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夏天,港股、美股IPO热闹非凡——中国的明星互联网企业对IPO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5月3日,小米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拉开了独角兽蜂拥上市的序幕。在此之前,小米创始人兼CEO雷军曾于2016年承诺“小米五年内不上市。”
6月25日,美团点评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美团点评CEO王兴此前对上市一事颇为不屑,很多人记得他在2015年发表的“谁先上市基本意味着它放弃、投降”,“上市是一件相当折腾的事情”等观点。
今年6月30日,拼多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招股说明书,这家明星电商公司成立至今尚不到三年时间。
国内的互联网独角兽们为何如此急于上市?之前传闻估值1000-2000亿美元的小米,为何宁愿接受540亿美元的估值也要搭上资本市场的班车?这背后,可能与独角兽们前期投资人的退出焦虑有关。
1
独角兽为何急于IPO?
过去几年间,一些科技公司借助互联网“杠杆”,创造了融资、估值的“神话”。
公开资料显示,小米从创立至今不足8年时间,共融资9轮,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5亿美元,目前IPO估值锁定540亿美元;
美团成立至今亦不足8年,共融资8次,累计融资金额接近100亿美元(包括与大众点评合并前美团网的融资),目前正寻求以600亿美元的估值上市;
拼多多成立不足3年,共融资3次,累计融资金额超过31亿美元,有传闻称其IPO估值或高达300亿美元。
在资本的簇拥下,小米、美团点评、拼多多等独角兽公司实现快速扩张,在互联网时代“收割”了大规模的流量,有了营收业绩、用户数量做基础,这些企业的估值不断飙升,每次进行新的融资都让老股东“欣喜不已”。然而,这一“排山倒海”的游戏或将难以为继。
随着国内互联网用户数量增速放缓、全球手机出货量史上首次出现下滑、行业内竞争加剧,独角兽的业务扩张已经变缓,可以预计,今后独角兽获取用户量的成本将显著增加。
而与此同时,这些独角兽的盈利能力普遍较弱,有的甚至至今还在亏损。以小米为例,招股书显示,2017年其经营利润为122.16亿元(约合18.3亿美元),经调整经营净利润为53.6亿元,净利润为亏损438.9亿元。
美团点评同样在巨额亏损。2017年净亏损190亿元,调整后净亏损为28亿元。拼多多2016年和2017年的净亏损分别为2.92亿元和5.25亿元。
除了独角兽自身的成长空间、盈利能力面临不确定性,对于这些独角兽来说,已经很少有投资机构能够以更高估值继续投资它们。据媒体报道,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人沈南鹏之前就曾表示:“企业在变化,投资规模也在变化。如今,要想成为一家企业的领先投资者,投资1亿美元已经不够了。要想打造一家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企业,你需要投资4亿美元或5亿美元。”
美团、拼多多去年以来每轮融资金额多达数十亿美元,这甚至超过了国内一些头部VC、PE一支基金的规模。
以红杉资本中国、华平中国、高榕资本等知名基金为例,公开资料显示,华平中国2016年完成募资的华平中国基金总规模20亿美元;高榕资本2017年整体管理的基金规模约为110亿人民币(约合16亿美元)。红杉中国今年6月成立的第五个人民币基金募集最多也只有150亿元(约合23.7亿美元)。
尽管如此,科技独角兽们仍然需要巨额融资支撑其发展。到二级市场寻求接盘者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这可能是近期独角兽们蜂拥前往海外市场IPO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从全球股市的大环境来看,留给这些独角兽IPO的时间窗口已经非常有限。港股、美股市场经历了两年的持续攀升,今年以来回调迹象十分明显,自今年1月达到峰值以来,全球股市已损失了近10万亿美元市值,美股波动性相比往年骤然上升,港股也被摩根士丹利等投行提示存在风险。如果独角兽未能及时挂牌上市,将“输在起跑线”。
2
谁在推动独角兽上市?
从小米、美团、拼多多的融资历程来看,它们成立至今获得了许多大牌投资机构的青睐。
图片来源:新浪科技
晨兴资本、启明创投参与了小米的天使轮、A轮、B轮融资;俄罗斯投资集团DST参与了小米的C、D、E轮融资,淡马锡、顺为资本参与了小米的B轮、C轮融资,这些机构都是小米的重要早期投资人。小米招股书显示,晨兴资本、俄罗斯DST和启明创投纷纷进入小米前五大股东名单。
图:美团点评融资历程 来源:企查查
在拼多多的融资历程中,高榕资本连续参与了拼多多A轮、B轮融资,腾讯、红杉资本参与了拼多多的B轮、C轮融资。拼多多的招股书显示,腾讯占股18.5%,是公司第二大股东,高榕资本所占股10.1%,红杉资本所占股7.4%。
无论是美团点评还是拼多多,腾讯在投资方名单中的位置都十分显眼。实际上,过去几年间,腾讯除了向美团和拼多多注入重金,还给予这两家独角兽大规模的流量支持。
有观点认为,对腾讯而言,美团在过去有效遏制了阿里系饿了么、口碑的发展,拼多多更是对阿里系的淘宝构成了直接威胁。但时至今日,当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腾讯更需要的可能是积累雄厚的资金,在接下来的资本寒冬中更好地与阿里对抗。
3
VC/PE投资模式或迎来变革
二级市场能让独角兽的前期投资人“全身而退”吗?可能并不容易。
从独角兽热衷的港股市场来看,去年上市的众安在线、易鑫集团、雷蛇等新经济企业,目前股价均已破发,市值大幅缩水。
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所数据显示,挂牌在即的小米,如果不考虑超额认购和员工期权确认情况,IPO估值仅为484亿美元。而2014年12月小米完成最后一轮私募融资时估值已经达到450亿美金,后期加入的投资方获利空间非常有限。可以推测,近期急于上市的其他独角兽表现可能也不会很乐观,但迫于股市大环境,这些公司IPO已箭在弦上。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波独角兽集体上市后的表现可能给中国VC/PE投资机构带来决定性影响。前鼎晖投资合伙人王功权近日表示:
“小米和美团IPO三个月内的股价走向,将深刻影响中国创投行业的投资价值取向。(如果股价)好,则大家继续做爆炸成长梦想;不好,则风险投资的一个泡沫时代结束。”
实际上,国内创投行业目前已经在遭受严峻的考验。今年资产管理新规出台以后,银行表外融资收紧,伴随而来的是一级市场募资难度增大。易凯资本CEO王冉近日向《创业家》表示:“今年下半年流入一级市场的资金将会出现断崖式下跌,至少减少50-60%,甚至可能减少70%-80%。”他也预计,“募资越来越难,(国内)GP们势必开始珍惜子弹。”
不过,国内投资机构遭遇资金源寒冬,可能是海外大型科技类PE的机会。黄浦江资本创始人陈凛此前向全天候科技表示,在中国,越来越高科技、专业的公司,需要更多资金才能转起来。“国内VC可能规模最大也不过10亿美元,而30亿、50亿美元的外资PE基金进入中国将具有资金规模优势。”他预计,在不远的将来,来自海外的大体量的科技类PE基金会陆续进入中国,影响国内投资市场的格局。