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vivo 发布的这项3D 超感应技术,不吓人但很实用

   时间:2018-06-28 12:06:02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vivo 又发布新技术了,名叫 TOF 3D 超感应技术。

一年一度的 2018 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吸引着全球的科技企业来参展,还与 vivo 有着不解之缘。去年,vivo 同样在 MWCS 2017 上发布了一项黑科技,目前已投入商用的屏下指纹。

而今年,vivo 再次通过 MWCS 2018 将“TOF”带入了大众视野中。TOF,即 Time Of Fly(飞行时间),是一项深度摄像技术。大部分人会把它与火热的 3D 结构光技术对标,但前者更具有优势。眼下,小米 8 透明探索版还未发售,OPPO Find X 国内发布会即将开启,vivo 的动作颇有意味。

即时 3D 建模

在 2018 MWCS 现场,vivo 的展台看起来与其它企业并无二样。仔细观察才会发现暗藏的玄机。

红色的 vivo NEX。

用 44 台 vivo NEX 拼成的大屏幕。

以及三台搭载 TOF 3D 超感应技术的工程机——展示了超强的即时 3D 建模和动作追踪能力。

其中两台被包裹在厚厚的黑框里,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们可以在手机上完成对面部的扫描,等待数秒后,属于自己的面部 3D 模型便出现在了屏幕上。速度之快,用起来非常自然。之后用户可以对 3D 模型进行”美颜“调整,只要你愿意,年轻 10 岁都不是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两台分别用了两种不同的面部录入的方式:第一台是类似 3D 结构光录入的方式,直接手持手机,用户转头两次便能录入;第二台是被放在 360 度的环形装置上,通过工作人员的操作,让手机在用户头部环绕一周后,再将面部信息传输到另一台手机上,建立面部 3D 模型。环绕录入过程约 36 秒,传输不超过 5 秒。不过现场并未解答这两种录入方式有何不同。

另一台工程机是暴改的 vivo X20,在“额头”上开了一个口。被放置在场馆中央,后面是一块超大的 LED 屏幕,参观者可在这里体验 MR 体感游戏。

在屏幕左下方,我们可以看到 TOF 追踪的实时人体动作。从现场用户的体验来看,TOF 的动作追踪能力得到了体验者的肯定,陆续有人排队想感受一下新技术的魅力。

有效深度信息是结构光的 10 倍

这恐怕是大多数人都觉得恐怖的一点。TOF 可感应 30 万个有效深度信息点,是 3D 结构光技术的 10 倍,如此一来,所建立的 3D 模型更加精细,这也意味着识别规则更加“严格”,支付方面更加安全。

同时,TOF 的工作距离相比结构光也更长,最长可达 3 米。

这样的特性让 TOF 可以应用在多个场景下。据 vivo 产品经理现场介绍,vivo TOF 未来可能出现在办公、医疗、教育等场景下,例如 3D 试衣、3D 拍照、MR 体感游戏。为此,vivo 开启了”3D 视觉开发者“计划,让开发者们一起推动这项技术在多个场景下更快更好地应用。

可量产,可屏下,即将商用

“vivo 绝对不会发布不成熟的技术。”软件部门负责人刘旭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想这番话一方面来自于 vivo 对技术的自信,屏下指纹的成功应用亦是另一方面的印证。TOF 3D 超感应技术在目前来说是空前的,并不是说出现得有多早,而是 vivo 第一个将它重点提了出来,并且勇敢地展示给了大众来看。

消费者们已经习惯了苹果引领新技术了,恐怕对 vivo 率先发布 TOF 3D 超感应技术保持怀疑——这个技术真的能够量产吗?答案是肯定的。据刘旭东表示,vivo 已经解决了 TOF 的生产问题,目前达到了量产状态。

这无疑是让我兴奋的,意味着继屏下指纹之后,vivo 又将引领一次新技术的潮流。不过先冷静一下,还有另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由于 TOF 模组相比 3D 结构光更小,所占用面积更少,因此在前置摄像头的处理上,厂商可以更加灵活。

戴着黑壳的 TOF 原型机,仅作技术展示,并非实际应用的模样

“vivo 内部一向是外观第一的,目前已经克服了外观和(前置)摄像头的冲突。”刘旭东说道,“这项技术将应用在下一款产品上,请大家拭目以待。”

我们可以理解为,vivo 或许能将刘海彻底消灭,真正将前置摄像头放在屏幕下方,做到真·全面屏手机。而我们不必等太久,vivo 的下一款新品就能给我们答案。届时,请收拾好你的心情,迎接一个崭新的全面屏时代。

目前可以预见的是,在 9 月苹果发布会之前,vivo 所发布的 TOF 3D 超感应技术都将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甚至在 9 月之后,我们还将记得,“TOF”这项技术是由 vivo 第一个带入人们视野的。因为从目前的供应链消息来看,苹果、华为都有 TOF 方面的相关动作。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