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美国商务部向中兴激活拒绝令已经过去了20多天,目前中兴正在积极与美国方面沟通,推动美国政府调整或取消拒绝令。华尔街日报指出“这是到目前为止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给该公司造成的最严重创伤。”
枪打出头鸟,过于武断
相信没有人会愿意看到中兴倒下,即使抛开民族气节,中兴也已然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通讯技术发展的中坚力量,实际上在我们一般消费者生活中接触不到的技术领域,中兴已经为研发核心技术投入了巨量的人力和财力,仅是去年一年就投入了129.6亿元人民币,占掉了自家营收的11.9%。
正是这样不遗余力的付出,才让中兴拥有了超过6.9万件通讯技术专利,在5G已经开始大规模布局的当下,中兴也拥有超过2000件5G战略布局专利。仅是去年一年,中兴就发布了5G全系列预商用基站,首发了基于IP+光的5G承载方案以及5G预商用网络等等,所以如果说高通在3G和4G时代有着无可比拟的领导力,那么在今天,中兴已经可以称得上是5G技术的重要建设者和推动者。有了如此丰厚的技术回报,5G市场的争夺自然是当下技术领域的重中之重,从4G时代开始,欧美企业垄断标准的时代行将结束,中国通信技术的国际地位提升。全球四大通信设备商中国独占其二,和三大运营商从容应对5G商用的计划,并把时间一提再提。在5G预商用方面,4G+、4.5G、Pre5G、类5G、泛5G概念频出,外场试验有条不紊。
之前近乎垄断的通讯技术业务优势已经日渐式微,美国政府自然坐不住,所以中兴遭受如此打压自然也不奇怪。但不得不说,美国商务部对于中兴的打击实在过于武断。5月10日,据CNN报道,“中兴是中国几家积极布局5G发展的中国科技公司之一。5G是新一代无线网络技术。该公司在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政府和企业客户。一旦中兴受挫,全球都将受到冲击。中兴危机如果进一步扩散,将影响非洲、中东以及欧洲的无线运营商。”分析师称,这将阻碍5G技术的研发,延缓无线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上月发布的一份分析报告估计,目前有“40个行业的约210万个工作岗位”,这些行业的产品可能受到中国的影响。“如果华盛顿和北京继续实施关税的相互打击,一项更近期的研究表明,近13.4万美国人将失去工作,美国农民的净收入将下降6.7%。”
即使是美国本土的通讯公司,在这一禁令下发后也对自身表现出了悲观情绪,美国高速相干光互联产品公司Acacia在禁令颁发后股价暴跌36%,电信和数通市场光器件、模块和子系统供应商Oclaro股价也下跌15.2%,英特尔和微软的业务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无论是对于5G技术的发展,美国本土公司的利益以及中美关系来说,美国商务部对于中兴的禁令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逆市场规则,抹杀消费者红利
作为下一代通讯技术,5G网络的建设将不仅仅表现在手机通讯领域,当然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那些晦涩难懂的技术理论无需我们了解太多,只需要知道,在5G技术下,万物互联将不再是梦想,那些我们曾经只能在科幻电影中见识到的技术都将在5G技术的支持下慢慢实现。
比如最近两年愈发火热的自动驾驶技术,虽然大家都在忙着收集道路数据,但汽车与云端数据的交流速度依然不能令人满意,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不认为自动驾驶将可以淘汰传统司机。但在5G技术的支持下,强大且迅捷的通讯能力将让车与车、车与人、车与云端大数据快速的完成互通,瞬间知晓所有路况信息,从而能够更安全的在道路中自动行驶。今年3月份,在吉利汽车生态伙伴大会上,作为吉利的车规级模组重要生态合作伙伴,中兴展示了其车联网解决方案:车辆信息提示、车道偏离提醒、定位追踪查询、远程控制车辆、紧急呼叫、驾驶行为分析等车联网功能应用。早在2014年,中兴就将物联网作为业务新的增长点之一,已经开始着手打造完善的车联网生态产业链,让整个汽车行业距离5G更近一步。
2018年是5G标准确定和产品研发的关键年,作为5G产业链中的重要角色,中兴的缺席必将对整个市场造成严重的损害。同时市场竞争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红利,也期待中兴能够渡过难关,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产品。
目前,据华尔街日报报道,BIS的发言人表示,该局正评估中兴的申诉,将立即给予考虑。可以看得出美方也正在意识到中兴受到的制裁对于全球市场有着怎样的影响,并且寻求解决方法。
自美国商务部对中兴激活拒绝令已经超过20天了,作为在中国成长起来的国际化企业,拥有近8万员工的上市公司,中兴承担的责任非普通人能想象。在5月10日,中兴内部给管理干部发了一封信中,再次强调始终坚持“坚守合规、坚守公司信用”的原则。从抵住压力实时披露公司经营状况公告,到各方努力以争取美国商务部调整或取消禁令,无不体现一个负责任的企业所拥有的坚强、担当、面对困难义无反顾的精神。相信这种敢于担当的企业气质能够支持中兴走过黑暗,迎接曙光。在这段时间的态度和应对中,我们也看到了中兴坚守创新的研发精神,而我们也需要更多像中兴一样的企业站出来互相扶持、共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