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阿里影业公布了整个2017年至2018年3月31日的15个月内集团财政结算报告,虽然改了结算日期拉长了报告战线,但堆高公司业绩数值的同时,也显示亏损仍在加剧。
报告指出,本期内阿里影业的营收达到了33.0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4.32亿元增幅超130%,同时净亏损达到了16.59亿元,较上一报告期内亏损的13.92亿元进一步扩大,亏损的主要原因仍旧是淘票票的巨额票补。
冲动不已 ,票补 不止
迄今为止,中国电影票网售占比已经超过80%,8成以上票房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售出。
这表明,在线票务市场已进入存量期,即将全面取代线下购票,成为文娱产业消费的重要入口。这也使纵向可延伸至影视投资制作,横向可连接社交金融入口的在线票务平台成为阿里影业的必争之地。
延续阿里系一贯简单粗暴的“砸钱”套路,票补是阿里影业对淘票票支持的第一选择。
数据显示,2016年阿里影业为淘票票投入了10亿票补,而2017年上半年,阿里影业的销售及市场费用为人民币11.87亿元,在本期的报告中,销售及市场费用高达32.23亿元,减去上半年的费用可知,在2017下半年及2018的第一季度,多半年时间阿里影业共在淘票票身上投入了20.36亿元。
与此同时,淘票票的购票入口也被扩充至多个流量渠道,目前已覆盖了支付宝App、蚂蚁金服、高德地图、口碑App等,足以见阿里影业想让淘票票做在线票务市场老大的决心。
阿里影业董事长兼CEO樊路远也在今年2月表示,2018年是淘票票的全力进攻期,目标是成为中国电影行业最大的在线票务平台。显然,经过MBAT混战四年之后,阿里仍然不愿放弃对在线电影票务领域野心。
同时,淘票票作为阿里影业布局电影产业基础设施里的核心,被寄予厚望。因此,阿里影业不惜冒着巨额亏损、股价持续下挫的风险,扶植淘票票上马狂奔。
2017年2月,阿里影业发布公告称,公司2016年度将录得净亏损介于人民币9.5-10亿元之间,主要原因是为淘票票投入的市场推广支出。今年4月13日,阿里影业又发布盈利警告公告,称因淘票票推广费用增加,阿里影业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15个月期间将净亏损16至17亿元人民币。
然而,这套“烧钱票补+生态打法”的定制路线似乎收效甚微。
一方面,巨额的投入并未阻止亏损的扩大,阿里影业索性坦言不以盈利为目标。另一方面,在阿里自有体系内,主要是手机淘宝和支付宝承担为淘票票导入流量的重责,但淘票票与阿里体系内在用户的契合度并不高,流量大户并没有为淘票票带来扭亏的希望。
另外,就市场份额而言,淘票票也并不争气。
根据比达咨询2017年底发布的《2017年第3季度中国电影票市场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淘票票的市场份额仍旧位居第二,为30.4%,相距第一还有近3成的差距。
长不大的淘票票 依然拖累母体
连续的亏损让淘票票十分被动。对外,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淘票票没有太多优势在短期内实现“最大在线票务平台”的目标;对内,相较阿里影业的另外两个业务板块,淘票票也成了唯一还在亏损的业务。
据了解,阿里影业有互联网宣发、内容制作、综合开发三大核心业务板块。报告期内,三项业务营收分别为26.59亿元、5.85亿元、5876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29%、143%、148%。其中,阿里影业内容制作获利800万元,相比此前同期亏损2.4亿元有大幅提升。综合开发在收入同比增长148%的情况下,业绩由亏损1434万元变为盈利3269万元。
以淘票票为核心的互联网宣发业务虽然在报告期内带来了26.59亿元的收入,但其市场推广方面的花费就高达32.2亿元,这使内容制作和综合开发两部分业务实现的扭亏为盈,都不足以弥补对淘票票的巨额投入。
自2016年阿里影业将淘票票注入体系内,巨额亏损就成了企业的主旋律,始终让阿里影业负重前行,股价和财报都很难看,引来外部投资者剧烈的不满与批评。
淘票票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虽然阿里爸爸已经索性宣称不以盈利为目标,还将持续注入资金给淘票票进行“战略性亏损”,但企业里其他小伙伴已经打了翻身仗,留给淘票票成长的时间明显已经不多了。
今年3月29日,阿里影业前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俞永福已经将其所持750万股阿里影业股票,以21.7%的亏损幅度低价抛售。今年1月,阿里影业执行董事、联席总裁张蔚以每股平均价1.0763港元抛售391,880股。完成后,张蔚的股份减持至0.05%。
核心高管抛售股票、匆忙离场,这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积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