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注销问题已然陷入两难的困境。一方面,号码归属地管理的机制让很多人面临异地难注销,另一方面,如今手机号多与互联网平台账号相绑定,运营商普遍对注销后码号进行“二次使用”,使很多用户在注销手机号之后又落入“信息裸奔”的陷阱。
韩雨是一名在西安上班的外地青年,去年从老家甘肃来到西安,为了方便,来西安后他办理了一张西安本地的手机卡。他告诉记者“因为之前的手机号是老家的,那边用的省内套餐到了这边没法用,但办了新卡之后,想要注销掉原来的手机号,他们告诉我在这边办不了,要回甘肃”。
记者从北京联通位于三间房地区的营业厅了解到,联通公司对于号码注销业务,一直都需要号主回号码注册省份去办理,跨省异地注销在线上以及线下均无法实现。记者向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分别致电,两公司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异地无法办理注销,如果想停止使用,可以暂时办理停机保号,之后再回原注册省份办理。
而一位中国传媒大学的王同学向蓝鲸TMT记者反映了手机号注销问题的另一面。王同学告诉记者,自己之前在北京联通办了新的手机号卡,办理的时候营业厅并未明确告知手机号的使用情况,小王使用一段时间后现该号码已经被注册了滴滴打车的app,而且账号上还遗留有高额的用车费用未偿付。注销后被重新启用的手机号也被称为“二手手机号”。
“现在很多App仅凭一个验证码就可以登录,那岂不是这个人的各种隐私包括钱财都会有危险?”北青报此前报道,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也遭遇了类似问题。刘兴亮告诉记者,他购买了一个“二手手机号”,原来的号主在注销号码的同时,并没有将绑定的相关业务注销,他用二手号码登上了前号主的微博,并且可以随意看到原号主的私信等内容。
注销难:运营商跨省数据不互通,KPI考核要担责
“目前如果要注销手机号只能是带着本人有效证件(身份证),到当地营业厅办理。”中国移动湖州分公司的员工小吴向记者透露,因为各个省分公司有各自的计费系统,省内跨地市可以注销,但无法注销外省的卡号,比如北京的计费系统中没法看到外省卡号的数据,也就无法给外地卡号办理注销。”
“主要是各省间用户数据不互通,也可以考虑办停机保号,缴纳一定费用,之后回原省份再进行销号。”位于朝阳区定福庄的联通营业厅王姓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有资深用户Wakey Ceng在知乎平台对此问题进行解析:运营商看上去是一张大网,但实际上运营商是由一个一个的省网,再通过国干网连接起来的。每个省网都有一套独立的核心网、接入网、业务支撑网等,其中包括计费系统。就算是同一个运营商内,省公司之间是要做结算的,要明算帐的。如果一个省公司可以销另一个省公司的用户的户,那这帐怎么算?
小吴向记者坦言,各地区公司之间是相对独立运营的,彼此之间都是竞争关系。“我们有各种考核都要看归属地,各个地区各自运营和结算,彼此并不互通。”他指出:“省内各个地市,甚至同一个市两个区之间都是互相竞争的。她举例表示,我们每个市都在考核人均流量的使用达到了多少,为了冲击这个流量指标,市公司发给每个员工使用的手机号,这个号码的流量使用指标也只能算到市公司,但是为了完成我们所在区一级的指标,领导都让我们在本区内营业厅办一个手机号跑流量,以此跟其它区进行竞争。”
小吴表示,目前还很难改变这种归属地划分,要打通各省间数据解决这这个问题暂时没有时间表。
注销后也难:用户、运营商、互联网平台都有责任?
