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传言联想站队高通5G标准,究竟谁获利?

   时间:2018-05-12 08:57:40 来源:新浪科技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昨晚,一则因联想及其收购的摩托罗拉站队高通,而导致华为以微弱劣势输给高通,错失数据信道编码方案的话语权的传闻在网上火速传播。

一时间,联想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网友评论一边倒,称联想为“美帝良心”,同时扬言再也不购买联想产品。

随后,联想第一时间发布声明表示,在3GPP举办的有关5G标准的表决会议上,联想针对5G标准的Polar方案投票(该方案由中国移动、华为等中国企业主导),包括联想旗下的摩托罗拉移动,所投的都是赞成票。

联想声明全文

在3GPP举办的有关5G标准的表决会议上,联想针对5G标准的Polar方案投票(该方案由中国移动、华为等中国企业主导),包括联想旗下的摩托罗拉移动,所投的都是赞成票。

我们谴责任何造谣行为,也吁请大家切勿相信谣言。对于恶意造谣者,我们保留相关法律权利,依法追究到底。

一直以来,联想都非常支持中国5G技术的发展,未来也会为推动5G技术和相关产品的研发而继续努力。

联想集团

2018年5月11日

同时,联想还出具了一份英文资料,上面显示联想、中兴、小米、OV都在华为赞成票之列。

但是,随后就有网友亮出“实锤”,指控联想“混淆视听”。那么,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操纵这场风波究竟有何用意?

真假参半?

据《通信产业报》(网)记者了解,此次事件其实发生在2016年底,3GPP召开决定5GeMBB场景编码方案的两次会议上。

实际上,最后的投票结果是5GeMBB场景数据信道编码方案使用的是高通主导的LDPC方案,5GeMBB场景控制信道短码编码方案采用的是华为主导的Polar。

同时,uRLLC和mMTC场景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还在讨论中。

据悉,5G通信分为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控制信道主要传输指令和同步数据参数等,数据信道主要传输数据。

在控制信道中,编码分为短码和中长码,因为各个指令的使用频率不一样,所以把经常使用的指令用比较短的编码实现,使用频率很低的用长编码实现,这样可以提高传输效率。

一位现场投票的人员向某媒体披露,联想的声明材料只说了部分实话,3GPP在2016年底举行了两场会议即86次会议和87次会议两场上,联想分别把票投给了高通和华为。

据悉,2016年10月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的86次会议上,高通提议5GeMBB场景数据信道长码和短码方案均采用LDPC方案,而众多中国厂商均提出反对建议,而联想(和摩托罗拉)把票投给了高通。

最后,高通主导的LDPC方案,成为5GeMBB场景数据信道编码长码方案。

2016年11月在美国里诺举行的87次会议上,主要是数据信道短码的表决。这一次,联想(和摩托罗拉)把票投给了华为,使得华为主导的Polar成为5GeMBB场景控制信道短码编码方案。

风波背后

引起网友公愤的是联想作为中国企业居然把票投给了高通。

对于联想此举的目的,业内人士分析,联想可能是处于商业目的,摩托罗拉和高通关系密切,从联想立场上看,如果采用高通方案,摩托罗拉的技术优势将更好地得以发挥。

同时,也有人分析,纯粹从技术角度分析,在长码部分,华为主推的Polar编码方案与高通主推的LDPC编码方案相比并没有技术优势。

实际上,这次事件已经过去一年多了,这场风波背后的操控者有何用意不得而知,但可以确认,随着5G标准逐步落地,这场5G博弈已进行到攻坚阶段。

目前,3GPPR15标准正在制定中,并计划在今年6月份完成。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已经在标准制定中,取得绝对话语权。

在3GPP标准组织中,中国人担任关键职位30余个,投票权超过23%,文稿数量占总量30%,牵头项目占总数40%。

中国移动在3GPP标准组织中担任3个关键职位,牵头8个重要项目,提交1000余篇文稿,申请5G相关专利500余项。

中国电信在3GPP和ITU国际标准组织中共主导5G国际标准立项23项,提交国际标准文稿300多篇,获得技术专利保护139项。

重要的是,中国通信企业牵头制定5G核心网标准的制定。2016年11月,3GPP正式启动5G系统架构项目(5GS),并提出由中国移动牵头标准制定,中国移动研究院孙滔博士担任该项目的唯一报告人。

仅隔半年,2017年6月,3GPP决定中国移动主导的SBA架构作为未来5G核心网的统一基础架构。

可以发现,中国5G研发已经走到国际第一梯队,但现下网友的激动情绪对中国赢得这次5G博弈没有益处。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