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科博会“)在北京开幕。HCR慧辰资讯CEO赵龙先生受邀参加科博会《筱静观察》访谈节目,共同讨论人工智能的边界。
科博会是由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贸促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市贸促会承办的一场海内外科技创新交流盛会,展会期间,由创新社独立打造的全媒体直播谈话节目《筱静观察》作为一个成功的媒体孵化项目亮相中关村创新创业成果展区。创新社诚挚邀请了HCR慧辰资讯CEO赵龙、信息化与数字化经济研究智库创始人刘志毅、BAIC物联网价值公链创始人谈毅三位业界大咖,以及一个特殊的嘉宾——AI机器人“兆小维”共同做客访谈节目,讨论人工智能的边界。
(左起:刘志毅、谈毅、叶筱静、赵龙)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热词,无论是新闻、电影、还是科技报告里,人工智能都是未来人类发展的重要议题。那么,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它可能引发哪些社会问题?边界又在哪里?赵龙先生在节目中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谈及人工智能的定义,主持人筱静与三位嘉宾开启了一场头脑风暴之旅。如果重新定义人工智能,可以从“智能增强、智能架构、自动算法”三个角度去理解。智能增强,就是基于人类本身某种特定能力进行增强,市面多数人工智能应用都处在这一范畴内;智能架构,是指在人类原本的生态中,加入智能要素。例如,智能城市、智能家居的概念;自动算法,则是机器不再依靠人工编程,而是通过深度学习,自己找到合适的算法实现功能。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的理解多为强人工智能,也称作‘超级人工智能’。在这一定义下,机器具备了人的智商以及和人很接近的情商。而目前,人类正处于弱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一些专业的行业和特殊领域。
最后,赵龙先生总结:“人工智能,很简单,就是机器像人一样工作和思考,直到要比人更厉害。”
那么,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它会引发哪些社会问题?边界又在哪里呢?
当智能增强,使得整个社会的效率提升,这实际上会带来两个方面问题:一方面,很多人、很多工作被自动化了,人们没办法继续从事低端的、可自动化的工作。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会在无形当中使社会歧视增大。同时,生产力关系的不断突破也开始让人们重新思考劳动产物所有权的问题,诸如此类的社会问题让人们不禁反思,人工智能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人们对生命的定义,影响了我们对人工智能本身的判断,而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很可能是人类进入更高维度的一个探索。但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归根结底,人类的思想、情感、意志,才是人工智能的边界。
节目中还谈到了人机关系的议题,赵龙先生认为,人工智能的形态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应用场景。他分析到:“在一些传统的行业,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很浅,甚至更传统的像劳保行业,我在参与过劳保行业的人工智能探索后发现,它连基础都没有,这个时候,是需要建立数据的阶段。从发展的角度讲,我觉得一定不能忽略人工智能的进化作用。跟人类一样,这是一个维度,这一代机器现在是通过人来做,这个事情还可控。一旦机器和机器可以繁衍的时候,迭代就会非常之快。一旦到了这个阶段,机器掌握了话语权,它一定会让自己越来越美的,就跟我们人类社会一样。”
正如赵龙先生所言,当AI在诸多方面代替人类变成一种可预测的未来时,AI取代论不禁让人们恐慌。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AI带给人们更多的是福音,从企业发展来看,AI在各垂直行业的落地与应用,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果,也让更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AI的重要性。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提供数据洞察服务的公司,HCR慧辰资讯对于AI在商业变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理解更加深刻,也因此早早开始了在大数据领域的布局,如今已经拥有一套先进的数据智能体系。未来,HCR将结合各垂直行业品牌的不同需求,不断优化自身的服务能力,力争为客户们提供更加智能的服务。
人工智能或许存在边界,但是我们的服务远没有边界!
完整版视频链接:
https://v.qq.com/x/page/v066152wew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