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甲骨文手机设计总监质疑:vivo NEX升降式前置摄像头真的好吗?

   时间:2018-06-14 15:14:05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全面屏自从被推出,就成为各家手机厂商竞争的焦点,随处可见厂商发布会上为了1%的屏占比而所投入的巨大人力物力以及搭载各种黑科技。以最近高调造势的手机大厂vivo为例,通过采用升降式前置摄像头这项黑科技打造出了一款无刘海的全面屏手机vivo NEX。Vivo对此充分发挥其一如既往的营销优势,进行了轰炸式的宣传推广,在科技圈和数码圈怒刷了一把存在感。真是想不关注都不行。与此同时,一款跟vivo NEX长相雷同的手机成功引起了本编的注意,严重怀疑它是vivo NEX失散不久的双胞胎哥哥。

开个玩笑,据悉,该款手机是甲骨文科技公司推出的一款自主研发的全面屏手机,目前还没有对外销售,但在5月份的贵州数博会上首次公开亮相过。这款手机庐山真面目是什么样,接下来请跟随本编一探究竟。

对于vivo NEX,相信大部分人第一时间关注的就是正面超高的屏占比。可惜的是,屏占比只有91.24%,并没有达到宣传所言的接近100%的屏占比。而甲骨文手机的屏占比高达92.5%,可以说是COF时代屏幕占比之最,从外观上看,屏幕更完整,视野更极致,整体上显得非常干净清爽,能够带给用户沉浸式的画面冲击体验。

为了打造出真全面屏的效果,甲骨文手机跟vivo NEX一样,采用的是无刘海加升降式前置摄像头的设计方案;不同的是,甲骨文手机在前置摄像头等元器件的处理上更为特殊。外观上,vivo NEX的镜头内置在机身顶端左侧,视觉感受不够方正,美学上存在缺憾;而技术上,通过内嵌马达和驱动IC控制镜头升降,在传动系统的控制下,升降过程是这样的,当我们启动相机自拍时,前置镜头时快速升起,当我们切换相机或者直接关闭屏幕、退出自拍界面时,前置镜头降下复位。而甲骨文手机的镜头是居中内置在机身顶部,效果比vivo NEX看着更方正,视觉上更满足人的审美习惯。镜头升降控制采用的是性能更稳定的机械式按键触控,手指只要轻按背部按钮,镜头就会瞬时升起,而后按压镜头顶部,镜头即刻就能复位。

对于升降式前置摄像头设计的不同,甲骨文手机产品设计总监、国家级高级工业设计师专家评委,数次德国红点工业设计大奖获得者及全国设计“大师奖”王贺解释称: vivo NEX采用的电动升降前置相机是我在设计甲骨文手机时放弃的方案,因为BUG太多,性能上不稳定。首先,内置电动马达会压缩本就有限的机身体积,镜头像素越高体积就越大,这就是为什么vivo NEX采用的是800万摄像头,因为最多只能装下这种规格的摄像头,甲骨文手机不需内置马达,所以能够采用1300万的摄像头;其次、这种电子元器件使用寿命有限,加上电路复杂,损坏率很高,不耐用,一旦发生故障,比如升到一半停滞了,或是升不起来,拍照体验很受影响,损坏程度严重还得拆机更换,使用成本太高;再者,电动操控需要电,对于自拍功能需求比较强烈的用户来说比较费电,而智能手机续航力不强这一问题被人诟病最多,这个问题因此会被放大。所以设计甲骨文手机的升降前置摄像头时我采用了机械弹出的方案,结构紧凑,组件体积小,能够容纳体积较大的1300万摄像头,从而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自拍需求。比起vivo NEX的电动马达操控,甲骨文手机的手动机械弹出使得升降式前置摄像头性能更稳定,使用更方便。

在前置摄像头的处理上,毫无疑问,甲骨文手机走在行业的前列。同样在后摄上,采用的是主流的双摄设计,利用双摄像头带给用户更出色的拍照效果。2000万像素+F1.6大光圈,轻松实现背景虚化;800万像素+120度大广角,完美呈现超宽画幅。

从外观设计看,甲骨文手机是一部前沿科技与艺术结合的高颜值人体工学手机,6.6mm超薄设计,0.5曲度中框,看上去方正挺拔,握在手轻盈贴合。也许有人会问这么轻薄的机身散热会不会不好?针对这一问题,甲骨文手机在结构工艺上使用液态金属这项黑科技,有效解决了手机的散热问题,确保设备性能的稳定。

根据曝光的信息可知,甲骨文手机作为甲骨文科技公司专为区块链打造的首款安全引擎产品,采用的是支持AI Engine的高通Snapdragon835硬件平台方案,通过内置自主研发的甲骨文OS双系统,为用户开辟专属的区块链私密空间。同时采用超窄侧边指纹识别技术,让用户能够一键解锁迈入区块链的世界。针对用户关心的数字资产的安全问题,甲骨文手机创新推出“暖钱包”,通过内置顶级加密IC及国密SM系列的加密算法,从硬件IC和软件算法两个方面充分保证用户数字资产的安全性。 可以说将用户数字资产的安全级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