显然,对于手机号异地注销问题,涉及到通讯运营商目前的划区结算机制和归属地管理问题。
但对于注销后重启的“二手手机号”问题,更牵涉运营商与互联网平台、用户三者的共同责任。
业内人士也告诉蓝鲸TMT记者,目前运营商的码号资源很稀缺,运营商申请新号段需要工信部的授权,并不能随意开放新码号,所以运营商大多会选择将旧码号重新投放。而记者查阅工信部相关资料也发现,今年工信部批示通过的移动通讯网号,截止目前,只批了一个,即165开头号段。
通信业知名分析师项立刚向蓝鲸TMT记者表示“手机号弃置或注销后6个月要被运营商重新回收,这是必须的,因为码号资源不可再生,对于这些码号,运营商需要向政府支付费用,因此收回号码没有商量的。”
项立刚认为“对于目前手机号的注销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用户自身。”
项立刚表示,既然用户已经放弃使用手机号,那么就应该把自己手机上绑定的互联网账号解绑,对于运营商来说,他们并没有权限去解绑用户的互联网账号,用户本身是有主体责任的。用户也需要尊重自己的号码,不能说不用就不用了,项立刚认为,这是产生后续麻烦的根源。
但对用户而言,往往很难记住自己到底绑定过哪些互联网账号,在长期的互联网使用中,让用户自己记住每一次的绑定记录显然不太可能,此外,手机号还牵涉其他信息的遗存,诸如银行卡信息以及原有的联系人信息,这些信息也十分重要。
对此,知名法学学者刘俊海认为“二手手机号”作为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重大监管的漏洞和盲区,其第一责任人更应该是运营商。
刘俊海向蓝鲸TMT记者表示,手机原号主可能在银行有存款、有交易记录,还有绑定的各种业务。用二手手机号可能会轻而易举地收到原来号主的信息,涉及侵害原号主的隐私权等,进而对原号主的财产权、人身安全会形成巨大隐患。这不单单是互联网账号方面的问题。
刘俊海认为,运营商对于二手手机号的出售,至少应该有10年的冷冻(静置)期,对于问题的处理,首先应该在管理机制上给予一定保障,其次,才应该是用户自身的使用问题。运营商作为服务提供者,有责任为用户的信息安全负责。虽然法律上无明确规定,但出于负责的态度,运营商在出售二手手机号时有必要告知新用户该手机号为重启手机号,并且,需要确保已经对二手号原号主的信息足够消杀。
此外,互联网平台方也需要负起一定的责任。根据蓝鲸TMT此前报道,许多互联网平台至今仍不能为用户提供明确的账号注销入口和流程说明,这在客观上加大了用户自身解绑和注销账号的难度。而平台方有责任和义务为用户提供方面易行的解绑和注销服务。
困境由谁来解?
5月9日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其中第三条表示“进一步清理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降低电信资费,督促基础电信企业进一步落实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等降费措施,进一步降低流量资费、中小企业专线标准资费和国际港澳台漫游资费。”
工信部表态,将在7月1日前取消流量“漫游费”。据工信部表示,取消流量漫游费后流量资费可以至少降低30%。对此,中国移动湖州分公司的员工小吴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手机号注销的问题,很多用户可以避免因为运营商套餐的问题更换或者弃置手机号。
记者注意到,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于佳宁在接受央广网采访时表示“从今年7月1日起运营商取消全国流量和本地流量的资费差别,其背后关键也是把数据打通、把计费系统对接起来。在这项改革的推动下,“跨省销户难”的技术性障碍实际上会被逐渐消除,下一步就是看管理机制如何能够跟上。”
对此,专家向记者表示:“漫游资费取消无法解决办理核心业务要回本省的情况,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们为漫游费而换号。”对于异地注销难的问题,如果在外地丢失手机,需要注销或补卡,只能回本省办理的话,这期间产生的风险依然无法规避。
有人将希望寄托于“携号转网”。然而,关于这项政策具体的落地目前难有确切消息。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罗文在回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界别委员关于手机“携号转网”的问题时表示,该工作一直在积极推进当中,但实际试点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技术困难,在全国范围至少要到2020年才有可能实现。
有用户指出,即使出台“携号转网”政策,其本身也有诸多不便。比如之前的卡号捆绑了套餐,很多套餐是有时间约束的,比如一年之内不得更改,对于携号转网来说,别的运营商很难更改原先运营商的条款,这就导致用户不得不“弃号转网”,由此也会产生大量被动注销号码和后续的一系列麻烦。
如果号码被弃置和被动注销,那么“二手手机号”的问题依然无解。
2013年9月1日起施行的《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24号))第九款第四款规定:指出,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用户终止使用电信服务或者互联网信息服务后,应当停止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并为用户提供注销号码或者账号的服务。
刘俊海即认为“责任主体在于运营方和互联网平台”。从法律角度来看,无论出台什么额外的电信政策,为用户提供及时、对等的注销服务都是运营商应履行的责任,这明显存在一个责任漏洞。
实质上,不管是让大众的互联网生活更安全,切实保障互联网用户的隐私安全、财产安全等合法权益,还是方便用户解绑、注销互联网账户,让互联网生活更方便,都必须改变当前互联网账户解绑、注销难题。
此前,法学学者赵占领接受记者采访表示“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比较大。我认为,现在可取的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如果新用户能够提供相应证明,证明自己是该手机号现在的所有者,那么就可以要求相关应用的运营方和服务商解除绑定,注销原用户的账号信息等。”
有媒体认为,对用户而言最为理想的模式是“有关部门能从顶层设计出发,在国家层面构建起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互通平台,依靠“大数据”技术,对每个被回收的二手号码来一次彻底的“记忆消杀”,自动实现号码解绑、账户注销,省去旧用户麻烦,同时又确保新用户启用的是一张干净的卡,享受到的是“一手的服务”,摆脱二手号码“前世记忆”的侵扰。”
而项立刚对此直言:“目前来看依靠运营商和互联网平台不现实。仅仅为了方便用户注销账号,付出成本远大于收益,运营商和互联网平台在做这件事根本上缺乏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