年把自己放赎了,像流浪汉一样地生活,没有固定的住所,去便利店刷牙和洗漱。请问那一段人生对您有什么影响?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那一段生活。

猪子寿之:这段经历在中国特别受欢迎,很多中国采访都问到这个问题。因为人的传统观念衣食住行都是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时我就在想人抛去衣食住行这些以后,剩下什么对自己最重要?我一直想了解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了这个问题我把身边的东西都抛弃了,想体验一下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原先体验一下过一年这样的生活,但是当时也不知道怎么了,一下子过了两年,答案就是工作和一起志同道合的朋友很重要。

现场问答

王志安(《局面》制作人):猪子寿之先生,我有一个问题很好奇。就是任何艺术家在创作自己作品的时候都是在表达一种对世界的理解,我注意到您刚才说您对世界的理解就是人与自然之间是没有边界的,我的问题是您所有的作品都是想表达这个主题吗?

猪子寿之:是这样的,我刚才也说了,我们创作的《水晶宇宙》,人在生下来的时候已经因为地球和宇宙分开了一个独立的物体,人们以为这是有边界的,其实在漫长的宇宙空间当中,地球只不过是从宇宙当中一个小星慢慢长成的大星星,其实是联合体。我想用作品来改变大家固有的比较陈旧的观念,减少人与自然的边界和隔阂。

《局面》制作人王志安提问teamLab创始人猪子寿之

王志安:您表达这个主题跟形式之间我们能够看到它非常契合的,您认为用这种艺术表达的方式,它是最适合表达您的主题还是您有了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才想到这样的表达主题的呢?

猪子寿之:teamLab成立的时候是2001年,2001年正好是数码社会刚开端的时代。当时我觉得数码和数字技术可以把我想表达的主题发挥的非常到位,当时我们用数码科技来做一些艺术作品。当然以后如果有新更好表达方式,我们也是会吸取这些技术。

王志安:最后一个问题。您最喜欢的一位艺术家?或者在传统的艺术家里面,您觉得您的作品跟哪些艺术家想表达的主题更加相似呢?

猪子寿之:在表现形式上有一些不同。村上隆的作品我也非常喜欢,我也非常尊重他,2011年我们第一次在海外举办的展览就是村上隆邀请我们在台北举办的。

阳光100董助及旗下文创公司总经理易菲菲提问teamLab创始人猪子寿之

易菲菲(阳光100董助及旗下文创公司总经理):猪子寿之先生,您好!之前我在北京看到了teamLab在北京佩斯的展览,当时特别感动。像您说的您所有的作品跟借用现代科技和声光电表现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每一件作品都有世界观的表达、意思向和日本新的美学的想法和展示。但是在佩斯展览上大多数都是女性,活动在现场都是自拍和拍照,对于背后世界观的表达和人与自然的思考的关注和感受比较少,这方面您会有什么想法?之后在做展览的过程当中,会不会做一些事情加强大家对作品背后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猪子寿之:我看到现场有很多体验者在现场拍照,拍照她肯定是感到我们的空间非常美,她在里面有完全融合到这个世界里面。我觉得如果一个人已经在我们的作品空间里面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美的环境的话,我觉得这个人已经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已经有了改变,对美的价值观已经有了改变。我觉得大家在体验过程当中对美的意识有了改变以后,慢慢会对人将来的价值观以及对东西的看法会有改变的。并不是说一定要看了我的作品马上就要体验到我的主题。我觉得主要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我觉得是对体验者一个最好附加价值。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